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助农「上延」和科技「下探」
拼多多在农业研发上的持续投入,让其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印记不断加深。
作者/子雨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在给农业安装“智慧大脑”这件事上,不乏前人摸索。囿于生产模式和农业利润,农业数字化喊了多年,却收效甚微。
人工种植难以形成标准化和品牌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每位农民的经验、习惯、环境变化不同,使得产出水平不稳定。正因如此,奋战在农业一线的农民很难与消费升级形成共振,无法真正享受到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
如何最大程度地释放农业生产的价值?拼多多用多年持续重投农业与技术,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助农「上延」
财报数据不止是对企业过往业绩的披露总结,也是洞察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绝佳窗口。
3月21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全年及四季度财报。2021全年拼多多实现营收 939.5 亿元,同比增长 58%;净利润为 77.687 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率达到31.0%。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拼多多向外界证实了它的创收能力,也让外界看到了拼多多可预期的成长性。
轻营销重研发,聚焦农业,是拼多多的核心战略变化。拼多多四季度营销费用同比下降23%,全年研发费用达到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
陈磊表示,拼多多在2021年把重点从过去的营销转向研发,这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整体电商行业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拼多多想要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也是不现实的,未来增长需要一定的策略性、结构性的进化。
很显然,农业一直是拼多多锚定的结构性进化的机会点。尤其是过去一年,以陈磊为一号位的百亿农研专项设立之后,拼多多表现出持续重投农业和技术的定力,以科技助农、以科技兴农的触角愈发绵密。
向农而生,激起稻菽浪千重。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平台累计产生了610亿件订单,同比增长59%。据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透露,在农产品“零佣金”以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的增幅尤为显著。
借助“农地云拼”,辅之百亿补贴、秒杀扶持、万人团等资源加持,一场看似无声却有力的农产品上行,为重燃复兴之火的村庄助威。
“其他平台商家要通过直通车、坑位费等方式获得商品曝光,但拼多多依据自研的农产品批量上行算法,以商品流的方式,精准匹配消费者。而且拼购将消费端分散、临时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能为合作社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
说这话的周杰是学电子商务出身,他与“果二代”王震一起运营的拼多多店铺,三个月就做到了日出近万单的规模。而他们店铺主要售卖的产品,就是原农业部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万荣苹果”。
通过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诸如周杰这样的果农们实现了农产品的分类、分级销售,供需的精准匹配不仅解决了信息不流通导致的盲目生产状况,降低了不必要的流通费用,更带动了产品销售率的提升,加快了品质优果的上行。
向产业链前端深入,以“农地云拼”为基本盘,拼多多不仅为农民增收,让消费者受益,也在助力全国上千个农产品优质产区实现数字化。
二、科技「下探」
技术与人才,是突破农业生产数字化瓶颈的两大关键因素。
然而,不论是劳动力人口,还是农业研发型人才,都存在很大缺口。很长一段时间,60后70后都是中国农业一线的主力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此前透露:我们从事农业劳动的一线劳动力普遍年龄在55-60岁之间,80后农民占比不足5%。
拼多多发起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让农村青年们重拾挥不去的泥土情结,投身农业产业建设,并希望通过AI与农人的切磋,探索出能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甚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据了解,多多农研已经先后孵化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
令外界感到惊喜的是,多多农研不断进化,为全球从事科技农业的青年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探索种植出更高产量、更高品质的农作物,成为争抢智慧农业风口的新兴力量。
获得首届AI组亚军的“智多莓”团队研发出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丹东东港的草莓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了“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产业升级。
“智多莓”商业应用的成功,不仅拓宽了农户端的利润空间,迈出智慧农业走向商业化的关键一步,更动员了有志青年、科研机构等众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越来越多青年科学家愿意奔赴农业一线,一起研究攻克农业难题,共同推动行业长远有序发展。
当产学研融合助农扶贫,给社会尤其是农民群体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云南澜沧开拓的林下三七种植的新模式,通过创新产业扶贫带领云南少数民族百姓脱贫致富。
如果说种植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初一公里”,那么物流则关系到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也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也持续在农产品专用物流体系方面进行重投入,为农业物流末端站点提供技术服务体系,助力“一站多能”。
从推动农业数字化,到举办多多农研大赛、农业机器人大赛、农创客大赛……拼多多不仅在加速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更在践行农业科技普惠革命,让信息科技惠及更广大的生产者与消费者。
继启动“开发一种更便于携带且成本更低的农药残留检测仪”的科研项目后,拼多多又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旗下的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研究植物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把目光投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目前看来,拼多多坚持聚焦农业,并在农产品品牌、农业人才、物流仓储领域进行新一轮重投入已初见成效。
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正在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新新农人”更愿意回馈家乡,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热衷于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
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其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39060人;00后占比超过16%,达到20160人。
“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也许,农民与科技的关联,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强加,需要的只是适当的“激发”,给他们机会认知身边本习以为常的东西是那么的“稀罕”,潜力是那么的“无限”。
三、嫩芽「破土」
电商行业已经从拼速度,逐步演化到拼品质、拼复购、拼消费者满意度的“精耕细作”阶段。
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8.687亿,同比增长10%。拼多多APP四季度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34亿,同比增长2%。年成交额(GMV)达到24410亿元,同比增长4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为2,810.0元,同比增长33%。
平台年成交额(GMV)和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ARPU)是衡量用户粘性以及验证用户忠诚度的两个关键指标,两指标实现双增长,证明拼多多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
也是得益于消费者与商家的双重信赖,拼多多不仅自身实现了更加稳健、高质量的增长,其在农业上的长期投入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农村的样貌。
陈磊曾说,拼多多起始于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一个个农产品。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把利润持续投入到农研科技的深度探索中。从“一个个农产品里长出来”的拼多多,如今在以一个更为长期与坚定地耐心投入,助力我国三农事业发展。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只有读懂乡土才能读懂中国的根。助农兴农、振兴乡村产生的社会价值是难以用商业准则去衡量的。
如此看来,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用创新的商业实践去帮助消除贫困,向农而生的拼多多,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要更为长远而深刻。
当嫩芽在泥土中站稳脚跟时,乡村的希望,也会跟着落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