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南音古韵袅袅,“活化石”永续流芳

2021年夏,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的泉州,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

而在泉州的空气里,必然不可或缺的便是袅袅南音。“琵琶弦索吟不尽,一声拍板几声萧。”李白燕手握拍板,轻敲慢打,婉转而古朴的歌声如清泉流淌,在她的唱腔里,有千年古韵,也有浓厚乡音,令人无限回味……

南音古韵袅袅,“活化石”永续流芳

李白燕 国家一级演员,“牡丹奖”获得者,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戏剧研究所

师承南音名家,荣摘牡丹

南音的演出形式与《宋书 乐志》所载的“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汉时建制一脉相承;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乐伎的弹奏姿势、所弹琵琶及拍板也都与如今的南音表演如出一辙;加之南音唱腔中遗留的古汉语发音,使它当之无愧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这种古远音律,传诵千年,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有闽南人的地方唱和。

李白燕与南音的结缘实属偶然。18岁那年,她为报考声乐系辗转来泉州市区备考,在练声时被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校长吴镜水发现,并被认为是南音的可造之材。彼时,李白燕的高考志愿是民族声乐,此前她从未听闻过南音。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文艺演出百废待兴,泉州南音亟待一场“文艺复兴”,对南音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李白燕声色优美,身姿端秀,吴镜水等人很快拍板决意让她留下,之后她又以高分通过文化课考试,1984年,成为该校第一届南音班12名学生中的一员。

然而,学习南音的过程比李白燕想象的更艰难,极其讲究的发音、咬字、吐字,古奥艰深的唱词,以及千回百转、细腻丰富的行腔韵味,让新手上路的李白燕常觉不得其要。李白燕回忆初学南音,“一首曲子,单是前三个字,我练了3个月仍唱不好。”不像许多同学已有一定的南音基础,为了求艺,她只好比同学付出更多努力,趁休息时间苦练。

多年以后,李白燕想起求学生涯,感到十分幸运。当时的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南音班大师云集,其中有苏诗咏、庄步联、马香缎、黄淑瑛等名家,可谓星光熠熠。最令李白燕印象深刻的是,只给她上过一个月课的马香缎,是唯一载入《中国音乐史》的南音表演艺术家。马香缎执教极为严谨,一首曲子教完,学生需一一练唱,她确认每个字的发音、每个音符都正确,才准下课。她对乐曲的演绎、教学的能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身为南音传承人的名家风范,对李白燕的艺术生涯影响深远。

学校的教育标准也十分严苛,作为改革开放后泉州第一个专业南音班,学校对他们寄予厚望。除了南音的唱法、乐器的修习,他们还广泛涉猎梨园戏、高甲戏、国画、围棋等艺术门类,白天上专业课和文化课,晚上则以演代练,通过实践提升演唱水平。正是这样全方位、系统的训练,造就了李白燕扎实的基础,也让南音的传承在她心里播下种子。

2012年,李白燕经过初选,与全国78位参评选手同台竞技,凭借在南音创新曲目《出塞和亲》中的出色表现,最终摘得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第一次让南音在中国曲艺的最高殿堂唱响,成为福建省首位获此殊荣的曲艺表演艺术家。梦圆牡丹奖,李白燕感恩于生逢一个南音勃兴的黄金时代,名师的熏陶、全面的锤炼、改革开放后日渐频繁的登台实践机会,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南音古韵袅袅,“活化石”永续流芳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现场,李白燕表演南音《出塞和亲》

南音知音不绝,世界共鸣

李白燕第一次走出国门,是1992年泉州市政府率团到泉州友好城市——日本冲绳县浦添市举行盛大的文艺演出。一曲南音唱罢,全场掌声雷动,当泉州的南音表演者们用日语唱出“泉州和冲绳的友谊万年长存”时,掌声更是经久不息。李白燕第一次感受到,南音的魅力之大,竟可以跨越国界找到知音……

在2003年中法文化节上,巴黎卢浮宫,李白燕身着一袭旗袍登台献唱,观众凝神谛听,台下一片安静,几乎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演唱会结束后,听众们直呼这是“天上飞来的音乐”、“太美了”。这一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古老音乐在西方的艺术圣殿悠然响起,那些欲说还休的情思,低回婉转的曲调,超越了语言、文化的隔阂获得了听者的共鸣,让李白燕在感动之余,也意识到一位南音艺术传播者的使命。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同根同宗,文脉相承,如今南音还在台湾传唱,是联系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2012年,李白燕赴台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等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欢乐汇。台南大天后宫举行了一场李白燕收徒仪式。依循古礼,她怀抱琵琶上座,12名台湾南音学徒们一一捧茶礼敬,李白燕则现场轻拨丝弦示范表演,她逐段教唱南音名曲,学员们一句句跟唱,现场南韵流转,弦乐曼妙,古老的音乐响彻台湾妈祖古庙,气氛庄严而感人。

这已不是李白燕第一次在台湾教授南音,早在2009年她就曾在台湾收37名南音爱好者为学徒,这些学员最小的只有6岁,最年长的70多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逐字逐句教学员练唱,有时一个字要反复教学上百遍。当时台南水涝成灾,学员上课需蹚过膝的水到天后宫,但这并没有阻挡学员们学习的热情。十年过去,这些台湾学徒还会与李白燕通过网络互动,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一湾海峡,隔绝不了共同的乡音,以及对华夏文化的归属感。

南音也承载着海外闽南人的故乡记忆,清雅的管弦吹奏起的是无限的乡愁。1998年,李白燕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汉唐古乐赋新声”音乐会演出,新加坡华乐团创新性地以交响乐为李白燕伴奏南音名曲《山险峻》。谢幕时,一位老华侨激动地流下热泪说:“在新加坡40年,没有听到过这么好的南音”,令李白燕十分动容。

至今,李白燕的个人南音专辑风靡海内外,“推动南音走向世界,让南音登上世界文化舞台,是我们一直积极努力做的”,李白燕说。

沧桑古乐薪传,正沐春风

碧管红牙海宇宽,几度沧桑歌未歇。2009年,泉州南音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李白燕追忆,“自2002年起,泉州南音就开始了八年申遗的漫长征途,我两次前往法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献演,为了达到最佳演出效果,我还在一个月内努力减重十斤。”

除了在台上展示南音之美,李白燕还长期任南音唱腔老师,致力于培养南音人才,让南音后继有人。

1991年,李白燕开始在泉州艺校任教。2003年,泉州师范学院设立了南音本科专业,首次将南音引入高校本科专业中,李白燕担任该校南音唱腔客座教授,后又担任研究生导师,着力南音高层次人才培养。

在南音的教习中,最基础的发音、咬字、行腔只能靠老师的口授身传,老师的现场教学尤为重要。李白燕十分重视教学工作,高峰期时一周要上20节课,同时她还要承担泉州南音团副团长以及表演任务。李白燕还撰写了《中国泉州南音演唱教程》,填补了南音在专业演唱理论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南音教学理论体系。

如今,南音不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它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泉州,古城处处都有管弦之声,全市有南音社近400个,几乎覆盖古城每个街道。自1989年“南音进校园”启动,泉州已有20万名中小学生学习和接触南音。今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随着泉州的“出圈”,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古老的乐种。

作为南音传承人,李白燕表示,自己最大的使命就是将南音传承下去,守护这一人类的共同精神瑰宝。她也呼吁社会加大南音保护和传承的力度,更多地挖掘和整理南音曲谱,让南音在时光荏苒中永葆魅力。

上一篇新闻

再兑7446万元!云南省连续2年兑现外商投资奖励达1.2亿元

下一篇新闻

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的要求是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