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杨扬
“人是铁、饭是钢”,做饭必备的“食用油”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提起霸占不少国人厨房的国民品牌“金龙鱼”,相信大家也是无比熟悉。不过,你或许熟悉它的名号,却不一定熟悉它的“底细”。
上周,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上市委审议结果公告,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计划融资138.7亿元,是创业板已申报企业中拟募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品牌市占率排名前十中,益海嘉里就占据三席。其主要品牌“金龙鱼”是市占率最高的品牌,市场份额为33.7%,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福临门”(13.5%)。
益海嘉里是我国最早经营包装食用油的企业。靠“金龙鱼”起家并打出一番名堂后,益海嘉里又接连推出了“欧丽薇兰”、“胡姬花”、“海皇”、“元宝”、“香满园”、“花旗”、“巧厨”等多个知名品牌,旗下产品涉及厨房食品、饲料原料、油脂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
体量庞大意味着益海嘉里的营收能力自然也十分强悍。招股书披露其最近三年业绩状况,总体来看稳中有进。2017年、2018年、2019年,益海嘉里的营收分别为1507.66亿元、1670.74亿元和1707.43亿元,分别实现52.84亿元、55.17亿元和55.64亿元的净利润。
售价“几十”的油比售价“上千”的酒更赚钱了。两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2019年的营收为885亿元。而益海嘉里一年1707.43亿元的营收相当于2个茅台。
不过,不要过早为“国民品牌”感到自豪。这位收入规模碾压蒙牛、茅台等各大企业的粮油“巨无霸”实际上是一家外资企业。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5年的益海嘉里,是新加坡上市公司丰益国际的中国子公司。由丰益国际间接控股,后者控股比例高达到99.99%。丰益国际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跨国集团,也是世界五大粮商之一,由马来西亚侨商郭鹤年创办。
这位郭鹤年可谓“来头不小”,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的他,是位从小在外打拼的华裔商人,如今已是身价堪比李嘉诚的“马来首富”。除了金龙鱼,郭鹤年在中国布局的产业还有香格里拉大酒店、北京国贸大厦等等。
丰益国际由华人掌舵并在中国“土生土长”,逐渐发展成为龙头企业,收获了巨大成功。
在中国粮油市场,益海嘉里和中粮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与其说是竞争对手,或许“老冤家”一词更能体现出二者的关系。事实上,金龙鱼能顺利进军中国市场,靠的还是中粮。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食用油市场实行定量供应,老百姓都是提着油壶去粮油店打散装的油,而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一片空白。
而一向关注中国市场的郭鹤年嗅到商机,派侄子郭孔丰来到中国,当时外资身份的嘉里粮油决定“借道”中粮。
同时,中粮集团也想要借助外资力量进军国际油脂市场,而经验丰富、且有着华人背景的嘉里粮油无疑成为最佳人选。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合资建立中国第一家油脂生产企业南海油脂,即益海嘉里前身。
但结构错综复杂的股权问题也给二者的合作埋下祸根。
1987年,嘉里与中粮旗下鹏利公司,以51:49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南海投资。后来,中粮又与南海投资以18.7:81.25的股权比例成立耀合公司,鹏利公司又与中国南山以80:20的股权比例成立南海油脂。然后,鹏利公司又将其持有的南海油脂股份转到耀合公司。
这种混乱的股权分配反而把中粮踢出局:金龙鱼由南海油脂出品,南海油脂由耀合公司掌控,耀合公司由南海投资掌控,益海嘉里方面正是南海投资大股东。也就是说,即便中粮是南海油脂最大股东,但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益海嘉里手中。
借道中粮,益海嘉里很快完成中国市场的普及。还在国内多个城市布局了炼油基地,在东南亚布局油棕种植基地,但这些业务都和中粮无关。中粮可谓交了一波“智商税”,稀里糊涂地帮对手引了路,还亲手培育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处境持续到1995年,中粮另立山头,推出“福临门”小包装食用油。昔日伙伴“反目成仇”,正式开启与金龙鱼的市场斗争。
益海嘉里在产品营销策划方面一直较为领先,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的第二代调和油“营养平衡”的概念,金龙鱼也是首先引入“健康”概念的食用油品牌。在各大卫视投放的“1:1:1”的宣传广告更是颇有洗脑的效果。
攻下中国市场后,益海嘉里方面也曾在2009年计划港股上市。不过11年后,益海嘉里转向冲击创业板。
对于上市目的,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曾对外表示,“金龙鱼”要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上市之后,便能顺理成章地变身成为一家地道的国内企业,彻底摆脱“外资”的限制。
因为粮油作为民生一大根本,由一家外企控制,势必会让人担忧。而通过在国内上市,便于国内资本对其进行投资,从而稀释外资股份,转变为地道的本土企业。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