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东父亲,离婚后独自养娃19年,儿子考上美国名校,却自杀了

2021年3月,一条新闻震惊了许多人。

美国藤校埃默里大学的学生报“The Emory Wheel”报道,3月5日,该校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张一得(Dave)意外去世。

张一得,19岁,2020年秋季注册埃默里大学。

因疫情原因,有半年时间,在校外上网课。

2021年春节过后,张一得春季入校。

刚到学校一个月左右,就发生了这场悲剧。

而悲剧之后的“余震”,经久不息。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张一得父亲张岳的头上。

(张一得和父亲张岳)

张岳是知名育儿博主,特别是在广州育儿圈颇有名气。

网友们都习惯称他“老得”。

事件发生后,老得一度不能吃饭睡觉。

朋友将他接到自己家,形影不离地照顾。

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网络留言中不分青红皂白的谩骂,让本就痛失爱子的他,身体和精神持续不断地遭受打击。

张一得去世的原因,学校和老得都没有具体透露。

只是,在一封《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中,老得写道:

“他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网友推测,张一得是抑郁症自杀。

但是,果真如此的话,那真如网上所说:

是“老得的爱让儿子窒息”?

或者是“单亲家庭让儿子缺爱”吗?

我们去看看张一得和父亲张岳的生活经历。

(张一得和父亲张岳)

这对父子一起走过了十九年难忘的时光,最起码,这十九年已经深深镌刻进老得的人生。

2001年,在张一得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老得和妻子离婚。

从此,老得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单亲奶爸。

他辞去旅游公司高管职位,卖掉广州天河区的房子,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广州番禹乡下 。

他开垦荒地,种粮食蔬菜,养鸡养鸭养鹅,做蜂蜜做手工……

带着儿子过起了纯朴天然的田园生活。

(老得和婴儿期的张一得)

为了生存,也为了给儿子找玩伴,他亲手打造了一个“农场”。

新鲜空气、无农药果蔬、创意手。

活泼泼的生活,吸引了一拨拨宝妈和孩子们前来一探究竟。

生活需要成本。

老得依靠经营农场、为邻居修草坪、打零工来赚取生活费,还是不够,就捡废品卖废品。

说起为什么要放弃以前的高薪工作,老得在2013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说:

“儿子见不到妈妈,爸爸要是再出去,爹妈都不在身边,儿子太孤单了。”

他想给儿子的,是陪伴。

当主持人问老得自己有没有爱好时,老得说:“当然有了,先摆在一边吧。”

儿子小,离不开大人照顾。

自己和朋友出去钓鱼或者出游,儿子的学校要找自己怎么办?

可这一“摆”,就“摆”了十多年。

事关儿子的一切,成了老得的最大“爱好”。

儿子上学、放学、家长会、游玩,哪一项也离不开接送。

老得的生活,就这样一年年围着儿子转。

可老得笑着说:“看着孩子天天变化,天天长大,那种满足感,比事业成功还要好很多!”

老得当爹又当妈,种地做饭、缝补拆洗……

还一天不落地记录儿子的成长。

每天给儿子不重样地做菜,食材全部自己种养,造型设计按儿子当天的生活成长故事来,每个菜都包含一个育儿理念。

上下学接送3280次,与老师沟通210次,家长会、运动会、表演等到场72次。

为孩子学习英语,用蔬菜或水果累计雕刻了二十万个字母。

记录儿子换的第一颗牙、穿的第一双鞋、玩的第一个玩具……

用16年时间,编写了《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一书。

为儿子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拍坏了整整5部相机,按17年计算,每天要拍32张。

用18年时间,收集儿子生日当天的《广州日报》,作为儿子的成人礼物。

编写《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一书,全书2001字,11个宠物主角,7部分内容,合起来就是儿子的生日2001.11.7,作为儿子的成年礼物。

要说作为一个父亲,老得真的做到了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儿子。

试问,又有多少男人愿意为了儿子舍弃高薪,回归田园呢?

又有多少父亲能为了儿子做到如此执著的坚守呢?

确实有,但不多,老得是其中一个。

(老得)

在儿子的教育上,老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3岁前的小得,要用英语和老得交流。

刚满3岁,老得又升级了父子沟通方式。

小得必须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老得才会响应。

在节目中,老得带去儿子3岁时做的手工,那是做给自己的拖鞋,像模像样。

老得爱不释手,嘴也笑得合不拢。

实际上,小得的童年,一直都很勤奋和懂事。

3岁学完小学课本;

4岁起学习做饭菜;

6岁自理三餐;

7岁起,野外聚餐包下60人吃的全部瓜菜的洗切;

9岁经过为期十天的生存本领考试。

10岁,小得被邻居邀请去游泳、吃饭。

回来时,会给老得打包饭菜,还说不够就再去给他炒个菜。

父子俩出游,小得为老得讲解博物馆里的知识。

11岁,小得能用英文写物理学论文;

暑假,他在小区便利店打零工,帮店里送货,开始赚工钱。

12岁的暑假,小得单独坐飞机旅游。

在老得的育儿理念里,男子汉要自给自足,十八般工具都会用。

小得的动手能力也是棒棒的,做饭、干农活、手作,样样不落后。

老得说:

“并不考究小得学习和考试的分数,孩子活得轻松就好。”

在一次考试过后,父子俩聊天:

“我的水平一般,估计成绩普通,不会特别好。”

“嗯。那这周过得开心吗?”

“开心。”

“那就行了。”

老得对小学毕业的小得说:

“你快13岁了……爸爸做到了,没有让你有一天的受着委屈睡去,没有一天的不快乐!”

(老得记录张一得的成长)

2013年,一得开始读寄宿初中。

老得更加努力经营农场,为儿子赚学费。

学费不够的时候,就众筹。

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年年如此。

2016年,一得就读苏州的一所国际高中。

他凭优异成绩考取了20万/年的奖学金,承担起自己高中阶段的学费和生活费。

中学生活,一得收获满满。

14岁,学校足球队参加共20个队伍的赛事。

一得作为守门员,年龄最小,成绩却最亮眼,被赞“门神”;

获得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

16岁,作为业余选手在国际自行车公路赛获得名次;

作为守门员,获得工业园杯足球杯赛MVP第一名;

17岁,跻身哈佛国际辩论大赛前八强;

利用业余时间,考取摩托车驾驶证。

但不同于其他摩托车手,一得投身于帮助别人,曾两次为救护车开道;

他还考取了红十字会义务急救证书,参与义务救助活动。……

更是以托福118分、阅读口语双满分的骄人成绩,考入有美国“南部哈佛”之称的藤校埃默里大学。

一得是其他父母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张一得)

一得从9岁开始,就成了电视采访里的常客。

从他的话语间,我们可以找寻出父亲老得在他眼里的样子。

“从小他就给我建立了一个大的概念,一个价值观、道德的标准,然后就不会太管我了。

他知道我做的决定不会是原则性的错误,就是犯了错、吃了亏,也是学习。

将来自己做父亲时,也会参照这样的标准。”

回看一得的这些话,不禁怅然。

对今后如此有期待的男孩,怎么会决绝地走了不归路?

《广州日报》曾在2020年11月采访过一得,在谈到劳动和善良时,他再次提起父亲。

“父亲要求我三观要正,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他对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够成为我’。

能够找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目标,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好了。”

记者问到,父亲会否干涉他的选择,比如他去做个牧羊人。

一得微笑着坚定地说,父亲不会干涉。

在大学申请文书中,一得这样描述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绅士。”

他述说了父亲对自己的养育和教导,鼓励自己保持个性、接受特殊性。

他想起和父亲一起旅行,自己是多么地开心。

2019年的父亲节,一得花了一个小时练习钢琴,送给父亲一首曲子。

他说:“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愿意再当我爸爸的儿子,并继续以这种方式再成长一次。”

再往前找寻。

2013年,广州电视台《晚安广州 》采访父子俩,老得谈起这样一件事:

四五岁时,儿子曾跟老得说,想有一个妈妈。

如果老得能找一个带着女孩的老婆,一家人凑成“家有儿女”,就最好了。

这也成了老得的心病。

在小得十岁的时候,老得写给他一封信,为小得没有妈妈陪伴跟他道歉。

第二天,小得就写了回信给爸爸。

他说,妈妈既然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就应该祝福她,爸爸付出很多,自己很爱爸爸。

阳光、帅气、学霸、运动达人……

打球、骑车、弹钢琴、唱《兄弟》,老得镜头里的一得帅得发光。

在中学毕业典礼上,小得作为学生代表讲话。

老得上台和儿子合照,激动得只会看着镜头傻笑。

回来后,还久久忘不了那荣耀的时刻。

(老得送张一得的18岁成人礼物)

认识老得父子的人,目睹一得的优秀,很佩服这父子俩。

网友们也不吝赞美。

“好儿子,好父亲。”

在这件事之前,小得是“别人家的孩子”,老得是“别人家的父亲”。

但是,一得去世后,一切急转直下。

自媒体、网友开启了对老得的挖掘、批评。

但熟知他们父子的朋友,对这件事情更有发言权。

2021年3月13日,艾力(化名)和好友先后找到《广州日报》记者。

他俩都是一得的好友,艾力曾患抑郁症。

面对网络上对一得父亲的讨伐风暴,艾力哽咽着说:

“我们很早就知道张一得患有抑郁症,也知道他的患病原因,我们不想再让任何人受到伤害。

但看到网上的舆论,我不得不站出来。

那些诋毁和揣测,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二次伤害。”

在这场风暴中,一得的朋友们因为在评论区呼吁大家多些理性,少些臆测,结果招致攻击。

“我们都太憋屈了,太难受了,甚至大家都不敢说话。”

艾力极力替一得的父亲辩解:

“一得的父亲非常爱他,对他过去十多年的成长几乎是全身心投入。”

(张一得和父亲)

其实,一得对生命的追寻,对生死的思考,有迹可循。

艾力说:“他对我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他希望自己可以埋在广州。”

在张一得的个人音乐账号,他收藏的歌单里有一个关键词“葬礼”,收纳了九首古典纯音乐。

在大学面试时,一得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想在18岁生日后,做一个墓碑图案纹身,纪念他从小学到中学最好的朋友。

而这个朋友,在初三年级时毫无征兆地自杀了!

一得说,这是促使他选择哲学专业的一部分原因。

后来,19岁的一得,手臂上真的出现了这个纹身。

一得的初中班主任和他关系很好,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留言了这样一段话:

“他的心里有一块缺失的拼图,他试图找到丢失的部分,使他的心成为一个整体,但他失败了。

我很后悔,这些年来,我甚至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

他总是一直和我说他很好,不止是很好。

然而事实证明,他不是。

他总是向周围的人微笑,但微笑之下是一颗流血的心。”

“生活还要继续,生活也还要继续”,这是一得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我们从一得妈妈对他说过的一段话里,也能看出他性格上的一些特点。

“当你长大了,你最终会发现你和其他人一样平凡,你也会一样的健忘、平庸、麻木不仁。

别再觉得自己那么特别了,只要做你所期待的就好。

如果人们都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到底是什么促使一得做了这个生死决定,不得而知,但绝不是因为深爱着他的父亲。

(老得的农庄)

熟识老得、常来农庄做客的妈妈们,这样评价老得:“他是有大智慧的人。”

在儿子出事后,老得给儿子学校的一封信,其中的克制,曾让很多人不解。

但从老得在博客的文字,也可看出,他一直是“尽人力,听天命”。

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2021年3月底,博客中有人留言“去死吧”,直戳老得的心窝子。

但也有很多鼓励、安慰他的暖心话。

“您是一位好爸爸,人生难料,愿保重自己。”

他在博客中写道到:

“听亲们的,活下去,美丽地活下去。”

针对噩耗和铺天盖地的质疑、谩骂,老得说:

“目前不必说什么,我不会感到有什么伤害到我。

我们父子永远同在就好了,不需要解释什么。”

正如儿子所说,他的父亲是个贫寒的绅士。

一得已经离去,舆论持续围攻。

一得的朋友们和熟识他们父子的父母们,默默站在老得的身边支持他。

他们齐聚在农庄,听着熟悉的一得的歌,围坐在一起,追思一得。

是的,生活还要继续。

而对儿子最深切的思念,莫过于谈笑间仍有一得,就像他不曾离去一样。

有网友留言,一得太狠心了,对不起爸爸。

老得说:“他成年了,只是病倒了,人人都有权生病,他没有对不起爸爸。”

有网友劝老得放下一得,面对今后。

老得说:“他永远在我心里,没打算放下他。

念着他,不忘过去,不代表明天活不好。”

一得如果有知,也会感到欣慰吧。

(张一得和父亲)

有人问,一得的抑郁症哪里来的?

单亲家庭爱的缺失,父亲用力托举的人生,住寄宿学校的弊端,置身精英环境的焦虑,对自己的高度要求……

每一种经历都是来源,但也许都不是。

有的人经历的人生艰难非常人可比,但都“置之死地而后生”,迎来“柳暗花明”。

有的人经历的人生只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小风小浪,偏偏掀翻了波浪中的那艘帆船。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之说,只能感叹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抑郁症病因,专家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的确,生活太过纷繁复杂,很难归结到某一个原因。

没有谁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没有谁的家庭教育称得上最正确,也没有谁的学校和社会生活环境无可挑剔。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检出率24. 6%,其中重度抑郁达7.4%,直接引发抑郁症。

而青少年自杀者中,90%都有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症又最常见。

我们能做的,是防范和早识别。

父母能做到的:

一、学点发展心理学知识;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对应的关照。

孩子的早期发展对一生影响深远,早期的生存环境优劣和情感给予,会影响终身。

孩子不光有生理上的关键期,更有心理上的敏感期。

比如其中一种理论:

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4~7岁,获得初创型,克服内疚感;

7~12岁,获得勤奋感,没有自卑感;

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二、尽早觉察孩子的异常;

生活中、学校里、社会上,挫折会有,负面情绪会时常光顾。

当察觉孩子异常时,及时帮助孩子,寻找方法走出泥沼。

如:

孩子情绪极度低落,不与家人说话;

说话中有与亲人、朋友告别的话;

频繁提到“活着没意思”等。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就要警觉起来,协助孩子进行“心理救助”。

(张一得)

对孩子来说:

一、理性看待父母和自己;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自己。

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正常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融入社会;

父母知识有限,三观有局限,自己要学会自我更新,融入社会。

当遭遇外面世界的冲击时,去适应社会,而不是去对抗心里的执念。

整合身心,保持乐观心态。

三、觉察自身负能量;

觉察家庭、学校、社会带给自己的负能量,及时抽离出来。

当自己沉陷负能量,没必要带着微笑的假面,学会求助父母和朋友。

必要时,要求助心理医生。

培养自己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张一得离开已经一年。

所幸,一得的父亲已能调整好自己,向上生活。

农庄照常经营,喜欢老得的爸爸妈妈们,还时常带着孩子回农庄看看。

看看老得,品尝下老得的创意饭菜;

喝酒聊天,在夜空下把酒吟唱。

老得为自闭症的星星孩子打造了免费感统区,继续自己的爱心事业。

(农场里的免费感统区)

他在博客上说,自己有176个儿女。

儿女们会不时地回家看望他,看着他们在面前嬉笑打闹,老得的脸上就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老得也在农庄接待儿子的同学。

他隆重地接待,同学们酣畅地聊天,一如从前。

老得兑现了两年前和儿子的约定,找到了给儿子纹身的师傅,将儿子的名字纹在了左臂。

老得时不时会放儿子唱的那首《兄弟》,和儿子说说话,告诉他:“儿子,爸爸在。”

仍有不少人,因为孩子的问题产生迷惑,联系老得寻求帮助。

有一位网友,同样遭遇儿子离去的残酷现实,始终陷在低谷走不出来。

老得耐心劝说:

“嗯,理解的。我儿子也是24小时每分每秒,都会在我脑海里。

只是,我们也还是要活得好好的,别放弃自己,这该是我们的孩子想看到的。”

(老得在修整农庄)

老得不排斥有新的爱人,新的家庭。

新的一天,阳光明媚。

他要好好地活下去,替19岁的儿子走完这一生。


作者:朱小鹿&乐乐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