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加快了新加坡的数码转型,趁著这个势头,政府昨天(5月31日)成立新的办事处,并宣布将在月底前招募1000名“数码大使”,加大力度重点协助10万名年长国人掌握新技能,确保他们不在数码世界中被遗落。
同时,这些大使将走入全国的小贩中心、咖啡店与湿巴刹,向摊贩和年长顾客推广电子付款,目标是一年内让至少1万8000名摊贩,即近乎所有摊贩,开通让顾客以QR码付款的选项。
巴刹跟上数码化步伐,除了提供免费WiFi,湿巴刹内的多个摊位也张贴QR码,让顾客用手机支付。(潘丰源摄)
负担不起手机或其他数码工具费用的低收入年长者,将可申请经济援助。
改变新加坡人生活、学习与社交模式病毒阻断措施期间,许多新加坡人生活、学习与社交的模式有了巨大改变,而政府也希望疫情结束后,在小贩中心和巴刹这些最接近草根民众的场所,数码普及化能够加强。
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在宣布成立新的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SG Digital Office,简称SDO)时,透过视讯解释“数码大使”下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他指出,年长者要适应数码世界更具挑战,由志工和全职员工组成的团队将深入社区,直接到全国112个小贩中心和巴刹,实地解决大家面对的问题。
“数码大使”将深入社区,到全新加坡112个小贩中心和巴刹,实地解决年长者面对的问题。(档案照)
他们下个月也会到咖啡店和工业区餐厅,鼓励摊贩使用全国统一的SGQR电子付款平台。
到了明年3月,这些数码大使将能协助10万名年长国人掌握数码技能,这个数目是原来年均目标的10倍。
易华仁说:“一些年长者可能不敢求助,有疑问时又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笨’。这时候数码大使要像他们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地提供援助,帮他们克服恐惧。”
到小贩中心和巴刹仍能用现金不过,易华仁也澄清,政府锁定小贩中心和巴刹推广数码普及化,不表示国人下来到这些地方买东西,都一律要使用电子付款。
小贩中心和巴刹虽然推广数码普及化,但仍能用现金付款。(潘丰源摄)
“现在是疫情时期,国人开始接触更多数码工具,我们想趁这个机会让年长者看到电子付款的好处。交易量增加,也更容易说服摊贩采纳这种收款模式。一些人也认为现金交易有病毒传播风险,电子付款将能带给大家更多便利。”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上周二(26日)发表的第四个抗疫财政预算案,重点之一是加强力度推动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数码化进程。下来五个月,选择开通电子付款的摊贩将每月获额外300新元,作为奖励。
在文礼坊熟食中心经营虾面摊的卢韦宏(43岁)估计,每200名顾客中,目前只有约一人询问可否扫码付款,使用率不高。他说:“对上了年纪的顾客来说,说到底就是‘怕’。熟食中心人潮多,老人家如果遇到困难,还会怕妨碍到其他人,所以索性不用。”
在宏茂桥第628座巴刹与小贩中心的摊贩中,还有约四成没使用SGQR电子付款平台。水果摊贩何联发(55岁)说,两年前开通电子付款时,他最担心顾客的付款没有顺利过帐。“有个摊贩的儿子在银行工作,我还得找他帮我设网络银行账户,教我怎么查看交易记录。”
数码大使月薪可达3000新元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没有透露数码大使的薪酬,但根据人力资源公司最近在网上刊登的相关招聘,这些大使的月薪可达3000新元(约1万5000元人民币)。
数码转型办事处将主要从高等教育学府的毕业生中招募数码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