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9年服务四家养老院,20余老人跟着她转院养老,儿女们也放心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李晓哲

养老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一部分养老人来来去去的时候,总有一些人默默地选择了坚守。在岛城养老行业里,有公认的“五朵金花”,她们应该算是最早踏入养老服务行业的那一批人。今年69岁的王萍就是“五朵金花”之一,不仅年龄最大,而且也是坚守时间最长的“金花”。从事养老服务19年来,王萍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义,成了老人们最信任的亲人。19年间,王萍先后服务了四家养老院,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有成批的老人自发跟着她“走南闯北”。

20多位老人跟着她“走南闯北”

前几天,岛城连日阴雨。位于李沧十梅庵附近的盛欣老年公寓内,无法出去遛弯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活动大厅内,聊天、打牌,其乐融融。

在院长办公室找到王萍的身影很难。上班时间,她不是在挨个楼层挨个房间探望老人,就是在跟工作人员解决老人或家属的各种需求。其间,揣在手里和口袋里的对讲机和手机总是时不时响起。

“你看看她整天忙得,我看着就替她累,心疼她。”看到王萍一进自己的房间就接了个电话,92岁的郝梅芳老人“责怪”道,“整天来‘查笼’干嘛,我们都好好的,放心行了,有事就叫你了,真是闲不住。”

郝梅芳老人性格幽默开朗,退休前在园林部门工作,经常开玩笑说,王萍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雷打不动地探望老人,就像以前工作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天天早晚“查笼”,“看看身体怎么样?精神好不好?”

话虽这么说,但是只要半天不见到王萍的身影,老人们就会犯嘀咕。“院长哪儿去了?怎么今天没看见她?”有时候王萍上午外出开会,可把老人们给急坏了,下午她一露面,老人们就围上去问个不停:“怎么好长时间不见你了?”

郝梅芳跟王萍已经相处了14个年头了,两人感情亲如母女。郝梅芳说话的时候,王萍就在一旁看到,不时插嘴嗔怪几句。看到郝梅芳的衣领不熨帖,王萍侧身下意识地去为她整理好,两人互动起来亲切而自然。

2007年,郝梅芳经老同事介绍,入住了王萍当时担任院长的市南区一家养老院。入住前,老同事告诉她,“这个院长是个大好人,对老人太好了。”没过多久,郝梅芳就亲身感受到了。因为早年落下了胃病,她不敢吃大头菜馅的包子。王萍得知后,嘱咐食堂师傅包大头菜馅包子时,一定要单独给郝梅芳包其他馅的。有一次,食堂疏忽,忘了单独包。王萍二话没说,自己出门去饭店单独给老人买回了其他馅的包子。

“我当时就说,凑合凑合就行了,我把馅抠出来不吃就行。没想到她作为院长,那么把我这个老人当回事,真被感动了。”从那以后,郝梅芳就认定了王萍。当然,不光是郝梅芳,王萍是整个养老院老人们的依靠。后来,王萍去城阳一家养老院任院长时,好多老人一听她要走,说什么也要跟着,“你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直到你把我送走了就行了。”

就这样,从市南到城阳,从城阳到市南,再从市南到李沧,20多位老人跟着王萍辗转了四家养老院。“离家远近不是问题,只要跟着王院长就行。跟着她,我们的儿女们也放心。”88岁的李奶奶说。

从一线护理工作干起的全能院长

王萍性格豪爽,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也干脆利落,不熟悉的人第一次见面,都不相信她已经年近七十。“可能干养老,照顾的都是老人,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他们的孩子,心态也自然就年轻了。”王萍笑着说,不过单纯论年龄,前些年的时候,她管养老院的老人们都喊大哥大姐,现在被照顾的老人中都有比她年轻的了,得喊她大姐。

踏入养老行业那年,王萍50岁。当时,她在岛城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工作,从普通的工人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眼看着即将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一家正在创建的养老院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当时也犹豫,觉得自己没干过养老不知道能不能干好。但觉得找到自己就是一种认可,退休之后还能干点事儿。”王萍想了一夜,最后决定去试试。

没想到,这也开启了她今后近20年的忙碌工作模式。到岗后,还在琢磨如何做好养老院管理、如何对老人有爱心的她,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一个大工地。“我真是从这个养老院的一砖一瓦开始筹建干起来的,因此对养老院很有感情。”

彼时,岛城养老产业刚起步,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干养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老百姓对养老院也了解甚少,甚至有误解,觉得让老人住养老院,是不是都是因为子女不孝顺?”王萍说,再者政府对养老的政策和支持力度也不大。

为了宣传养老院和招揽老年人入住,最初的那几年,王萍经常带着员工去台东、海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宣传、做活动。招来老人入住后,王萍也凡事亲历亲为,从基础的一线护理开始做起,给老人喂饭、端屎端尿、帮老人洗澡……遇到脾气不好的老人或者家属,王萍也总是笑脸相迎,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几年锻炼下来,已经成了一名护理业务相当熟练的护理人员。

让郝梅芳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刚入住那会儿,有一次王萍正在陪一群老人聊天。其间,一个老人要起身去解手。王萍嘱咐着:“叔,慢点,别尿到外面去。”结果,不一会儿老人从卫生间出来了,不仅尿到了马桶外面,还把裤子给尿了。

当时,郝梅芳心想,年轻人遇到这样的事肯定是膈应坏了,非训这个老头不可。没想到,王萍依然笑呵呵,非但没有责怪老人,反而开着玩笑,帮老人打着掩护避免他尴尬,并立马起身帮老人去换了裤子。

后来,越来越多的老人见识到了这个全能院长的厉害:给失能老人更换尿不湿,三下五除二,非常熟练;老人之间闹了矛盾,前一秒还气鼓鼓地找王萍告状,没几分钟回来就啥事也没有了……

养老院里又多了个闺女

如今,盛欣老年公寓住着150多名老人,王萍对每个人的情况都门儿清。10月9日上午,王萍挨个楼层探望老人的时候,遇到的每位老人,她都十分熟悉地打着招呼,老人也会主动迎上来,闲聊几句。

82岁的孙桂荣老人一见王萍,立马放下跟远在新加坡的女儿的语音聊天,亲昵地跟王萍用她俩独有的头顶头的方式问候。虽然刚入住养老院一年时间,孙桂荣已经把王萍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前几天养老院要收床位费了,以前都是海外的女儿帮孙桂荣交。觉得通知来通知去怪麻烦的,老人直接让女儿打了一笔钱到自己银行卡上,然后把卡和密码一起给了王萍。“我信任她,我儿子闺女都非常信任她。”孙桂荣说。

这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孙桂荣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在上海,女儿们在新加坡定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她的大女儿从新加坡回国,想把母亲从青岛接到新加坡照顾。未曾想,疫情打乱了她们的计划,她们无法返回新加坡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心急如焚的大女儿出现了抑郁情绪,并且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在社区的帮助下,孙桂荣被送到了盛欣老年公寓照料,大女儿则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

自己到了养老院衣食无忧了,但孙桂荣心里天天牵挂着女儿。细心的王萍不仅将老人的女儿也接到了养老院与老人一同居住,还每次派专人专车陪她的女儿去医院复查治疗。几个月后,返回新加坡的通道已畅通,孙桂荣的大女儿情绪好转,便返回了新加坡,但老人留了下来。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孙桂荣已经把王萍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她就是我的家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在这里住着,儿女们都放心,我也不愿意走了。”

老人们平时也会坐在一起“吐槽”这个院长闺女:在家里有儿子闺女天天管着自己,没想到来了养老院,又多出来个闺女管自己。郝梅芳是“吐槽”最多的老人,因为自己经常被王萍“凶”。疫情期间,养老院实行严格封闭管控,各楼层之间的老人也不允许互相走动。郝梅芳爱热闹,平时就喜欢去一楼找老伙伴们玩。这一封闭,老人憋不住,就偷偷下楼。有一次被王萍碰见了,狠狠“训”了她一顿。

郝梅芳赶紧承认错误,保证以后再也不出去了。一转身,她赶紧在一楼找了个老人给自己透风报信,王萍不在的时候她再下楼。第二次下楼的时候,自己正聊得热火朝天,突然一转身,王萍就站在身后。“完了,我心想,这下撞到炮口上了。”郝梅芳说,“果不其然,她又开始教育我。不过也奇了怪了,她‘凶’我我也一点都不生气,心里还美滋滋的。我只是怕她真生气了,气出病来咋办,我还指着她给我养老送终呢。”说完,郝梅芳哈哈大笑起来。

走近王萍

老人有需求,兜里揣着小本子随时记

王萍是忙碌的,对她的采访是在她的工作中进行的。有三样东西是王萍在巡房的时候必然会带的:手机、对讲机、记事本。

她的手机跟热线一样,电量不足了,就会在跟老人聊天的时候,在老人房间里就近充一会儿电。对讲机不离手已经是她多年的习惯,在对讲机背后,贴着各个岗位的频道号,发现老人有什么紧急需要,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在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

而在王萍的口袋里总是有一个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些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重要事项。本子是王萍自己裁剪白纸装订的,大小正合适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干养老这些年来,她养成了给老人“早请示晚汇报”一天巡房两次的习惯,每次在跟老人交流的时候,遇到老人反映问题或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从口袋里拿出小本本记下来。19年来,她使用过的本子已经多到数不过来。

在她现在使用的这个本子上,“被子”代表要给老人加床被子,“有味”就代表在敬老院里有的地方需要进行彻底清理,“两住院”意思是有两位老人同时住院需要医护部的工作人员协调服务……

而总结性、思考性的内容则会在她每天的工作日志里认真梳理下来。“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所有的工作日志,从我第一天开始就记,有好几十本了,堆在一起有两大摞。”王萍说,至今,她还保留着第一天工作的日志。闲暇的时候,她会翻翻这些工作日志,都会有别样的收获,可以说这些是她19年养老工作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遵循六字原则,把心掏给老人

王萍对自己有有六个字的要求——诚信、责任、良心,还把这几个字打在她的工牌上。也正是凭借这简单的六个字,她赢得了老人的信任。

有一次,养老院一老人突然去世,接到电话的亲属怎么也不相信,因为一个小时前他们还一起吃了午餐。亲属到养老院要说法,难题摆在了王萍面前。“虽然老人的离世的确跟养老院没有关系,但我们不能态度强硬,这样就激化了矛盾,亲属心里也不能接受。”王萍走到老人遗体面前,鞠躬送别,想到平常与老人的亲密不自觉眼泪掉下来,不舍之情让所有人为之动容。老人的亲属看到这一幕,也就明白了她的真心,心结也解开了。

王萍对老人是真心的,从来不在老人面前端着院长的架子,而是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她曾工作过的一家养老院,由于转手后经营不善,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护理员是直接为老人服务的,他们的工资如果保障不了,服务肯定就打折扣。”没办法,她就只好从家里拿钱贴补。郝梅芳老人也证实了这件事,“她太傻了,我听别的老人说了后,骂了她一顿。”但是看着王萍憔悴的样子,郝梅芳也心疼,于是偷偷找到找到王萍,非要拿出3万元借给她救急。

如果有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给老人吃便宜菜,王萍一定会坚决阻止。“老人晚年怎么算幸福,首先得吃好。老人和家属住养老院,第一个关心的也是伙食问题,因此养老院首先要保证让老人吃好,不能挣老人的伙食费。”

全年无休,理想是干到90岁

养老院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位将近70岁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但王萍干起工作来,比年轻人还拼命。在这19年里,她几乎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老人们都说:你就不生个病啥的,偷个懒歇几天?其实,老人都是心疼她。

可谁又能不生病呢?不过王萍也奇怪,可能是自己身体好,每次有个头疼脑热的,吃了药睡一觉,第二天又就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了老人面前。

现在王萍的工作地点在十梅庵附近,从位于市南区的家里上班几乎跨越了整个市区。每天早上她都6点多出门,脚不沾地地干一天,晚上7点才回家。把心思都放在了老人的身上,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家人。王萍的孙子今年6岁了,却跟她一点也不亲。“前几天我在家,孩子就跟我说:你走吧,让姥姥陪。”王萍的笑声里藏着一丝丝的无奈。

王萍的办公室很干净整洁,在墙上、黑板上板板正正地列着值班表、工作明细,只有粉色的打印机等小细节能看出她的喜好。她把自己藏了起来,全身心地付出给了老人。

只要能让老人高兴,她想着法儿让大家开心。 在巡房的时候,有老人拿出拐棍“拦路”:不许走,唱个歌再走!她就欣然地为老人唱上一首,在欢笑声中继续寻房。老人家属说,自己父亲或者母亲就喜欢打麻将,她就赶紧去学学,不能让老人“三缺一”。有的老人喜欢写写字,她就安排老人写黑板报,大政方针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板报内容上。还有的老人爱看乒乓球比赛,最近奥运会让老人看得兴奋,央求王萍搞个乒乓球比赛,她也欣然答应。“什么运动都有风险,咱只要做好防护就可以,主要是为了让老人开心。”

如今,当年岛城养老行业的“五朵金花”,还有“两朵”坚守在养老行业的一线,“五朵金花”的老大姐王萍就是其中之一。王萍说,只要身体允许,她就坚持干下去。她有个理想,那就是“干到90岁,带着一帮80岁的员工,照顾百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