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战略,并非美国人首创,实际上早在近现代史上随着海权论的兴起,以及多次的实践和总结,走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中国只不过是当前另一个被各种围堵的对象而已。
有很多观点认为,现在的中国和一战、二战时期的前德国情况很类似。战史专家称当时的德国海军为囚徒困境,因为当时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看着它,军事力量被盯着,仅有的几个出海口也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控制和监视之下;所以,有关当时德国海军的一些行动,人们戏称是德国海军攻击了“监狱的看守”。
现在的中国海军存在类似的情况,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除了美国在太平洋打造的三条岛链之外,在西部进入印度洋的方向上,美国在推崇所谓“马六甲困境”。同时不仅仅是美国海军将一个舰队放在中国家门口,自东向西,依次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三个“协防保安”无时无刻地不紧盯着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所面临的困境远非昔日的德国可比。
我们从地理上看,东起日本,途径南海,再到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出口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这个范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出海口以及长达3万多公里的海洋大门,沿着中国的出海口,美国拉着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划出了一个全新的半月弧形围堵链。
第一个问题来了:美日印澳为什么会走到一起?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意识形态、地区地缘政治以及国防安全方向等诸多领域。
总的来讲,美国的战略考量是核心,因为这一切都是美国一手主导和推动的。对于今日中美两国的结构性对抗,外界对这一现状的分析各有不同。实际上,中美之间的竞争源头,不是美国和中国天然有仇,也不是中国挑战到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当然也不是双方的文明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这些都不是主观原因,真正的本质是美国追求建立世界帝国的大战略目标而决定的。这从过去美国先后干倒英国、德国、苏联这三个对手的历史可以得到佐证。
美国现在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激进,主要是美国自身的发展已经濒临一个极点,难逃物极必反的自然法则之下的,自身战略目标与自身实力之间产生了一组矛盾。这组矛盾,正在促使美国整个社会将中国视作是第一战略竞争对手。所以,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对华展开全方位的打压。
日本是一个有野心的国家,从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在推进其所谓的南下战略,从台海到东南亚、再到南亚都在日本的战略考量范畴之中,日本在二战时期已经进行过一次尝试。这一战略考量本身就和日本对华野心相关,同时也切合美国的整体布局,再加上日本本身就是美国的盟友,这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印度是一个奉行战略投机国策的国家,印度又是一个有着做有声有色世界大国梦想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崛起,印度的自信心被打破,印度将北方邻国视为第一对手;善于趁火打劫的印度看到美国对中国加紧战略包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所以产生了欲在边境问题上讨便宜的念想。赘述一下,为什么这么讲,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印度趁解放军还没有入藏,突然占领了藏南,这也是藏南地区所谓争议产生的原因。
最难以理解的便是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并非欧亚大陆的国家,而是地处最南边的大洋洲,它跑出来搞事情,多少令人有些费解。其实不难理解,澳大利亚是有自己北上扩大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的,毕竟它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大洋洲当老大不过瘾,还想北上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美澳的利益共同点出现了,自然是一拍即合,美国许以重诺,澳大利亚自然紧跟美国积极配合。
这便是美印日澳为何能天南地北走到一起的原因,也为这个所谓联盟的失败埋下伏笔。
第二个问题:美日印澳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前边讲了,美国是美日印澳四国走向一起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那么,美国所发挥的作用就更加的简单明了:主导和推动这一战略,同时作为斡旋者在其他三国之间游走,成为稳固这一联盟的枢纽。
另外,还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美国还是区域危机的制造者,只有制造出危机,趁机造势放大危机,美国以及这帮盟友才有机会打着各种旗号介入危机,从而实现各自的战略考量。
讲完美国看日本,日本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对美国战略的推行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日本是美军亚太军事基地群的桥头堡,还是东部方向围堵中国的东部一扇门,也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进攻的一个发力点。
日本在地理上是半月弧形包围链的起点,作为围堵中国面向太平洋的一扇大门,驻日美军则是关闭这扇大门的门栓。
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日本是美国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进攻的一个发力点?原因很简单,冷战时期美国在太平洋上打造了三条岛链,这三条岛链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防御态势;现在美国战略转变后,美国更多的要求日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日本推向前台,成为美国撬动东海方向上的一个发力点,如此以来,美国也由防御转入到进攻。
印度更不用说了,美国拉印度入伙不是真正看中印度的实力,而是印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因为,印度不仅仅是美国包围中国海上封锁线的终点,同时又是另一条陆地包围圈的起点。
上文我们将半月弧形围堵链的时候提到了它的终点在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这点很重要,是美国打造所谓马六甲困境的一个绝佳之地,因为在这个区域,美军的实力有限,新加坡美军使用有限,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略有些鞭长莫及的感觉,所以要堵上这个通往印度洋的西部这扇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便是关键。
这是海上,陆上又是另一个包围圈的起点,这条线以中印边境为起点,而后到巴基斯坦,再往西到阿富汗,进入中亚之后在折返向东延伸直至到蒙古。与海上半月弧形围堵链相对应的在陆地上美国也画了一个半月弧形,以印度为底点,自西南-东北向围绕中国构成一个完整的试管“U”包围链。印度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
最后看澳大利亚发挥的作用。以岛链划分的话,澳大利亚不在第一岛链上,而是第二岛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作用是,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和太平洋上的关岛基地群共同形成三角区。这个三角区可以看作是美国印太战略下第二岛链的全新布局,美国看中澳大利亚的这点主要考虑到,它的地理位置在南海的背后,又直面西太地区。
南海背后不言而喻,美国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从南向对中国进行战略威慑的起点,在原来东部方向上新增一个进攻方向,同时还能避免中国弹道导弹的打击,符合美军退居二线,分散部署的总体战略意图。至于西太地区,是中国海空军东出太平洋的当前主要区域,此处作为美军战略轰炸机的集结区,有明显的大洋决战意图,也是中美海空力量最有可能进行战略决战的区域。
美军的战略考量和澳大利亚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长远考虑更多。
第三个问题:中国该如何应对?
看似美军的战略布局杂乱无章,实际上整个部署每一步都很有章法,都有特点的战略考量在里面,是经过严密的精准计算的。
那么中国反击就显得迫在眉睫。
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
战略层面运筹帷幄,打破美日印澳联盟是上上策。
美日印澳四国联盟并非无懈可击,还是有很多漏洞值得我们去借用的。两个重大节点:日本和印度。中日经贸关系密切,日本可以在政治、甚至军事上与中国撕破脸皮,但在经贸领域谁也不想,这是我们的一个切入点。印度更不用说,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这是印度奉行的战略投机国策所决定的,美国向控制因素很难的,印度没有利益的事是不会干的,这是印度一贯的风格。那么,剩下的就看中国如何高效利用的问题了。
战术层面反击要有侧重地推进,而非一锅炖。
一、对日本,军事、经济双管齐下,经济为主,军事为辅。前边讲了中日经贸关系密切是一个切入点,日本跳得太高,经济手段略施惩戒,同时军事领域,中国海空军可以北上进入日本海、东出宫古水道,绕钓鱼岛巡航也并非不可,甚至可以强化与俄罗斯的海空联合行动,共同对日本进行施压。
二、对印度,软硬兼施。对印度谈的大门大开,打的手段紧握在手。只要印度不在中印边境、西藏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中国更多的还是保持与印度谈的姿态,印度一意孤行,那么和巴基斯坦的合作这些都可以适当的应用,最后就看谁更难受了。
三、至于澳大利亚,中国已经多次出手反制了,这里不用过多的赘述。
四、实力还是根本要素。所谓的马六甲困境还是昔日对德国的囚徒困境,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海上力量不够强,正因为海上力量不够,所以强大的一方可以遏制海上主要的战略通道,从而造就所谓“XX困境”。所以,中国海空军的远海作战能力提升是中国打破困境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五、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地扩大这一真理的优势,解放军最大的优势在于手握的中远程常规导弹打击体系,扩建更多的常规导弹旅,保证我们在印太多个方向上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抵消当前军事上的劣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敌人怕什么,我们就为它准备什么。
六、强化南海岛礁建设是一个重要方向。美军在南海耀武扬威,那么我们可以汲取美军基地链的经验,在南海打造一个攻防兼备的基地群,既可稳固南海局势,同时又能兼顾马六甲海峡方向,这一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