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新举措,产业转移与升级促进产业循环发展

文/凯恩斯,中国十大财经自媒体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财富时代》杂志专栏作家,博客总浏览量超过12亿,微信公众号【凯恩斯】粉丝近二十万。

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今年重点工作,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这是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文件,足以证明国家对西部地区一直寄予厚望。如今,在国家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下,更重视产业转移“内循环”,而西部地区正有承接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本篇文章就分析产业转移“内循环”下的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2021年6月21日,国家再次颁布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很大的原因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加速发达国家逆全球化,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不少企业发展受阻。于是目光再次转向西部地区,因为西部具有很好的承接力度,西部地区目前的生态产业、营商产业等方面发展不足,都有再次发展的空间础。加上这两年起继续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进一步降低,把优惠让给市场主体,为西部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打通城市带经济,西部地区产业得到发展

20年前,中国开始西部地区的建设,那时候,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得益于沿海的地理位置,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地区发达很多,为了缩小东西两个地区的经济差距,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20年,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当年3月正式运作。

经过20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受益于梯度推移发展模型,东部地区淘汰的产能迁移到中部地区去发展,中部地区淘汰的产业再移到西部地区发展,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淘汰的产业链同样能够发展经济。

再比如开辟三大陆路的中欧班列,建成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现代产业基地。成功开通融入全球经济产业的陆海新通道,这条通道将我国西部省份接轨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缩短了传统出海形式的线路物流运输时间。

当然,理论模型的设想是当西部地区真正地得到发展之后,本地区淘汰的产业链才可以转移到海外去。但当东部地区的产业还没转移到西部地区的时候,我们低估了全球产业链对于交通与人力成本的需要和依赖,更低估了产业链转移的耐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实行产业升级,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便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人力成本较低的日本、德国等国家。上世纪70年代之后,当日本、德国制造业也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之后,又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了当时人力成本较低的亚洲地区,此时,全球的产业链开始发散,由一国向多个国家转移。上世纪80年代之后,等到新加坡、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制造业完成产业升级之后,又将落后的产业链转移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担了产业制造业务,但时间久了问题就来了。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产业链没有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较少,低端制造业较多,这样的结果就是高端制造业的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居高,低端制造业的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较低,高端制造业没有普及,低端制造业丧失价格优势,转移到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不高,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区远离港口,陆运的运输成本高,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不愿意转移到西部地区,这样承接产业链的规划就实施力度较弱。但没多久,全球化浪潮来袭。

另一方面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产业转移地了,印度、越南都准备开始承接西方国家产业链,也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力成本比我们西部地区更具优势,一些低端制造业,甚至是高端产业链都开始转移。

去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以往全球化的格局,发达国家出现的物资短缺的问题让其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严重影响,很多国家开始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鼓励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甚至重塑本土的制造业。同时,疫情发展态势严重的国家开始实行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影响正常的全球进出口产业链,我国东部地区出口受阻,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得不到承接,不少企业开始寻求转型。

也正是此时,我们更加重视产业转移的“内循环体系”,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专注高端制造,中西部地区专注中低端制造。这样的模式是疫情后加速扩大内需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发西部地区的新模式。

新冠疫情下,国家更加重视内外双循环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国际形势的改变,确实让我们更加重视内外双循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时的西部大开发就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也就是国内经济的内循环和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空间的外循环。

地处西部地区内陆的成渝地区过去就是内循环的腹地,目前建设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承接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将过去外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落地到西部,为内循环做增量,同时还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对外通道,承载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重任。但西部地区很大,除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外,还有很多待开发建设的城市。

四川、西藏等地区也是很好的选择。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暴发时,由于内需外需不景气,纺织产业更是出现供大于求,面料行业价格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

为保障加工贸易能够正常运行,减少疫情的冲击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方法之一是,优化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侧重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行业有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稳定优化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等。

于是,一批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项目走入了西部地区,比如,河南省西平县产业集聚区智尚工业园二期溢丰纺织项目首批设备运抵厂区,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20亿元。四川龙凯高端纺织面料生产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营研发、生产服装、医用等功能性材料,一期项目建设织布生产线1002条。

这种情势的转移,可以让中西部地区维持一段时间内的成本优势。这也并不是纺织服装产业第一次转移到西部地区,在这之前,我国制造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规模化转移的时候,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开启过产业转移。只不过现在在以国内大循环为新发展格局下,纺织服装产业需要优化产业、调整结构的转移。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产业循环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中,还探讨了今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挥风、光、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增强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在碳中和趋势下,新能源太阳能成为重要的能源,加上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光热资源,更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比如甘肃省就在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规划了至2025年的新能源发展任务。其中就有培育壮大太阳能光热产业。建设好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之后,要加大线性菲涅尔式、塔式、槽式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攻关,加大高温高效率吸热材料(金属、陶瓷、涂层材料)、太阳能光热发电专用高效膨胀动力装置、熔盐泵、熔盐阀等产业的投入和发展,提高太阳能光热发电全产业链设备制造能力。加快太阳能光热产业的自主化国产化,打造优质且领先的太阳能光热产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还要创建“光伏+”应用实证平台。合理应用发展“光伏+”的应用模式,可尝试使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关停废弃矿区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光伏治沙、农光互补等能够促进太阳能发电与沙漠治理的联动协同发展,实现“光伏+”的综合生态效益。

除了甘肃省之外,西部地区多个省份都适合发展太阳能产业,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光伏产业,但若是西部地区省份都在开发建设光伏产业,将搜集的能源运输到东部等地区,那么问题就来了,搜集到的太阳能把能源送到了东部等地区,西部地区自己的经济内循环就没有运行,如果西部地区能消耗一部分太阳能能源是最好的,就能实现全国内循环和西部地区的内循环。

西部地区自己如何消耗?由于人口少、产业少,西部地区自己是难以消耗的,那么,若是能够利用自身的低价吸引资金企业来投资,岂不是能实现内消耗。

其实西部地区如何消耗本地太阳能资源早就有很多人提出建议和设想了,有人想到把一部分高耗电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来消纳太阳能,但是若是这部分高耗电产业所在地区的电价若是和西部地区的太阳能能源价格相平,或者是所在地区的电价只是略高于西部地区的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岂不是没有转移的意义了。

所以实现设想的办法只有降低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于是有人想到,如果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接近于零,用太阳能发电的接近零电价的电来生产太阳能,就会使太阳能生产成本成倍下降。也就是说,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建一个太阳能成本接近于零的发电厂,用这样的太阳能发电来生产太阳能,以后生产太阳能的成本就很低了。这确实是一个方法,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低了,电价也就低了,西部地区就可以利用超低的太阳能电价将高耗电的产业吸引过来,即实现了产业转移,又实现了能源消耗内循环。

甘肃省的规划建设大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集群是一个参考,甘肃省的新能源产业规划除了基础建设之外,在技术上也要培育大数据等新型用电产业。结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以兰州新区、庆阳、张掖、酒泉、天水、金昌等地区数据中心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大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集群。

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内循环”少不了互联网企业,因为想要实现经济内循环,就需要打通城市带经济和技术,将这些经济和技术随着扶贫政策转移。也可以这么理解,即真正的产业转移内循环是打通互联网行业在西部地区的建立和就业的领域,互联网产业在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开辟了多个应用场景和平台,创造出了多个领域的互联互通,助力经济循环流动。西部大开发可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产业转移和产业循环,

目前已有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支撑这一想法,比如现在大数据的发展,物联网的建立,区块链的整合,都能够促进产业转移和循环。

新阶段,税收政策为企业减负添力

企业的发展进步少不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政府部门的便企举措,其中税费优惠带来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减免,为企业减负添力,2021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新阶段,在今年6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表示要加大对西部开发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像云南地区的企业——云南白药集团,根据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风控部总经理杨帆所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这20年,也是云南白药集团高速发展的20年。

云南白药集团及其下属多家公司享受到了西部大开发的所得税红利,单单在2019年这一年,云南白药集团就享受到了3.6亿元的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真正地让落地的企业能够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