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中图环球能源眼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反垄断?你确定这是正确的措施?》。文章分析了新加坡电力现货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一些不太了解新加坡电力市场的读者,可能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本公众号将推出系列文章,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新加坡电力市场的发展。
在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nergy Market Authority, EMA)扮演着电力系统运营商和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的角色。新加坡电力集团(SP Group)负责输配电环节的运营。不具备竞争能力的居民和中小企业从新加坡电力集团购电,电价由政府管制。具备竞争能力的用户则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2018年,新加坡开始推行开放电力市场(Open Electricity Market),旨在让所有用户都能够选择其他售电公司进行提供服务。这样一来,不管是不是具备竞争能力,至少都有选择权。
新加坡从2003年开始组织电力批发市场交易。能源市场公司(Energy Market Company, EMC)负责制定交易规则,管理新加坡全国电力市场(National Electricity Market of Singapore, NEMS),组织开展电力批发市场的以30分钟为间隔的现货交易。
为了防止市场垄断,保障电力批发市场的良好运行,新加坡一开始用过最高限价的方法。但发电企业如果真有市场势力,就能将价格维持在最高限价附近。所以,新加坡后来的监管思路是,限价不行,那就再限制一部分量。于是出现了新加坡式的电力“双轨制”,一部分按计划经济思路办,一部分按市场经济思路办。2004年推出的量价都固定的固定合同(vesting contracts)就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体现。由于固定合同机制下的量占了一半左右,新加坡的电力市场因此也就只能是个“半吊子市场”。
电力市场监管者的内心有一种恐惧——市场垄断将导致电价飙升,民众怨声载道。消除这种恐惧的方法很多,可以归为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引入更多的发电厂,增加竞争。另外一种思路是管住现有的发电厂,摁住你,不让你乱动。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图环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