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考历史热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考点+检测题(答案)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章节是每天都会考的知识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出卷老师很可能会结合时事热点来考你们。那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中考历史热点内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考点+检测题(答案)。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概念: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4)原因: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2、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1)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3)措施: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4)成就:

①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农业,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

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天大橡胶基地。

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彻底节诶数了过去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4、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任何民族分裂的行为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必须坚决抵制。


二、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提出:

(1)依据: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②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2)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


(3)概念: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前提、基础;“两制”指的是主体坚持社会主义,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是补充。


(4)评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和战略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长期不变的一项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5)成功实践: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按劳分配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时间的准确认识与理解。

【举一反三】“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战略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可用排除法。①消除民族差异是错误的,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类型二、“一国两制”与港澳台问题


【例2】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和平解决( )

A、中英关系 B、中葡关系

C、中澳关系 D、港澳台问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后来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点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择题主要的特点是字数少,但包含的信息多,解题的过程要学会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判断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

①新疆 ②香港 ③澳门 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下列是小明准备的板报素材,由此可知,他准备的这期板报主题应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2.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4.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海峡两岸进行了积极探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祖国大陆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C.1993年,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D.1996年初,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四个选项中,很明显C选项错误,1993年汪辜会谈是在新加坡举行,不是在上海举行。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5.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