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由日新版国防白皮书说现今日本国防监侦体系 规模庞大 体系完善

作者:武备君

本文已纳入数据模块反抄袭系统保护,全文总计4800字,图片37张,预计阅读时间约29分钟。


日本防卫省发布新版国防白皮书突出国防监侦体系

7月14日,日本防卫省发布了《令和2年(2020年)国防白皮书》, 书中第三章“本国防卫三支柱”的第一节“本国防卫体制”中的第一项就提到了“本国周边的常态化持续监视”。文中称:“自卫队为了迅速且无缝应对各种事态,从平时对领海和领空及其周边海空域,实施情报收集和警戒监视”。《白皮书》还总结了空自在2019财年的紧急应对措施,由警戒管制雷达与预警机等探测识别抵近本国周边(包括离岛)飞行的军机,并紧急起飞的次数为947次。以及构成防卫力量的核心之一的进一步加强情报搜集能力等。

文章随后依次展开数个小项说明情资监侦体系,总结如下:

1.应对对岛屿的攻击

2020年3月,为应对某国频繁举动,在宫古岛部署了地空导弹部队与地对舰导弹部队。同时,空自将警戒航空队扩编重组为警戒航空团,并在本年度创建临时滞空型无人机部队(暂称)。

2.应对导弹攻击

本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前期预警为“自动警戒管制系统”(JADGE),初构想以宙斯盾系统与爱国者PAC-3构成多层防御。

3.太空、网络和电磁波

2022年构建太空监视体制(与美军太空态势感知SSA系统无缝链接),用于监视对本国卫星构成的威胁。2020年5月组建太空作战部队。网络防卫新增约70名队员,扩充后总人数为约290名。持续建设电子战部队,加强有关电磁波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让侵入本国的敌方雷达波和通信信号无效。推动研发干扰电波防区外电子战机、高功率微波、高功率激光等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介绍了,为保护日本能源供给以及航运船只,加强中东地区情报搜集,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批次派驻索马里护航舰队配备P-3C巡逻机加强航线监侦等等。

日本现阶段军事监侦体系

监侦情报的说明占据日本新版国防白皮书极大的篇幅,可见日自的重视程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构建军事监侦体系,已经长达30余年,体系庞大。现已覆盖海、陆、空、天四大领域,如果系统性的讲出来,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1.天基

1970年2月11日,日本首次成功将“大隅号”人造卫星送至近地轨道并实现正常运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逐步发展天基监侦设备,基本上属于军民两用观测卫星,即以民用气象、地质/海洋观测为主,但在战时可由军方使用。1998年半岛某国,向东部发射了一枚火箭,火箭被认为是“大浦洞1型”弹道导弹的第一级推进体,火箭划过本州东北部上空落入太平洋。当时日本各界惊出一身冷汗,随后在野党和反对党迅速达成一致,要求打造专业的军用侦查卫星体系(具备弹道导弹预警能力)。同年12月22日,内阁批准约8000亿日元用于侦察卫星体系的的研发与建设。2003年3月28 日,H-IIA火箭5号机采用“一箭双星”方法,将“光学1号”和“雷达1号”卫星送入指定轨道。日本最近一次发射军用侦察卫星是2020年2月9日,由H-IIA火箭41号机发射的“光学7号”卫星。

▲H-IIA-41火箭携带“光学7号”卫星发射现场

由于日本在光学镜片、光学传感器、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拥有很强实力,其发展出侦察卫星的水平很高,近期发射的都属第三代侦察卫星。最新型“光学7号”卫星的分辨率小于30厘米,也就是该卫星可以识别差不多一本杂志大小物体。具有红外探测的超远距数码相机,同时还可为组网的卫星体系提供中继数据传输服务。最新型的“雷达5号”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分别率为50厘米级,它在夜间和极端天气下也能识别物体。两种卫星共同组成日本“情报收集卫星体系”( Information Gathering Satellite,IGS),且都具备对海上移动物体、大气层内的飞行器的监侦能力,可提供弹道导弹预警。

▲三菱重工第一代“情报收集卫星”的雷达卫星(上)与光学卫星(下)

▲三菱重工第二代“情报收集卫星”的雷达卫星(上)与光学卫星(下),目前三菱重工并未发布第三代示图

截至目前,日本“情报收集卫星”已有8颗退役,现役8颗。现役卫星平均每天可对全球海域拍摄一次以上。2020年下半年还将发射一颗体系专用的中继传输卫星。随着老卫星的退役,新卫星的发射任务已规划至2034财年,计划相继发射12颗卫星。

▲2020年5月8日,宇宙作战队授旗仪式

目前日本军用卫星体系(包含侦查、通讯、导航卫星)由“宇宙作战队”负责,隶属于“航空自卫队”(简称:空自)。未来“宇宙作战队”将持续扩编,并与“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进一步密切接轨。2023年“航空自卫队”计划更名为“航空宇宙自卫队”。

▲日本网友认为“宇宙作战队”系维护宇宙和平的重要力量

2.空基

目前日自空基监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空自,另一个海自航空兵。空自现有E-767共计4架,这型机是以波音767-200机体,专为日本空自研发的一型大型预警机,它比美军自用的E-3“望楼”预警机更为先进。所使用的AN / APY-2脉冲多普勒雷达可提供360°覆盖预警。在作战飞行高度上能探测320公里外的目标,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600公里。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能自动引导和指挥30批飞机进行拦截作战,同时可提供中继数据传输服务。300海里半径滞空时间为13小时,若经空中加油,滞空时间长达22个小时。

▲空自E-767

▲空自KC-767为E-767授油

另外空自还有E-2C“鹰眼”预警机13架,E-2D“先进鹰眼”1架,另有13架E-2D陆续交付中。E-2D更新了航电系统,采用AN/APY-9雷达与T56-A-427A发动机,全数字化座舱与中加油能力。AN/APY-9雷达采用了全新的UHF电子扫描阵列天线技术,具备跟踪预警弹道导弹和探测第五代战机能力,他的侦测范围比早期E-2扩大了一倍多,,超过了560公里。可同时追踪2千个以上的飞行目标,并指挥40批次的拦截机群任务。并且新雷达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是一种契合美军“网络中心战”而改进的预警机,美军也是从2018开始陆续装备,至今只有13架在役。

▲2020年3月,日本 “爬墙党”在岩国航空站拍摄到的诺·格交付空自的两架E-2D,目前这两架还未举行入役仪式

空自还配有EC-1电子支援机1架,由C-1运输机实验性改装。1架基于C-2运输机实验性改装的C-2EB电子战信息接收机,量产型号为RC-2,未来计划总计采供4架。另外还有2架YS-11EA电子战支援机和4架YS-11EB电子战信息收集机。除此之外,日自还计划购买3架RQ-4B“全球鹰”无人机。

▲EC-1

▲RC-2

▲YS-11EA

▲YS-11EB

▲RQ-4B横天空军基地上空,自RQ-4B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部署日本后,日自就一直寻求购买,2018年11月签订3架合同,2022年交付

日本海上自卫队(简称:海自)的空基监侦反潜体系非常强大,装备数量和质量位居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包括:103架三菱SH-60J/K反潜巡逻机,基于SH-60K的改进型XSH-60L订购了60架,预计2022年首飞测试。

▲SH-60J

▲SH-60K

海自总计订购了80架川崎重工P-1反潜巡逻机,目前现役26架,未来80架P-1共计装备8个飞行队,主要执行“第一岛链”反潜作战任务。P-1的反潜探测手段整合性能高,具备东芝HPS-106主动相控阵、多基阵声呐、水声定位导航系统、先进作战指挥系统。电战系统包括反探测投放器、雷达告警接收器、电子支援系统、导弹报警系统。航程可达8000公里,航时可达10个小时。作战半径为2380海里,一次任务可以搜索约500平方海里的海域,其性能高于美军P-3C。根据日自计算,组建8个飞行队可以每天对“第一岛链”领海水域搜索1遍以上。

▲海自P-1编队飞临富士山

除P-1外,海自还拥有101架P-3C反潜巡逻机、5架EP-3电子情报机、1架UP-3C电子情报机、3架UP-3D电子情报机,总计配属10个飞行队,每天可对第一岛链沿海搜索一遍以上,可以做到在复杂气候条件下全天候24小时监侦。

3.弹道导弹防空预警

日本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指挥由“弹道导弹防御统合任务部队”负责,是一个跨军种综合作战指挥部门,整合空自、陆自、海自协调统一指挥,最高指挥官由空自将领担任。目前日本现有“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共计7套,“爱国者”2型共计26套,全部配属于空自高射部队。

▲空自“爱国者”3型的雷达与发射器

另外陆自还配有03式中程防空导弹,共计装备装备了16个中队(连级单位),未来扩编至32个中队,03式改中程防空导弹共计配备2个中队,81式短程防空导弹共计63套、11式短程防空导弹共计5套、93式短程防空导弹113套。

▲03式的指挥、雷达、发射器

海自还有8艘“宙斯盾”舰,分别是4艘“金刚”级、2艘“爱宕” 级、1艘“旗风”级、1艘“摩耶”级。

▲DDG-173“金刚”号

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称:“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导弹发射后,其助推器无法确保落在安全区域以内;导弹改装所需资金与时间成本过大,现有引进部署计划不尽合理。目前日本导弹防卫任务可由海上自卫队宙斯盾舰承担”。目前陆基宙斯盾系统存在变数,日方称并不是撤销陆基宙斯盾计划,而是调整。

▲罗马尼亚德韦塞卢(Deveselu)空军基地的“陆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警雷达

空自还在本土设有28座雷达站、其中包含4座三菱电机J/FPS-5 “哥斯拉”雷达站,为S与L双波段雷达,主要针对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7座三菱电机J/FPS-3雷达站,17座东芝RTS-II雷达站。这些雷达站与H-330B超级计算机、H-3118信息处理计算机、HC-270地对地数据链路、HF频段时分数据链路(TDDL)一起构成了“统一自动预警和控制组织”,除用于防空预警外,还用于日本本土航空管制。

▲J/FPS-5

▲J/FPS-3

▲RTS-II

4.海基反潜体系

日本海自自冷战时期起,主要针对前苏联实施反潜作战,积累了大量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综合反潜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现役主力水面舰船都装备了第四代反潜声纳,如“秋月” 、“朝日”级驱逐舰和“日向”、“出云”级直升机母舰都装备了OQQ型系列综合声纳系统。“金刚”级、“秋月” 级、“朝日”级驱逐舰还装备了OQR型系列拖曳声纳。海自主力舰船大都配有OPS-28对海搜索雷达,作用距离46千米,用于执行水面监视任务。“朝日”级增加了两部X波段东芝HPS-106相控阵对海搜索雷达,专门针对浮出海面的潜艇潜望镜。海自水下力量主要由“亲潮”级和“苍龙”级潜艇构成,分别配有ZYQ-6和ZQQ-7声纳系统,这两种声纳系统配置全面,含艇艏主/被动声纳、艇侧防碰撞声纳、艇侧被动阵列声纳。艇艉拖曳声纳,除此之外还有鱼雷水声对抗系统。

▲海自主力舰艇模型

5.海自岸基监视与海底监听

目前已知海自的岸基对海搜索雷达站有20余座,另有数目不详的观察哨所哨所与岸上监听站。岸上监听站通过布设在“第一岛链”的海底监听声纳可以确认潜艇的声纹,并录入数据库。在敌潜艇通过海峡和热点地区时,可以根据声纹辨别是哪种潜艇。此系统称作“潜艇水下声波监听系统”(SOSUS),最早用于监听前苏联潜艇,冷战时期部署在津轻、对马海峡。

▲冷战时期美军SOSUS系统的海底监听设备LOFARgram

▲冷战时期,在津轻海峡用于铺设SOSUS系统海底电缆的“海王星-2号”电缆船

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冲绳东部沿海,该系统为美日共用。2015年《共同社》记者曾在记者会上询问防卫省关于SOSUS建设情况,防卫省海上幕僚监部表示“不予回答”,防卫省称SOSUS被视为“日美安保体制的最高机密”。据公开资料显示,日本的 SOSUS是在海底铺设电缆、通过水下声纳和磁感应装置搜集潜艇发出的声波和磁气数据。最新型由美日共同研发,据称可捕捉到次声波,较旧式能探测到更远距离。最早部署在“第一岛链”的最新型SOSUS分段是以冲绳县宇流麻市美军白沙滩基地内的海自冲绳海洋观测所为据点,电缆在海底绵延数百公里,分别伸至九州南部和台湾岛东部海域。每隔数十公里设置一套监听设备。

▲“第一岛链”SOSUS日本段

▲日本SOSUS海底电缆铺设示意图

奥巴马时期计划将SOSUS延伸至南海与印度洋,先后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展开一项多边军事合作,同时在关岛、冲绳、台湾、澳大利亚设置控制节点,称作“凯撒计划”(Project Caesar)。从日本本土四岛及冲绳海域延伸至与那国岛与台湾东北外海,再连接菲律宾吕宋岛,由菲律宾巴拉巴克群岛连接印尼群岛东部,经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中间的巽他海峡连接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现在此项目称作美日“鱼钩”(Fish Hook)SOSUS网络。

▲“鱼钩”( Fish Hook)SOSUS网络,日本至菲律宾的线路沿“第一岛链”布置,但到印尼段后线路铺设在“第一岛链”以外,最后进入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东部缅甸湾一侧

未来发展

根据日本新版《白皮书》揭示,日本还将不断发展无人机监视侦查设备,包括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涵盖陆基投送与舰载投放。除此之外近些年日本加强了海警的侦搜能力,各种携带声纳的监视船和测量船下水。新版《白皮书》揭示,日自未来将整合海、陆、空、天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提高情报搜集与分析效率,持续加强空海监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