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她拒绝清华,去美国上大学,大二怀孕,生子后变抑郁,现在正读博

她曾是班级里的差等生,老师看不上,同学看不起。

但她并没有破罐破摔,反而硬核逆袭,成为学霸。

高二时,她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获得保送资格,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后来,她凭着实力考取华盛顿大学,赴美留学。

然而,大二时她意外怀孕,毅然决定未婚生子。

她的人生,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出现停滞。

反而如期完成本科、硕士学习,又去读博。

在所有人眼里,她是风光叛逆的学霸,也是特立独行的美女。

她到底是谁,又有怎样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们一起去看看,现在的她怎样了?

(鲁林希)

她叫鲁林希,1995年出生在杭州的一个高知家庭。

父亲是浙江大学讲师鲁柏祥,母亲是浙江大学的财务工作者。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父母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

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养成了鲁林希淘气、任性、要强的性格。

虽说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在学业教育上一点儿都没放松。

两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三岁就学背唐诗宋词。

一有时间,父母就带她周游各国,见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

在开放民主的教育熏陶下,鲁林希从小就丝毫不畏惧陌生的环境。

父母从不强迫她参加奥数或者识字之类的兴趣班,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童年。

就像他们所说:

希望孩子能有她热爱的东西。

鲁林希3岁时,父母把课外兴趣班的选择权交给了她,她选择了舞蹈和钢琴。

父母自始至终的宽容鼓励,让鲁林希一直拥有绝对的自信。

但同时,也养成了鲁林希在学习上的消极态度。

因为她觉得:

学得好不好,对父母来说,都不重要。

2001年,鲁林希开始上小学。

原本所有人都认为,这样一个机灵古怪的小女孩,上学以后一定会很讨喜。

不曾想,鲁林希特别好动、叛逆,竟成了老师眼中最头疼的捣蛋分子。

她经常逃课、上课不听讲、课堂捣乱,甚至比大多数的男孩子还要调皮。

当她把注意力都用在淘气捣蛋上,自然无暇顾及学习成绩。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鲁林希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吊车尾,全班倒数第一的位置基本被她常年承包。

父母三天两头被老师请过去谈话,希望他们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

但他们并没有像老师那样放弃自己的女儿,责怪女儿。

而是在讲解过一番道理之后,更多地是给予女儿耐心的鼓励。

作为教育工作者,鲁柏祥夫妻俩一致认为:

一时差,并不能说明孩子一直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即便是树木也需要长高的时间和过程。

与其和孩子站在对立面,不如给她一点时间,总会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她改变。

面对提早进入叛逆期的鲁林希,父母给予她更多的是包容和等待。

在小学三年级时,班里有个聪明、跑步很快、长得很酷很帅的小男孩,成绩又是班级里最优秀的。

不管男生女生都想和他玩,鲁林希也不例外。

她那颗稚嫩懵懂的心,怂恿着自己表露了对男孩的喜欢。

而小男孩却拒绝了鲁林希,他认真地告诉鲁林希:

我只想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玩,你的成绩太差了。

这句话,让年纪尚小的鲁林希深受打击,向来要强、开朗的她回家后在房间里哭了许久。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为班级里的第一名!”

经过这一次的自尊打击,鲁林希对父母说:

“爸爸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当班级里的第一名!”

倔强如她,从夸下海口的那一天起,没有再逃过一次课,捣过一次乱。

放学后,也不放过一丁点的自由时间,不是背课文,就是做题。

遇到不懂的题,她会反复去问自己的父母。

直到将解题逻辑和知识点弄清,才肯善罢甘休。

努力学习期间,她还不忘发展自己的爱好,小学五年级时,钢琴就已经考到了10级。

一夜之间,她不再是那个任性妄为的孩子,反而像是一个懂得如何努力,如何坚持的大人。

本就聪明伶俐的她,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成绩渐渐地有了起色。

期末考试时,考到年级前一百名。

2007年,进入初中的她在首次大考中,考进年级前40名。

然而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越挫越勇。

题不会解就一直做,英文读不好,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大声朗读。

还用心地把每天的学习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思考。

她早已不再抗拒学习,反而乐在其中。

2010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杭州赫赫有名的杭州二中。

(中学时代的鲁林希)

鲁林希说:

我不是特别用功,但很善于用功。

我把学习方法总结为三点:重视纠错,整理归纳,会问问题。

面对高手云集的学习环境,鲁林希并不觉得有任何压力。

反而早在读初三时,自己就定了目标:

高一,要让全年级同学都认识自己;

高二,要让校长和其他年级的人认识自己。

事实上,她提前达成了这样的目标:

在高一下学期组织的某个学生领袖分论坛上,开幕当天,校长叶翠微就当场喊出了她的名字。

因为鲁林希在初中时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高中后,她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课余时间,她都用来参加文体活动,学校的乐队、主持人演讲、羽毛球比赛等,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不仅如此,她还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

同学们都称赞她:

很漂亮,钢琴弹得非常棒。

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她好厉害。

在全方面发展的同时,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20名。

动不动就是班级第一,各种竞赛拿奖拿到手软。

鲁林希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别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为此,鲁柏祥每每说到女儿,脸上总是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二中优秀的人很多,我们希望她能够快乐地学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结果,她每次都能排在年级前20名。

学霸的成功,总是让人莫名地感到有一丝的凡尔赛。

2012年,才上高二的鲁林希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获得保送资格。

(鲁林希)

但这个自小就跟随父母游遍欧洲国家的女孩,并没有像众多高中生一样,对清华趋之若鹜,而是把目光放得更远。

考虑再三后,她告诉父母:“我要放弃清华,一心准备出国留学。”

父母也一致认同地对她说:“你的决定,爸妈支持。”

在所有人都替她惋惜之时,她参加了美国SAT考试,即:美国高考。

最终拿到了2140的高分,同时取得110分的托福成绩,成功申请到全美TOP11的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

那一年,她17岁。

鲁林希来到以“学习压力最大、平均起点最低”,被称作“魔鬼”的华盛顿大学后,依旧混得如鱼得水。

她只用了3年时间,就修完了正常4到5年才能学完的本科课程。

并且还获得经济学、德语双学位。

在此期间,当其他高材生还在象牙塔里攀爬时,她却选择去美国最危险的贫民窟,辅导那边的黑人孩子们参加奥林匹克竞赛。

在读研究生时,她去麻省最高女子戒备监狱,成为那里唯一一位国际教师,还帮助100多位罪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在学业上收获满满的她,在爱情上同样不甘落后。

在一次慈善活动上,她意外结识一名韩裔同学。

两人互相交流学习,讲述不同国家的文化传承,讲述自己的过往。

异国他乡的嘘寒问暖,慢慢浇灌出他们之间的爱情之花。

他们的感情开始发酵,从最初的好感,发展到手牵手的情侣,直到双双坠入爱河。

但没多久,一个令人又喜又惊的消息传来,上大二的鲁林希怀孕了!

那一年,她20岁,自己本来都还是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意外到来,一时间让远在中国的父母难以接受。

父亲鲁柏祥强忍着心中的怒气,尽可能耐心地劝说:

你才上大二,又是异国他乡,未婚先孕,你是否能承受得住未来生活的不友好?

鲁林希却对父母说:“请你们相信我,我可以的!”

在多数人眼里,如果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女孩子身上,大概率注定这个女孩应该“废”了。

更何况,鲁林希还是未婚先孕。

无论从道德层面考虑还是舆论指向分析,作为父母,他们都希望女儿能慎重考虑这件事。

但倔强的鲁林希从未想过回头:

“我已经决定了,生下孩子。”

在默默地承担起自己责任的同时,她反而比以往更努力地学习。

怀孕四个月时,她的肚子渐渐凸显。

走在校园里,周围人看她的目光,总是带有一丝的异样和嘲笑。

但鲁林希是个从小到大心脏强大的姑娘,这些目光,她全部坦然接受。

她明白,当她决定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这些都是她必须接受的一部分。

(鲁林希和老公灿享)

怀孕初期,鲁林希天天都在孕吐,吐到眼底出血;

常常上课上到一半就默默冲进厕所,吐完又擦擦嘴赶快继续学习。

怀孕让她的凝血功能变得很差,有一次怎么也止不住喷涌而出的鼻血,好在被好心的司机送到了医院。

远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疼爱的委屈,都不曾让她落泪。

唯独这一次,医生怀疑她得了血液病,需要抽血等一天结果的时候,她害怕地在验血室的角落里不知所措。

索性结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糟。

怀孕八个月,鲁林希精力不济,常常因为学业任务太重,累得脸色苍白,瘫坐在电脑面前喘粗气。

尽管十月怀胎是个异常艰辛的过程,鲁林希从未后悔过,也从未想放弃过。

更重要的是,她的学业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甚至期末时,还得到了全A的成绩。

她只是想证明,一切并不会因为自己怀孕而变得糟糕。

鲁林希说:

孩子的到来,是我最大的改变,我被迫成长。

一瞬间,我就不能够继续在躲在父母和学校树立的堡垒里,不能以“自己还小”作为逃避的借口。

我不能够再去寻找铠甲,最大的希望是努力成为孩子的铠甲。

似乎到此为止,鲁林希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很完美。

哪怕曾经是学渣,但最终成为学霸;

哪怕因怀孕身体承受力变差,但成绩还能保持全A。

长得时髦靓丽,家庭环境又好,国际名校毕业。

这样的她要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绝对是游刃有余。

更何况,即使人生真的出现什么变故,家庭和父母绝对能成为她最坚实的后备托举力量。

但生下孩子之后,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顺遂。

她和男友并不会照料孩子,常常因为国家文化不同,养育方式不同,而发生争执。

鲁林希受中国文化熏陶,温和平顺,秉持中庸之道;

男友灿亨却是全然西式的多元价值观,凡事要求个理论依据,十分较真。

鲁林希从小在父母呵护中长大,没吃过苦;

男友灿亨却从3岁开始就给弟妹换尿布,俨然一个小大人。

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差异已然很大,更不用说男女本身思维的鸿沟。

渐渐地,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缝。

而面对冲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鲁林希最初一直用自己的老一套——忍,来化解双方的矛盾。

她把闷气憋在心里,不断积压,无处排解。

男友粗心大意,根本触摸不到她的内心世界。

这导致生完孩子没多久,鲁林希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她开始莫名哭泣,毫无理由地失眠,完全失去了初为人母的快乐。

每天面对孩子时,更多的是感到焦虑、暴躁。

每当孩子啼哭时,鲁林希的脑海中会忍不住地出现一个画面:

用力捂住孩子的口鼻,只要坚持一会儿,孩子就安静下来了。

但在下一秒,她又开始自责,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恶毒的想法?

一时之间,鲁林希感觉自己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终于,在一次次的情绪低落状态中,所有人都发现了鲁林希的不对劲。

(鲁林希父母和孩子)

父母每天电话不停地耐心开导,男友渐渐地承担起责任,分担她一部分的精神焦虑。

她也意识到,压抑负面的情绪正在渐渐吞没自己,伤害身边的人。

她开始强迫自己,学着开诚布公地和男友交谈,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独自一个人想,一个人承受。

她渐渐明白:

“有效沟通不仅不会伤害感情,反而能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彼此变得更加亲密。”

鲁林希再一次重振旗鼓,她要抵抗抑郁 ,用美好的生活来拥抱自己。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更专业地养育自己的孩子,鲁林希开始自学儿童心理学。

她还申请了人类心理学与心理专业的研究,开启了自己崭新而又漫长的学习之旅。

(鲁林希和儿子)

2017年,22岁的鲁林希抱着2岁的儿子参加了哈佛学位授予仪式。

现场好奇异样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她和儿子,但她依旧如怀孕时那般坦然,淡定地接受一切打量。

孩子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儿她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丢失自我,反而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也开始诠释这句话的意义。

本科毕业后的鲁林希面临着人生重大的选择,是工作还是读博?

而父亲对她未来的规划只有一个要求,他严肃认真地告诉女儿:

“趁着年纪轻,什么都不要想,做长辈的就一个要求:考博。”

在别人家父母要求女儿找份好工作,找个好人家,早点生儿育女时,鲁林希的父母却只要求她考博。

这样极大的反差,让鲁林希有些哭笑不得。

最终,鲁林希接受了父母的意见,选择考博。

对她来说,在美国文科直博太难,她选择了曲线救国:哈佛硕士。

刚到学校时,对她来说,是自尊心最受挫的日子。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本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没曾想,学校里挤满了和她一样的人。

在学校里,要考博,光靠成绩是没有用的,要需要科研经验,手里有像样的学术论文,还有大佬们的推荐信。

2018年,鲁林希加入美国最大的家庭教育非盈利组织,和一位南加大的社工方向的教授合作,帮忙分析项目的有效性。

在她的刻苦努力下,教授很愿意把重要的数据分析交给她做。

得知她要考博时,教授告诉她:

“如果你愿意去W学校攻读社工方向的博士,就和我说一声。

那里的招生主任是我以前的导师,凭借你的履历经验和自己的刻苦,我很有自信。”

听到这样的话时,鲁林希有很长一段时间为那些埋头苦干的莘莘学子们鸣不平,可转念一想:

教授能以自己的信誉担保,自愿为自己开金口,这是多大的“后门”啊!不也靠的是自己过硬的学术能力吗?

那一刻,鲁林希突然觉得,光是埋头苦干,在实验室里钻研是不够的,还要让别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这同样重要。

2019年1月,在漫长的等待之后,鲁林希终于收到目标学校的访校面试邀请。

本以为熬过了这一轮,被录取的概率会很大。

不曾想从世界各地飞过去面试的,共有9名学生。

9个人选2个。

现场面试时,系主任致辞中有一句话,至今让鲁林希都深受打击。

(鲁林希)

老师极为婉转地说:“选导师,就跟相亲谈恋爱一样,合拍最重要。”

虽然老师已经很婉转了,但鲁林希却听得很明白:

“你们都是砧板上的肉,肥瘦好坏谁说了都不算,得厨子喜欢。”

不管你能力有多强,如果研究方向教授不感兴趣,也是白瞎。

即便那一刻,鲁林希充满了热情,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因为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家庭教育的对口教授,最终她被扔进了等待名单中。

这一次的拒绝,让她感到懊恼、沮丧,甚至自我怀疑。

在1000天的日子里,鲁林希申请了6个学校,收到了3封录取,1封待定,2封婉拒。

现在,她在波士顿学院读博。

在一贯的多数人的思维里,学校知名度比对口更重要。

当家人朋友得知她去波士顿学院读博时,更多的是对她的一种惋惜:

你不是哈佛研究生吗?怎么没有申请上哈佛的博士?

波士顿,这排名不怎么靠前吧?没什么知名度,可惜了。

那一刻,鲁林希突然觉得:“人生是自己的,为何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活给别人看呢?”

在波士顿学院,她和一位白发苍苍的流浪汉聊天。

孩子,你想做些什么?

我想考心理学博士。

我也很喜欢,也在看书!我们都一样,值得人们尊敬。

如今,鲁林希人依然在追逐自己的梦想,奔跑在路上。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模样。


作者:朱小鹿&廿一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