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议“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寻中国秘诀 共享发展红利

“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秘诀是什么?”

“中国人民发展的热情为什么那么高?”

“中国的发展成果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有何意义?”

……

11月5日至6日,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智库界、媒体界的400余位代表,围绕70年来中国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对话交流,“最强大脑”激情碰撞产生的火花解答了上述问题。

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现代化反映人类社会文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经济社会的变革,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展迅速。”也门舍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艾哈迈德·A·赛夫表示,“过去7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解决贫困和食物短缺的问题后,经济迅速实现了快速增长,人均寿命也从30多岁增长到70多岁,GDP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各级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阐述自己看到的中国发展的同时,艾哈迈德·A·赛夫也向与会嘉宾抛出了这样的疑问:“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陈理表示,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回顾中国现代化70年的探索历程,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始终牢牢立足于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十分明确十分坚定地把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作为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基本依据,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迈向现代化大国的秘诀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中国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领导人与人民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共同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中国的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大到国家的5年发展规划,小到基层乡镇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有力,目标不会因为政府的换届和领导的更换而改变。”

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看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中国人民才由一盘散沙变成了有集体意志、集体目标、集体规划、集体行动的行动者,所以中国人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从人民中找答案

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程又一次充分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气奋斗出来的。

“不少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中国人民发展的热情为什么那么高?”陈理在发言中谈道,要回答这些问题,只需看看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不难找到答案。

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磨难,进行了太多拼搏,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这种强大能量得以充分迸发出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则从中华民族的特点切入,阐述了中国人民为何能够取得飞跃式发展。“以中国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为例,我注意到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发展无人驾驶车辆,我在和西方朋友交流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认为这既是技术革命也是工业革命。而且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我们勇于拥抱它。我们同时也在努力克服它的缺陷,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和隐私方面的争论,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坚持拥抱新技术,遇到挑战就想办法克服,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贯选择。这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为世界经济开出“药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都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赞叹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的成就时,与会专家学者也在探讨如何借鉴中国经验,让经济增长惠及弱势群体,同时让全球化和经济增长能够惠及所有国家。

据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贫困,使全球收入增加2.9%。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发展红利。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杨鹏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崛起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与合作模式的启发,“我们需要深入、仔细地研究中国的发展路径。”

加纳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劳埃德·乔治·阿杜·阿莫阿认为,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性,这值得非洲国家学习。他说,不论是发展还是脱贫,中国总是能够制定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个目标不断调整相应政策,因此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师琳达·玛塔尔结合所做的案例研究说,在阿拉伯地区,阿曼的海岸和港口城市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叙利亚也借助基建项目和双边合作有力推动了国家重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对于阿拉伯国家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开放合作、文明对话,有助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智利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秘书处高级研究员埃斯特班·桑切斯认为,以进博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内容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他指出,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只有各国齐心协力、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才能共赢。

在第二届进博会召开的同时,今年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主题被定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讨论这个话题有其特殊意义。70年来中国发展经验告诉人们,“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是各国应对挑战的唯一坦途。(记者 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