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京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
全民阅读绝不仅是可有可无的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目标能否完满实现。世界经验表明,国民读书率的高低对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具有巨大的影响。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之举,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阅读传统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中华民族曾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民族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三:哲人提倡,技术支撑,科举制度。
哲人提倡,形成阅读传统。《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就是劝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看似偶然,绝非偶然。《论语》一书提到“学习”的内容有近50次。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这表明,孔子与其他人有区别,不是因为忠信,而是比他们好学。
孔子的一生,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国历代圣人先贤也无一不提倡读书。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朱熹“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这些哲人先贤的至理名言凝聚成民族的共识,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学习传统。
技术支撑,升级阅读传统。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的蔡伦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而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北宋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两大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让书籍普及到了民间,提高了百姓的阅读书写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读书,在更大范围人群中形成读书的传统。当欧洲还沉浸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中国凭借印刷技术革命让书籍从达官贵族走向平民百姓,让贫寒子弟也能有条件读书并因此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巩固阅读传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打破阶层固化、促进人才流动最为公平有效的途径。科举制度激发了百姓的读书热情,也推动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官办学院和个人私塾。回望历史长河,相关的典故、诗文比比皆是:形容“寒窗苦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形容苦读多年、金榜题名的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读书、科举、及第,是古代读书人实现人生抱负的有效途径,由此催生出与之相关的阅读文化传统。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阅读传统正在弱化。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人均阅读量,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这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读书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阅读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基本方式
强国自国民始,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只有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自强于世界。
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基础。文明的三大要素:一是要有冶炼术,二是要有聚落城邦,三是要有文字,文字是最核心的东西。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传承好我们的文明。如果只有文字,但是没有人阅读,那文明也将黯然失色。
阅读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路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学习运动,是一场文明的对接和学习。全民阅读是这场全民族学习运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大发展大跨越,都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民阅读是最重要的文明和文化传承方式。推广全民阅读,我们既要学习中华民族自身好学善学的传统,又要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阅读与学习经验。德国政府出台政策向终身学习者提供奖金以鼓励读书。新加坡政府推行面向全国的终身学习运动,设立终身学习奖学金。阅读的力量,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向全国范围推动才能有效地凝聚与迸发。只有以读书为基础和基本方式,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华民族才能持续兴旺发展,复兴伟业才能实现。
阅读是人民精神富足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以每个人的素质提高和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为标志的。我们提出的以“读书为荣”“读书为乐”“读书为用”,都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阅读对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最终实现文明复兴,也只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是民族创新发展的发动机
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动力,而读书恰恰是创新的发动机。阅读是整个创新链条中推动创新的基本载体,所以,阅读是创新之母。阅读既为创新提供价值观念,又为创新提供多方面支撑。
阅读是创新的“温床”。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的想象,它必须通过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阅读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激发想象力。而这正是孵化创新的“温床”,因为只有继往,才能开来,才能产生创新。最原始的创新来自“思想”创新,这就是思想引领,思想引领的源头就是“阅读”。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之前,都是思想发动的过程,它们从文化开始,与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浪漫主义等融合,促进了西方整体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这个创新的时代,是通过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民众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知识迅速向大众传播和普及作为基础来实现的,而这些无一不与阅读有关。
阅读为创新提供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路径。阅读贯穿创新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们产生灵感与奇思妙想的过程,同样也是人们在创新中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阅读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阅读能培养出与创新息息相关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能进一步锤炼人们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无论是创建新城市,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阅读作为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阅读为创新提供全链条服务。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又是创新孕育的过程。创新成果转化和不断地可持续,需要通过阅读去推动。今天产生的创新成果也是后人阅读和创新的基础,即阅读产生创新,创新的成果被再阅读,推动再创新,形成“阅读—创新—再阅读—再创新”的螺旋上升路径,形成无穷无尽的创新链条。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为之注入源头活水。
全民阅读的风气和氛围,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全民族的阅读环境是全民族思考能力和价值曲线的体现,当全社会都有这样的阅读环境的时候,创新的成果将更容易产生,这就是文化软环境的力量。这种环境包括商业环境、法治环境,以及通过阅读营造的文化氛围。今天,中国正处在走向复兴的关键点上,提倡阅读就有了更加迫切和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不少欧美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促进阅读的法律和规划,推动了社会各界对阅读教育的关注,保障了全民阅读的实现。比如,美国1998年出台《卓越阅读法案》(REA),2002年出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保障青少年阅读。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也将保障阅读融入法律和政策体系之中 :俄罗斯2006年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2012年出台《民族阅读大纲》;日本2001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出台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西班牙2007年出台了《阅读、图书和图书馆法》。这些国家都在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推进全民阅读。
建议国家制定全国层面的全民阅读计划。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而不是一时的流行热点;读书是一项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工程,而不是一场或有或无的文化活动。应参考先进国家的阅读计划,制订我们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规划,长期且深入地推进和实现全民阅读。
建议国家为阅读立法。阅读是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在社会上形成促进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及相关单位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推动政府提供好的阅读空间、阅读环境和内容服务,以保障全民阅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