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20年画廊生存调查丨老派坚持与求新精神

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丨老派坚持与求新精神

作者谢盈盈

疫情爆发后,部分画廊负责人认为疫情期间应致力于线上推广。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声音,部分画廊负责人认为在线展览平台只会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期,艺术交易始终是人与人的互动,未来仍将致力于实体互动。所以我们从英国、瑞士到新加坡、印尼,连线豪瑟沃斯、Mai 36与艺议三家画廊的负责人,听他们谈谈疫情下画廊业的应对与发展。

在三篇专访中,作者花大篇幅呈现了豪瑟沃斯画廊主人伊万·沃斯的态度。沃斯夫妇去年在全球艺术影响力排行榜中荣获第三(也是画廊主里的第一)。“疫情之后,大家对飞行这件事会更加小心,会更向往大自然。艺术与大自然的结合会越来越重要”,这是伊万·沃斯对未来形势的预判。他们在内部重整的同时,加快了数字化的脚步。

新加坡

艺议:在线展览平台只会是暂时过渡

新加坡艺术咨询公司,艺议(ART AGENDA SEA)驻雅加达总监黄筱(Diana Wibawa)表示原计划4月中旬在雅加达开设新空间,打入当地市场,印尼现代抽象大师纳沙(Nashar,1928-1994)个展作为开幕首展启幕。而因疫情,只能把开幕展转为在线,特别为移动与PC端设计了不一样版本的在线展厅浏览方式。

艺议(ART AGENDA SEA)论坛

“艺术品是一个非常需要面对面讨论,线下体验的产业。但其实有很多的艺术交易,买家不要求看实物就能交易,每个人的购藏习惯,不尽相同。在线展厅出现前,很多画廊都是用PDF或者发图片给买家,然后再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易,所以画廊的名声很重要,要让藏家对你建立信任感,这样在线的模式才能成功。我认为画廊是否能度过难关的问题根本不全然在展售模式,而是经济的荣枯。现在断飞封城,许多行业都闭门谢客,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前景黯淡,大家的购藏行为必然变得保守。”

黄筱媁认为在线展览平台只会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期,艺术行业的人们大多都属于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开幕式和晚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标榜,所以在线买作品,应该不是长远规划的全部。

瑞士

Mai 36画廊: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

以瑞士苏黎世为基地的Mai 36画廊(Mai 36 Galerie,简称Mai 36),创办于1987年,创始人维克多·基斯勒(Victor Gisler)始终坚信艺术交易是“人与人”(people to people)的事业,质量、信任、关系、鉴赏为之中的关键。

随着疫情爆发与相继而来的防疫措施,画廊在3月16日配合瑞士政府政策暂时关闭,加上艺术博览会一个个相继延期或取消,上述的价值信念遭受到了严正挑战。基斯勒表示这是他从业30余载来,首次超过八周未出门远行,倘若一切如常,他应在此季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米兰当代艺术博览会。他3月参加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madrid)后,因喉咙不适也实行了居家隔离。“此刻病毒就是老大,就算情况终将好转,但我们必须从中学习适应新环境。”

Mai 36画廊在苏黎世的画廊

Mai 36的当务之急,首先是开源节流。基斯勒经过与房东协商租金,以及与政府、银行等机构的交涉补助与贷款后,他们很幸运地获得三方及时且有效的应援,得以在财务缺口上稍喘口气;接着,实体老牌画廊也必须积极面对媒介转向。

基斯勒坦言数字化与社群媒体并非Mai 36原本的强项,但过去几周内,在他儿子的数字营销公司的协助下将其设定为画廊现阶段的营运重点,较过去更为用心地经营Instagram,并推出常态在线展厅,首档于本月6号起展出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的“太空怪谈”(Space Oddity),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涵盖他1989年至2005年以来的五个相关系列的作品。

托马斯·鲁夫“星辰”系列之一:《Stern 17h 20m / -38°》

1990年 Ekta彩色冲印 260 x 188 cm

但或许也因为基斯勒对人际互动的信奉,延续至Mai 36的数字化经营,总带着些专属的老派人情味。像是画廊自4月起推出的“新发现”(Trouvaille)系列计划,便由基斯勒每周推荐一位艺术家。他的推荐中,常见其私人情怀,为数字世界注入了某种亲切感。

基斯勒重申,“严肃认真是艺术世界中最具价值的货币。”目前画廊仍和地方与国际的忠实顾客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也因数字营销吸引了新的藏家客群向其洽询。在此非常时期,Mai 36结合老派坚持与求新精神,似乎为市场展示了一种优雅从容的转身姿态。

彼得·胡加尔与保罗·泰克双人展展览现场 MAI 36 画廊

随着疫情趋缓,Mai 36也将重新对外开放,采取预约制,并限定一次最多开放4位观众,限时30分钟。原定于3至4月的展览皆将延长至8月结束,其它一些展览项目也随机作出调整。

基斯勒表示,纵使疫情趋缓之曙光渐露,但接下来的出差行动势必仍会受限。因此,Mai 36将更专注于与在地的、瑞士的、欧洲的客户进行实体互动,国际受众部分则需以完善的数字信息传播建置实行。

曾见证艺术产业挺过波斯湾战争与金融危机的基斯勒表示,纵然前景堪忧,疫情对全球经济的重创让人很难保持乐观,但在他的经验中,“总是有一群对艺术充满热忱且忠诚的藏家,持续收藏,并追随着崛起的机会。只要需求可在适当的客群中被鼓励与创造,局势即可能迅速翻转,市场也就会跟进。”

英国

豪瑟沃斯:这不是赛跑,这是一个马拉松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豪瑟沃斯画廊主人伊万·沃斯(Iwan Wirth)疫情期间在英国西南方的萨默塞特郡(Somerset)一边陪伴家人,一边线上指导工作。

AirPods Pro (2020年红点最佳设计奖)欧多夫花园,豪瑟沃斯萨默塞特艺术中心。摄影:Jason Ingram,图片:豪瑟沃斯

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

“疫情让我有机会好好体验萨默塞特郡的春天,第一次在这里待了两个月。比起其他人,我很幸运可以在这里躲避疫情,我四个小孩也都回来了,以前我说过如果不做画廊的话,我会做一个农夫,现在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沃斯夫妇去年在全球艺术影响力排行榜中荣获第三(也是画廊主里的第一),伊万·沃斯在采访中,一直强调自己只是在经营“家庭”事业,把艺术推广的狂热一肩挑起。

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画廊空间之一,图片:豪瑟沃斯

伊万·沃斯在工作上,自诩是拉拉队长,一直在给团队打气。全球有八个空间的豪瑟沃斯画廊,目前只有香港和苏黎世的空间以及苏黎世的出版总部开放。“对我们来说,首先要关心的是同事的健康,我们与画廊管理层,每隔一天就会在线开会,我发现虽然我们的距离遥远,但是沟通变得更频繁,感觉也更亲近了。”目前在纽约及伦敦,豪瑟沃斯都有员工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旗下画廊、餐厅及旅馆迟迟无法开门营业,也不知道何时可以营业,但在网络销售和私下交易的协助下并没有裁员。

豪瑟沃斯香港分部位于香港中环的新恒基大楼(H Queens),图片:豪瑟沃斯,摄影:JJYPHOTO

这已经是伊万·沃斯人生中经历的第六个危机,1992年在苏黎世成立第一家画廊时就经历了英国著名的黑色星期三(Black Wednesday),“我们勇敢开启了我们第一家画廊,这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

之后与曼努埃拉结婚次年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11恐怖攻击时与大卫·卓纳在纽约开了画廊,第四个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接着2012年飓风桑迪重挫纽约,画廊无法营业……这次的危机,伊万有点措手不及。

加快数字化脚步

内部重整的同时,豪瑟沃斯加快了数字化的脚步,线上将杂志Ursula上线免费让用户下载阅读,随后推出在线系列栏目“H&W快件”(DISPATCHES),通过视频文字展览等形式将艺术家们及团队的心意传递到全球。4月2日启动的“#艺益”慈善项目,捐出线上展览10%的收益给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冠状肺炎团结应对基金”。

《五个季节:派特·殴多夫的花园》(Five Seasons: The Gardens of Piet Oudolf)先导片

“上周末,超过一百万的人观看了我们的在线电影首映《五个季节:帕特·欧多夫的花园》,总长度共70几分钟,竟然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制作的内容,所以好好规划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以前我不是这么关心在线展厅,我很放手让团队去做,现在我也在学习,跟四个小孩和团队里的年轻人学了如何使用不同社交媒体。必须说我比很多同业还年轻,像我比大卫·卓纳年轻了六岁,我比他更容易进入这些数字世界(大笑)。艺术行业比其他产业晚进入数字化时代,因为这个产业最保守,因此我请了很多不是艺术产业的人帮助我们加快进入数字化的脚步。目前我们手上有6万个用邮箱登记活跃的用户,也从社交媒体网站获得很多有效的关注者。”

豪瑟沃斯的线上展厅展示其工作人员以及家属的艺术作品

“对我们来说‘在线’并不局限于交易平台,我们希望有效地维系与藏家、艺术家、美术馆、媒体及大众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慢下脚步,希望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大家还是有艺术可以疗伤解闷。最佳的在线体验是补充,而非替代人们走入画廊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我们还是很重视线下展览的呈现,及给艺术家提供最完善的展览空间,不管是在线还是线下。举个例子,我们网页上最多人点萨默塞特郡(Somerset)和洛杉矶空间介绍,这两个地方也是我们线下最多人拜访的空间。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在线规划会引导更多有效的群众拜访我们的实体空间,这样才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