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县区丨「湖南日报」宫灯做得好 故宫慕名求

宫灯做得好 故宫慕名求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蒋小飞

1月25日,气温骤降,寒风凛冽,走进东安县翼美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来往穿梭正将做好的宫灯打包发往外地。公司老板易少玲则坐在电脑旁专心致志地为美国客户设计一款具有中国特色的宫灯。

“这是我给故宫做的宫灯。”放下鼠标,举起一个写有“故宫”两个字的宫灯,易少玲有点自豪地介绍道,故宫博物院通过公司网店一次就订购了600个。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易少玲感触颇多。2000年,初中毕业的她由于家庭贫困,只能带着一种无奈从东安南下广东,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0多个小时,挣着微薄的收入。

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易少玲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为此,她省吃俭用,每个月只留下50元零花钱,把剩下的钱都用来学习电脑设计。每天下班后,她都骑着自行车去夜校学习工艺设计,夜晚12时回工厂;第二天清早起床,又要在流水线上工作十多个小时。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5年来,她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2011年,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易少玲和丈夫卖掉房子,买进设备,租赁厂房,凭着自己所学的设计知识和平时累积的管理经验,开了一家宫灯厂,地点选在了江西九江。同年,她设计的一款宫灯放到网上展示,一家企业看中后,订购了8000个。易少玲第一次通过设计拿到了不菲的收入。

由于工厂位于九江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加之想为家乡做点事,2014年,易少玲与丈夫把厂子迁到了东安县芦洪市镇。在这里,易少玲专注于产品设计和网上销售,丈夫则主抓生产和发货配送。厂里除了聘请几名技术工人外,除尘、分拣、包装等生产工序都外包给周边20多名群众,每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易少玲办厂很注重质量和信誉,外包给周边群众做的东西,她都认真查验,客户约定的交货期,她也从不延误。通过多年经营,她不仅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源,产品甚至远销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年销售宫灯6万多个,销售额超百万元。

不但生意做得好,易少玲对公司员工和周围群众也是十分照顾。“易总对我们非常好,为了帮助家里比较困难的员工,她会主动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此外,她还经常免费帮助附近的百姓和员工在网上卖农产品,如竹笋、香椿、红薯等。”公司员工魏海华说起易少玲赞不绝口。

在采访结束时,易少玲表示, 一人富了不算富,她今年还打算购买设备,扩大厂房,带动周围百姓共同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