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港澳传奇百年音 水滚茶酽听不尽
澳门茶文化馆,静静地伫立于卢廉若公园一角。澳门曾是中国茶叶出口西方国家的重要转口贸易港,当地的茶叶消费盛极一时,茶叶在澳门居民的生活中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有鉴于此,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于2005年兴建了这个茶文化馆。
走进这个茶文化馆,浏览澳门各个时期的茶文化介绍、现存历史文物,以及模拟的旧式茶楼陈设,游人恍然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坐在茶座里,点上一碗茶,然后端起盖碗,悠闲地听着茶楼里的地水南音……
掩映于绿树丛中的澳门茶文化馆
可惜,茶楼的热闹景象只能是定格于“老澳门”的记忆当中了。虽然,“茶船古道”境外延伸线穿越百年沧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位于其境外延伸线前端的港澳地区,现今六堡茶的消费量相比曾经的高峰期已是大幅下降。
茶楼“叹茶”成时尚
拨开历史的迷雾,追随“茶船古道”延伸线一路而去,可以清晰地看 出,沿线的港澳地区和东南亚都是六堡茶的主要销售区域。但细细分析,六堡茶在这两个区域中的市场销售渠 道和消费方式又截然不同。 事实上,六堡茶输出港澳地区后, 不少在当地中转发往海外,但也有大量六堡茶走进了当地的消费市场,融入了港澳居民的生活当中。
六堡茶在港澳地区有消费市场,与当地人口的增长及构成密不可分。
19世纪60年代以后,香港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内地不少人员流入。据《香港经济史》记载,1861年,港九总人口为119321人;到了1898年,香港地区的总人口已超过30万人;1941年日军进攻香港前夕,香港总人口增至164万人。
由于地缘关系,流入香港的人口大多来自两广地区,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广式饮茶文化的兴盛。《香港早期的茶楼》一文提及,早在1845 年,香港的西营盘至威灵顿街一带已有小型的茶 寮(楼)。1846 年后,当地先后开设两 间大型茶楼。随后十数年间,在文咸东街和大道中交界又有很多茶楼开业,并形成了“茶楼区”,上茶楼喝茶成 为一种时尚。
香港莲香楼生意兴隆
今年85岁的黄新,1948 年和两个哥哥一起,从广州到香港创办“荣发号” 茶行,制作六堡茶。在供应茶叶的过程中,他发现香港茶楼的消费模式与广州 大同小异。“当时,香港的茶楼都把六堡茶和铁观音作为基本用茶,其他茶类很少。”虽然时隔几十年,但香港茶楼的消 费特点至今仍让黄新难忘。
19世纪中期之后,澳门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仍相对缓慢,这导致当地在 一段时期里茶叶消费的总量并不大。 进入1937年后,广东沿海沦陷,大量难民流入澳门,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葡萄牙是中立国,澳门更成为周边地区唯一的避难港,人口总量剧 升。据《澳门历史》一书记载,1941年以后,澳门人口一度超过40万人。人口的流入,刺激了澳门本地茶楼文化的发展,六堡茶在当地的消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今年89岁的卢章雄,是澳门英记 茶庄的老掌柜,当年也是从广东顺德来到澳门避难。他说:“1938年,我开始在堂哥开的英记茶庄当帮工。当时 茶庄就有六堡茶销售,这些茶主要卖 给澳门当地的小茶寮。”
因价格低廉、适合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六堡茶成为港澳茶寮和茶楼的必备茶品。据1945年编修的《广西农业通讯》记载,“六堡茶,颇负盛名……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 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
销售模式有变化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澳门‘英记茶庄’都是从香港或广东收购梧州六 堡茶的,茶叶到了澳门,我们就用车运 给茶楼。”卢章雄说。
澳门茶艺协会永远会长、今年81岁 的曾志挥介绍说:“1938年开业的六国饭 店,曾是澳门规模最大的传统酒楼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其使用的六堡茶就 是老板托亲戚从广东佛山运出来的。”
卢章雄和曾志挥的话,都从侧面反映了这样的信息:1950年以前,港澳两地消费的六堡茶,由中国内地的茶商沿着“茶船古道”面向港澳地区输 出,当地的茶庄酒楼则是各施其法自行购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茶叶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六堡茶在港澳地区的出口和销售模式发生嬗变。 在香港地区,包括六堡茶在内的中国内地茶叶出口,全由德信行负责。现任香港利安茶庄董事的林圣光,1974 年开始在德信行茶叶经果组工作,当时,这只有两个职员的工作组 却负责着整个中国内地茶叶、果品的 对港出口业务。2017 年 6月 23 日,林圣光接受采访时回忆:“每年广交会举办前,德信行会在香港选择十多家‘头 盘商’或‘二盘头’(排名靠前的“二盘商”)作为一级进口代理商,然后通过 中华总商会向它们发出邀请函,持函 的茶商才能前往广交会订购茶叶。德信行负责总控和调度这些一级茶叶进口代理商。”
“头盘商”进口六堡茶后,立即由下线的“二盘商”分销,并发往终端销售的中小茶庄门店、茶楼酒楼,而在这之间,还活跃着“茶叶经纪”的身影。学者杨凯在《香港的茶庄文化》一文中指出,这些“茶叶经纪”负责在各处打探消息,在进口代理商、分销商和终端销售商之间穿针引线,为各终端销售商找货,每单生意成交后收取2%的佣金。
在澳门地区,包括六堡茶在内的中国内地茶叶出口,以前全部由南光公司负责。澳门南光物流有限公司董 事长赖展京在忆述六堡茶进口史时称,当时南光公司所属的南洋贸易公司专门经营内地销澳,以及通过澳门中转出口海外的所有茶叶,其中,六堡茶全部由南光公司所属的物流公司用 船从香港中转运到澳门。由于澳门当 时消费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大中型茶 行也只有“祥珍”“英记”等两三家,因此这几家茶庄直接承接了南光公司的 茶叶进口代理业务。到了1965年,新成立的华联茶叶有限公司,一举取得南光公司的茶叶进口代理权,成为内地茶叶出口澳门地区的唯一“头盘商”,开始逐渐垄断包括六堡茶在内的内地茶叶对澳出口业务。
澳门酒楼茶室业职业公会会员勋章
六堡当作普洱卖
创办于1933 年的陆羽茶室鼎鼎有名,至今仍保持旧式香港茶楼的格调。古色古香的室内装潢,穿着唐装的老侍应生,传统的盖碗泡茶方式,让人深深感受到浓浓的老香港味道。
今年75 岁的侍应生黄安,在陆羽茶室里已工作了近 57 个年头,可以说是这家茶室掌故的“活辞典”。说到陆羽茶室的用茶,黄安说:“我们茶室的用 茶是普洱和寿眉,不供应六堡茶。不过,以前茶室里拼配的普洱茶曾加入广西的‘陈茶’。”
其实,“陈茶”正是六堡茶在香港地区的一个别称,指的是使用冷水发酵技术精制的六堡茶。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随着中国内地政策环境的改变,采用传统双蒸双压工艺制作的“六堡茶” 大幅减产,且质量下滑。1981年编修的 《茶叶初制与毛茶初评》一书记述,由于 品质下降,香港市场对“六堡茶”的信心 大减。相反,采用冷水发酵技术制作的 “陈茶”对香港的输出量却大增。
虽然六堡茶得以大量进入港澳地区的茶庄茶楼,但令人慨叹的是,20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失去了原本的 “姓名”,很多时候它都不能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华侨报》刊登的澳门龙华茶楼的宣传广告
黄新回忆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香港的茶楼大量使用六堡茶。此后,随着普洱茶大量售港,香港消费者对普洱 茶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很多茶楼酒楼购 进六堡茶后,或作为普洱茶的拼配茶来 使用,或直接就被当作普洱茶来销售。
香港著名茶人白水清在《香港的陈 年六堡茶》一文中也谈及,六堡茶价格廉宜,茶味鲜爽度却很高,很适合用作拼配普洱茶。早年在香港,六堡茶很少单独出售,当地的旧式茶楼因云南普洱茶的来货价格很高,就用六堡茶来拼堆,以降低茶楼的运营成本。
同样的剧情也在澳门上演。“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六堡茶在澳门的销量很大,但当地人称之为‘经济普洱’。”澳门英记茶庄的老掌柜卢章雄说。
曾志挥至今仍清楚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澳门人当成普洱茶的六堡茶,因品质不错而成为澳门大小茶楼的必备品种。“可惜,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广东茶叶及散装熟普洱茶大量涌入澳门市场,六堡茶在澳门的占有量不断下降。”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年代,整个港澳地区对六堡茶的需求极其巨大,但从中国内地出口到港澳的六堡茶数量远 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很多香港茶商 使用从内地购进的广西青毛茶(“桂 青”)和广东青毛茶(“粤青”),在香港当 地加工制作六堡茶。但是,中国内地输 出的青毛茶数量依然有限,有的香港茶 商便转向到泰国北部设厂,收购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的青毛茶来制作六堡 茶,然后运回香港市场,或经香港中转到东南亚销售。
出口代理成历史
六堡茶在港澳地区的风光日子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桂生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梧州每年通过桂江公司代办业务而航运到港的六堡茶有一两千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 供香港消费。
曾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支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任职的吕苏虾也回忆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每年通过南光公司销往澳门地区的六堡茶有20吨左右。
当年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六堡茶在港澳经销与消费的故事被改写了。
这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港澳地区的旧式茶楼日渐式微,再加上普洱茶的产量不断扩大,六堡茶在港澳地区的消费市场越来越窄,梧州六堡茶对港澳地区的出口量也大幅减少。
澳门茶文化馆的资料显示,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澳门传统茶楼呈日渐衰微之势,“六国”“冠男”“得来”、“远来”等显赫一时的茶楼、酒楼均陆续 退出舞台。而据香港茶叶商会统计,香港传统的茶楼、酒楼和茶庄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1000多家,如今只剩下50多家。就在现存为数不多的港澳旧 式茶楼、酒楼中,使用六堡茶的也少之又少。
澳门六国饭店的请帖
澳门冠男茶楼曾使用的包装袋
澳门茶文化馆展出的远来茶楼昔日的取水车图片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易方式的改变,香港茶叶分销链条各个环节的界限逐渐模糊。曾经独家掌握国内茶 叶出口代理大权的德信行和南光公司 结束了历史任务,港澳地区茶叶行业的 “头盘商”“二盘商”和“经纪”也都成为历史名词。
旧时澳门茶楼的用碟
澳门同善堂昔日的茶桶
即便如此,进入2000年以后,梧州六堡茶依然努力面向港澳地区输出。梧州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十多年来,包括来料加工的茶叶在内,每年仍有几百吨六堡茶类茶叶从梧州经船运输到港澳地区。
“六堡茶大部分销去茶楼酒楼”
讲述人:郑永琨(73岁,任香港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会计经理,现居香港)
以前香港茶叶的分销链条很明确,先由“头盘商”将茶叶分拆给“二盘商”,再由“二盘商”将茶叶分拆给各盘口零售商和茶楼。
从“二盘商”至酒楼之间,有一个特殊群体,叫做“茶叶经纪”。茶叶经纪从“头盘商”那里拿到茶叶样本后到处推销,收集买家订单,然后从每笔成交的生意中提取2%的佣金。茶叶经纪对当时六堡茶在香港的销售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茶叶经纪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人。
当时,六堡茶大部分销去茶楼酒楼。因为茶楼酒楼的日常用茶量很大,所以都要有一个茶叶仓库来放些茶备用。当时,在香港开酒楼的老板很多是有钱人。那时候香港的地皮没有现在那么贵,他们开的茶楼酒楼都很大,而且都是自己的物业,一般都有四五层楼,一二层是门市和楼面,三层是厨房、员工休息间和办公室,四层就是放干货、海味、茶叶的仓库,这些仓库面积很大,里面往往会放十几吨甚至几十吨茶。 以前,“得榄”“萍香”“宝蓝”“正蓝”“金山楼”等很多茶楼做得很大,而且很有名气。因普洱茶贵而六堡茶便宜,这些茶楼买了六堡茶回去后,就把它拆散拼配到普洱茶里当普洱茶卖。当时的普洱多是生茶,回甘强但口感较涩,而六堡茶则口感很甜、汤色够浓,加入六堡茶拼配出来的普洱茶口感更好,也更受欢迎。“
‘永生祥’ 独家经销香港进口的‘六堡茶’”
讲述人:司徒法(83岁,现任香港永生祥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经理,现居香港)
1978年,我来到香港,进入“永生祥”。当时,德信行对口分配的“头盘商”(包括“二盘头”)有13家,包括“东荣”“永生祥”“元亨”“汇源”“林品珍”“信行”“广信”“天生”“祺栈”“万源”“协丰行”“利安”“同安”,它们分别代理乌龙、花茶、寿眉、普洱、六堡等各种茶类,彼此分工很明确。
梧州出口到香港的“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工艺制作的精制六堡茶)由“永生祥”独家代理。那时候,通常先由德信行和广西的茶叶进出口公司(即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支公司)谈好订购量和定价,有时甚至拟好合同,我们等到广交会的时候就去签合约。茶叶运到香港后再由德信行把指标分配给我们,我们再将茶叶卖给“二盘商”,“二盘商”会将茶叶拆散卖给香港当地的酒楼。另外还有部分“六堡茶”由“出口商”售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以前,出口到香港的梧州“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工艺制作的精制六堡茶)实在是其貌不扬,就连装茶叶的竹箩筐,使用的原料竹篾都不是竹子表面那层好的竹皮,而是用竹皮下面那层竹篾编织而成,竹箩外面还要套上麻包袋,再用麻绳捆住,麻袋上就写“六堡茶”。我记得质量比较好的六堡茶,是竹箩上标有“横州六堡”的那种。 当时,“永生祥”进口的“六堡茶”都由“二盘商”销给香港茶楼。由于“六堡茶”的数量较少,供不应求,就只能给广东茶(采用“粤青”制作的普洱茶)当配角。茶楼酒楼向“二盘商”订购一定数量的广东茶以后,“二盘商”才搭配销售一些“六堡茶”给他们。“永生祥”每年进口经销的“六堡茶”大约100吨,但进口经销的各类广东茶就有过千吨。其他的“头盘商”也进口经销云南茶(采用“云青”制作的普洱茶)和广东茶,“六堡茶”和广东茶对比的比例就更低,所以,许多茶楼都是将“六堡茶”拼配进其他广东茶里。一大盘广东茶里加一点“六堡茶”,要的就是“六堡茶”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这种拼配茶在茶楼里统一叫做“普洱”。也有些“二盘商”从“永生祥”买了“六堡茶”后,再买入其他广东茶和云南茶,通过相互拼配的手法调制出不同口味,然后再销售给对应的茶楼。 其实,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是两个不同的茶品,各有各的特点。订了货以后,云南茶往往要等半年才能到货,而且要陈化一段时间才好喝,而梧州的“六堡茶”不用陈化很久,出厂时味道就已经十分好了,且汤色不错。很多“六堡茶”还有槟榔香,这是因为“六堡茶”制作的时候使用了松木烧火蒸茶,松木的油烟挥发出来,经过熏蒸,茶叶就吸收了松木的香气,慢慢转化成了槟榔香。这种香气很独特,香港人很喜欢。 六堡茶从梧州运到香港都是走水路,“永生祥”每次都要安排专人到码头接货。以前很多时候半夜就要去接货,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那些运茶来的船才慢慢改为白天到达。
“持有德信行邀请函的‘头盘’才能参加广交会”
讲述人:林圣光(63岁,原香港德信行茶叶经果组工作人员,现居香港)
1970年,我进入德信行工作。当时,内地的茶叶出口到香港后,全部由德信行统一控制销售并定价,其中广西的茶叶全部由梧州土产公司(即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支公司)负责出口。
记者在采访林圣光(右)
那个时候,内地出口的茶叶是有出口配额指标的,不是哪个香港茶商想买就能买的。每年的广交会开始前,德信行会根据内地茶叶的供货计划和其他因素挑选一批茶商,然后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按名单向这些茶商发出邀请函。这些茶商持有邀请函才能参加广交会并订购茶叶,否则不能直接从内地购买茶叶。这种有资格参加广交会的茶商叫做“头盘商”(包括“二盘头”),有十多家,它们订购的茶叶品种和数量等具体信息,德信行早就通过电报向内地供应商做好交代。而且,当时香港所有茶商在广交会上的交易合同,都要交一份备份件到德信行存档。虽然这些茶商能够在广交会上拿到茶叶订单,但大宗主要茶类及原料茶的销售价格,依然要按照德信行拟定的价格标准浮动调整,不能随意大幅变动。只有特种茶由“头盘商”们自行定价,当时六堡茶就属于特种茶,全部由梧州土产公司出口。
至于那些没有资格参加广交会的茶商就叫做“二盘商”,它们只能等“头盘商”进口了茶叶之后,再通过“茶叶经纪”发样本进行选货,俗称“卖花货”。每次发货前,“头盘商”会商议统一“花货”的价格,避免恶性竞争,然后准备四五斤样板茶,分成一个个白色小纸袋包好,每个纸袋里面大约装二两茶叶,再交给茶叶经纪。然后这些经纪会把茶叶样板分送到各自掌握的“二盘商”那里。“二盘商”选好样板后,按照纸包上的编号将需求量反馈给经纪。经纪再将订购量汇总后向“头盘商”下订单,并将到货时间和地点通知“二盘商”,让“二盘商”准时去提货。“二盘商”提货后,将茶叶销售到香港各地的茶楼酒楼,并在自己的门店出售。茶叶经纪会在每笔交易里抽2%的佣金。这样的茶叶经纪,我记得最多的时候全香港有20多个。
“茶室曾购进广西‘陈茶’”讲述人:黄安(75岁,陆羽茶室侍应生,现居香港)
我今年75岁,在陆羽茶室里工作了近57年。
陆羽茶室的用茶由专门的人负责,他们会找相熟的茶行入货。我们楼面人员只负责冲水泡茶。我在茶室这么多年来,茶室里用的茶都是普洱和寿眉,从来没听说过六堡茶。不过“陈茶”我倒是知道的,茶室一直买来使用,它又叫做“旧茶”,市面上都有得卖,听说有些是来自广西的。
香港陆羽茶室伙计黄安(右)在为顾客服务
“陈茶”都是散装的,以前茶室里使用的普洱都会拼配一些“原茶”和“陈茶”,这样才够味。
“‘英记’每次买的六堡茶装满一货车”
讲述人:卢章雄(89岁,澳门英记茶庄老掌柜,现居澳门)
解放前,六堡茶是从广西直接运过来的,叫做“登州六堡”,有些又叫做“泥茶”。这些茶叶都很粗糙,应该都是从广东走铁路或水路运到香港,再从香港用船运到澳门的,也有很多是直接从广东珠海运过来的。在我的印象中,很多茶叶都在16号码头起货。
当时,不需要我们去产地购进六堡茶,都是别人带着样板来到英记茶庄兜售的。我们试饮过茶样后,如果觉得质量不错,就会和对方洽谈。谈妥了,对方就会用船将茶叶运到澳门的码头,然后通知我们去拉货。英记茶庄一年入货两次,分春、冬两季入货,每次购进“登州六堡”大约50箩,每箩重约50公斤,足够装满一辆专门运输海味的大货车。那时候的“登州六堡”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后来还出现了五级半。因当时我是门店销售员,所以对于“登州六堡”的具体分级标准所知不详,这项工在我们茶庄由两名制茶师傅专门负责。直至解放后,随着这一行的竞争对手增多,这种入货模式就结束了。
“解放前运出香港的六堡茶用竹箩包装”
讲述人:伍慎隆(84岁,桂江船务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现居香港)
在我的印象中,解放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梧州就有一些茶叶运去香港。当时装上轮船的茶叶都用竹箩装,竹箩内壁放一圈干竹叶,然后再将茶叶装进竹箩压实,竹箩用绳子捆结实后,外面再包一层类似帆布的布袋子,袋子表面还要再捆上绳子,外观就像粽子一样。一箩茶叶大约重40公斤。到了“文革”的时候,梧州地区出口的六堡茶,竹箩的外包装上打上了工农兵镰刀锄头的图案。
解放以后,航运局运出香港的六堡茶,一年最多也就是两千吨,后来桂江船务公司代理六堡茶输出香港的运输业务,一年最多也就是400吨左右,不过直到1993年我退休的时候,梧州还有六堡茶运来香港。以前,梧州运去香港的六堡茶以竹箩装或纸箱装的散茶为主,茶叶都是松松散散,很粗很大叶的。后来又有少部分做成了茶砖,再后来还有的做成了六堡茶饼。当时,很多外贸茶叶公司出口的茶叶都是用铁罐包装,而梧州的六堡茶却是用大竹篓或大纸箱包装。在香港人看来,这就是“下栏茶”(指低端茶),多数都是销去茶楼的。
“远来茶楼对六堡茶情有独钟”
讲述人:曾志挥 (81岁,曾任澳门华联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居澳门)
澳门人以前有喝早茶的习惯,当时在十月初五街上就有四间很出名的茶楼,分别是“冠男”“得来”“六国”“远来”。其中,“六国”专做街市客生意,早上七点钟就生意兴隆,那些经营猪牛鸡羊蔬果生意的老板在“六国”喝完茶就去开档。“冠男”则主攻地产商和经纪人等中高端客户,一般要等到早上八九点,这些客人才会过来喝茶。
几大茶楼里面都供应六堡茶。远来茶楼的老板对六堡茶情有独钟,茶楼从开张之日起就一直使用六堡茶。我们卖普洱给远来茶楼的老板,他都不要,就是喜欢用螺丝刀撬的六堡茶(因为六堡茶压箩后会结成块,不用螺丝刀是撬不开的)。当时远来茶楼地层是卖六堡茶的门店,楼上才是茶楼,所以真是“楼上茶市喝六堡,楼下设点卖六堡”。
曾志挥向记者展示其收藏的陈年特级梧州六堡茶
20世纪60年代以前,六国饭店使用的六堡茶据说是从佛山带来澳门的。那些茶等级很低,压篓后密度很大,时间久了结成一团,像块泥巴一样,很重,就算是用螺丝刀,也很难将其撬开,所以又叫做“泥茶”。后来,六国饭店曾用十几箩“泥茶”换购华联茶业公司的四级、五级六堡茶。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将那十几箩“泥茶”当古董全部卖给了一个韩国僧人,他们寺庙里的僧人都很喜欢喝这种老茶。 澳门观音堂是一个很出名的寺庙,几十年前,观音堂有一个主持大师经常向我买六堡茶,然后将茶存放在寺庙一个位于半山上的茶仓里。他买回去的特级六堡茶是用来做“平安茶”的,信众添了香油,他就回馈一包茶叶,每包一两重,售价5元。后来,有的人知道了,就去大量收购,一买就是几百包,买回来后囤积收藏。
“澳门以前许多茶楼都供应六堡茶”
讲述人:陆国基(68岁,澳门餐饮业商会副会长,现居澳门)
20世纪50年代,澳门街上就有不少茶楼酒店了,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国”“冠男”“得来”“远来”“龙华”等茶楼都很出名,很多澳门人从事与餐饮业相关的工作。1968年,我还不到20岁,就去金冠酒楼抓水壶做“跑堂”。当时,澳门的茶楼还没有现在这么讲究,上来喝茶的客人很多是在街市做小生意的平民百姓。茶楼每张桌子中间都有一个粗瓷盘,里面放着一些粗瓷茶盅。有客人坐下来叫开桌喝茶的时候,“跑堂”就会提水壶过去往粗瓷盘里倒一些开水,把里面的茶盅烫几下就捞起来给客人用。 在这种环境下,茶楼里不会准备太高级的茶叶,基本是用便宜的六堡茶,也有一些是拼配了六堡茶的普洱茶。讲究一点的客人,就用焗盅(即盖碗)泡上一碗,再倒到茶盅慢慢喝;不讲究的就叫“跑堂”用茶壶泡一大壶茶上来,就着吃完糕点就走。那个时候,六堡茶在茶楼里还是很有名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澳门许多茶楼都供应六堡茶。不过,那时候的六堡茶用起来很麻烦,都是一大箩压得实实的,结成了一大块。茶楼将茶买回来以后要提前进行加工,就是把它拆散了,和其他茶拼配好,留待第二天开市的时候用。所以,当时每天收工以后,老板都要安排两个伙计到后巷掰茶。伙计将整箩茶砍开后,再将结成块的茶叶一点点掰碎,然后盛在一个大盘子里,交给店里的拼茶师傅备用。这项工作比较烦琐,很多伙计都不愿意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茶楼里面的茶叶品种越来越多了,喝茶的人也越来越讲究,六堡茶在茶楼里慢慢就少用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自己开了一家酒楼,当时已很少用六堡茶。到了20世纪90年代,澳门市面上基本看不见六堡茶了。
“ 茶楼来订货要通过 ‘茶叶经纪’ ”
讲述人:黄新(85岁,香港制茶商,现居香港)
1957年前后,我在香港开了一家名叫“广信”的茶行,专门加工生产散装茶,有普洱、寿眉,也有用广西料(即“桂青”)做的“旧茶”(指六堡茶)。因为“广信”也有包销权,可以从内地买茶青,而且包销商之间可以相互调剂毛茶的品种,所以我加工生产的茶叶品种很多,产茶量也很大。除了交经销商(即“二盘商”),茶叶基本卖给酒楼茶楼,茶楼需要什么茶,我就做什么茶,当时茶楼要得最多的是普洱茶和六堡茶。
当时的香港茶客到茶楼一般喜欢喝普洱茶,不过茶楼那些普洱茶大多不是真正的普洱茶,而是用六堡茶和普洱茶拼配出来的。因为那时候从云南运来的普洱茶不是熟茶,陈化时间只有一两年,汤色很淡,而六堡茶虽然陈化时间也比较短,但它经过轻蒸再发酵,汤色比云南茶好,两者搭配出来的茶,颜色和味道就很好。对于这个,当时我们做茶的人个个都知道。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茶楼供应给客人消费的普洱茶就有真正的普洱茶了。
我记得在我经营“广信”的时候,像九龙那边的九龙酒楼、新亚酒楼、迎宾酒楼,香港岛这边的大华酒家等,很多都向我订货。这些酒楼订货要通过“中间人”,以前在香港做茶叶生意有一个专门的群体,叫做茶叶经纪。他们先去包销商那里拿茶叶样板,在每个样板上标好价钱,然后拿去给需要买茶的经销商(即“二盘商”)和酒楼,让他们挑选定货。经销商和酒楼选好茶叶后,就会告诉茶叶经纪所需品种和数量,让他们送货来。茶叶经纪送完货后,会从交易额中抽2%的佣金。
20世纪50年代,香港有不少茶叶经纪。因为那时候香港的市道不是很好,找工作比较难,所以一些人找不到赚钱门路,就去做经纪人。香港茶叶经纪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在20世纪60年代,有100多个。到了20世纪70年代,尽管要去港九茶叶商会登记注册才能执业,但茶叶经纪还有不少。20世纪60年代有不少人做茶叶经销生意,但当时香港的人口也就100万人左右,消费力有限,茶叶市场并不算好景,茶叶销量也不是很大。正因为此,茶商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推销茶叶,包括找茶叶经纪推销,茶叶能卖掉就尽量卖掉,卖不完的只能找地方暂时存放,一边存,一边卖,那时能够存放的六堡茶和普洱茶都比较好销。
当时内地销来香港的六堡茶,最好的是横州茶,它的味道比一般的六堡茶甘甜,汤色也更鲜红一点。那时候市面上可选择的茶叶品种不多,如果我们发现有横州茶就会立即将其买下来,但是每次能买到的量不多,一次最多可以买几十箩。我们买入横州茶以后一般不会再进行加工,除非是要拿来和普洱茶拼配后卖去酒楼,我们才会把整箩横州茶拆散。
“澳门以前六堡茶年订购量在20吨左右”
讲述人:吕苏虾(70岁,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退休职工,现居梧州)
1970年,我到梧州外贸(指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支公司茶经股)工作的时候,就通过南光公司接触澳门那边的茶叶经销商。当时澳门的六堡茶进口代理商只有华联茶业公司一家,我们每次去参加广交会前,华联茶业公司的人员都会和我们在电话里把所有交易事项谈妥,我们去的时候带上拟好的合同,双方在广交会见面后就直接签约。
一直以来,由于地方窄、市场需求量小,澳门订购的六堡茶都不是很多,每年保持在20吨左右,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太大波动。
20世纪70年代,梧州到澳门之间还没有直航船,我们出口到澳门的茶叶都是托梧州航运局港澳船队的船经香港转运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梧州开通了到澳门的直航船,直航船每周一班,有时候会加密到两班。这些船吨位都不是很大,也就一两百吨,主要运广西的土特产到澳门,其中有很多是柴炭,所以这种船我们又称之为“柴炭船”。出口到澳门的六堡茶都由这种“柴炭船”顺道运去,每月运一两次,每次运去一两吨。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出口到澳门的六堡茶越来越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梧州六堡茶不再出口到澳门,梧州到澳门之间的直航船也中断了。(作者:西江都市报记者 苏爱清 杨 麦 龙天传 资料来源:中国六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