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自贸区:对标国际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兰州网12月2日消息 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是自贸区诞生时就肩负的使命。五年来,各地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创新突破,带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来自新加坡的工程师安琪,正忙着维修两台飞机发动机。中国对发动机零部件的进口税率下调,让一些原本选择在海外维修发动机的航空公司留下了订单。

2015年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之初,大家就思考如何提升重点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按照一些开发区、产业园以往的经验,给航空维修企业一点儿补贴优惠,效果最直接,但却有违自贸区设立的初衷。

自贸区的第一手调研推动了国家政策的突破。2017年起,我国将液压作动器和推力球轴承两项航材的关税税率,分别从14%和8%下调到了1%的暂行税率。

五年来,自贸区牢记使命,勇闯改革创新高地。在上海,自贸区实施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二十条”措施,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在广东,自贸区率先发布“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等多张清单,事前为企业明示禁区;在四川,自贸区创新推出了“首证通”审批改革试点,让企业从起跑线上就跑出“自贸区速度”。

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单一窗口”,打破权力边界,实现并联审批,得到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点赞,并向全球推广。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全国自贸区进出口累计2.6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9.35%;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自贸区进出口累计2.4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例提升到10.77%。

开放的中国正在形成更加稳定、更可预期的市场前景,与国际社会谋求更高质量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