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四十年翻天覆地巨变 期待新时代深化改革措施 外媒赞叹中国改革开放奇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的日子。“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因此全球媒体也和中国人一样关注这个日子。从农民可以出售多余农产品、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外媒细数着改革开放40年里的关键词,列举着8亿人口脱贫、“4大件变成40大件”、农村孩子成长为华尔街精英的中国奇迹,同时也期待着从今天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听到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明确方向。德国学者夫罗里扬·卢佩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会遇到一些波动,“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改革下一阶段将更精彩,更值得期待”。
中国梦,中国奇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7日报道称,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长大的高志凯,很少看见汽车,他和小伙伴们常常沿着泥泞的道路追赶这些稀罕物。而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这位邓小平的前翻译说:“我当时哪里能预料到,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会拥有一辆汽车。我也没能预料到,中国将成为一个主要的汽车制造国,会制造出比美国还要多的汽车,这完全超乎我最大的想象。”
美国彭博新闻社17日报道称,胡祖六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受益者。他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高盛集团,现为一家私募公司创始人。他回忆当年说:“那时我们面前第一次有了清晰的道路。动荡终于远去,新时代到来了。”改革开放40年,胡和成千上万人离开乡村,在城市创业和务工,助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场革命加快了历史上最快的财富积累,使8亿人口脱贫。
英国广播公司称,“4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与时俱进,堪称中国4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经济产出连年增长,眼下,中国人的“4大件”或许应该叫作“40大件”才更为合适。除了智能化、高档化的消费品,海外留学、出国旅游、国外置业、投资等,都已经成为中产人家的向往。
“40年前的12月18日,中国开启从贫困国家向经济超级强国的转变进程”。CNN16日称,改革开放带来如此巨变,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很容易忘记40年的时间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对比一下可管窥一二。1978年,成千上万中国人长期营养不良,经济走到崩溃边缘,当时中国的GDP只有1500亿美元,4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今日之中国,财富占世界的10%,仅在过去20年,中国的人均财富翻了4倍。
新时代,更精彩
韩国《朝鲜日报》17日称,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中共中央领导人18日将宣布大规模市场开放计划,可能包括扩大外国投资者权利、加强外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领域开放等。
彭博社17日称,邓小平希望其市场化改革让中国富起来,习近平则希望将中国变成一个政治和科技强国。改革开放使中国具有了强大的力量,下一步举措将决定其经济未来。历史上,东亚只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这几个经济体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内地要想加入这个队伍,需要在与美国打贸易战的同时,进行市场转型,为金融领域注入更多竞争力,并且不断升级技术,加强企业治理。而中国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私营部门,今天,中国私营部门占全国产出的60%、科技创新的70%以及新就业的90%。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报道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中的意识形态辩论设立了边界,他强调经济发展,也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则不断强调宪法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更加注重强化私营经济。中国新一届政府也努力打击腐败,反腐具有必要性,它减少了民众的不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百姓感受最深的是民生改善,另一个令人拍手称快的是反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之大,抓的大老虎、拍的苍蝇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联合早报》17日发文称,中纪委下月将召开会议,预计将对中国新阶段反腐工作做细化部署。
俄罗斯“真实新闻”网近日发表题为“改革开放让中国朝着‘中国梦’前进”的文章称,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从一个贫困动荡的国家达到了5000年历史发展的最高峰。现在中共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0年经验表明,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成功的。中国将继续向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进。
“贸易战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的一次压力测试”,德国《经济新闻报》17日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高科技国家。中国从全球最大的穷困人口国家跃升为世界上中产阶级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是对中国的一次压力测试。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阻挡,未来的适应能力将更强。
用继续改革开放回应国际关切
接下来中国会不会减小改革开放的力度?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文章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很可能在接下来一年内加大改革步伐。不过,国际上对中国改革的疑虑也始终存在。《西日本新闻》近日报道称,这个月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初被指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曾经是逃亡香港的人们聚居的贫穷村落,如今已成为聚集IT企业的中国硅谷,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年轻人,但这里也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英国《金融时报》17日称,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肉类从平时很少吃的珍贵食材变成了每日标配。与40年前相比,中国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与体重都有显著增加。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大大降低了家庭规模,如今的年轻人必须承担起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重担,但中国的全面二孩政策能平衡人口发展和应对老龄化挑战吗?
“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德国电视一台17日则指出,改革开放使曾经孤立的中国与世界交织在一起。双方都从中受益:例如,作为德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市场,今天的中国至关重要。但西方所希望的“民主化”并没有实现,中国成为西方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对手。《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改革开放过去40年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和中国相处,一个是期待,一个是担心。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但伴随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国力的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管理秩序的改革,显示出影响和领导世界的意向。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雪冬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改革开放是一种国家战略,它是中国唯一和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国内现在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开放,继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回应国际关切的一种姿态,表明中国的立场,我们会继续融入世界,而不是与之分离。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学者樊鹏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40年的政治进步和人权保护,从计划经济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有活力的多元化社会,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的民族复兴目标和我们想建设的理想社会,还远远没有实现,因此需要继续改革开放。“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后还会有很多新的风险挑战,还需要用改革开放去回应它们。
【环球时报驻日本、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蓝雅歌 青木 辛斌 柳玉鹏 环球时报记者 谭福榕 苏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