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鳌冠台胞之声:这个海沧人在东南亚写了1400多首诗,被称……

鳌冠台胞之声第三集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鳌冠社区广播电台,鳌冠台胞之声的节目,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周威辰,欢迎乡亲朋友们收听,今天是我们节目第三集的播出,特别请到了一位特别来宾,他是海沧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曾雅琦老师,老师您好,跟我们的听众朋友们问声好。

主持人好,各位鳌冠台胞之声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曾雅琦,很开心能跟大家在空中相会。

主持人: 今天请曾老师跟乡亲朋友,介绍厦门海沧区新垵村的一位名人-丘菽园。老师,丘菽园跟我们第一集介绍的林文庆先生听说有一段渊源。

老师:是的,丘菽园是海沧新垵村惠佐人(1873—1941),八岁跟父亲去新加坡。14岁的时候丘菽园就跟随父亲回到故乡惠佐,二十一岁他参加乡试中举。是二十世纪前期新加坡著名的报人还有诗人。他在新加坡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跟林文庆先生一起提出在新加坡建孔庙、设学堂还有复兴儒学。

主持人:他身在南洋,仍心系故乡文化的传承。

老师:不仅如此,1899年,丘菽园、林文庆还有陈合成等人,一起合资建立新加坡华人女子学校,来提升当地华人女子的教育。丘菽园还曾写了一首诗赠与林文庆。

主持人:老师跟听众朋友分享一下吧。

老师:这首诗是这样的:【君名文庆字文庆,应慕汾阳郭子仪。若论收京扶圣主,终需横海出雄师。公卿当代多余气,豪杰中原望义旗。欲起病龙作霖雨,天涯我特访神医。】

主持人: 神医就是指林文庆先生吧,可见他们俩人交情很好,志趣相投。

老师:是,他们都是华侨背景,同样在新加坡求学、经商、办学,也为革命活动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主持人:老师,据说当年新加坡举人只有丘菽园一人。

老师:没错,他是新加坡唯一举人,是新加坡华人文坛领袖,他在新垵村的旧居,也称作举人第。丘菽园是非常积极推动华文文化在新加坡的普及,曾编写《千字文》作为教材。后来因为受康有为的影响,极力推崇儒教,在儒教复兴运动中作出相当的贡献。

主持人: 丘菽园他不仅有深厚的华人儒家文化基础,在南洋成长的时光,对他的视野、思想,都起到一定影响力。

老师:因为他在新加坡这个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成为具有民主思想的儒者。丘菽园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有“南洋才子”和“南国诗宗”的称号。也创办《天南新报》、《振南日报》,其中《天南新报》也曾刊登多篇近代爱国志士丘逢甲的事迹还有文章,扩大了丘逢甲在南洋华侨中的影响力。

主持人: 老师可以跟我们聊聊,丘菽园在新加坡办学方面的故事吗?

老师:丘菽园在办学上主要是受维新运动影响。1898年,丘菽园、林文庆提议创办新加坡华人大学堂,也向新加坡华侨募款,同时时也受到国内维新派的支持。

主持人:我看资料上说,当时国内的维新派人士认为应该实现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

老师:是的,丘菽园兴办女学的出发点,主要是让南洋华侨的后代子孙能保持中华文化。因为丘菽园目赌华侨男子与马来族女子通婚后,所生的女孩就跟着母亲,男孩就跟着父亲,导致后代女性渐渐遗忘传统中华文化。丘菽园他明白妇女在“教孩子”方面所起的作用,担心妇女没有足够的中华文化知识,不懂得传统和伦理道德,而不能很好地教育子女。

主持人:他的思维还是很长远的。

老师:没错~

主持人:老师,在闽南流传着一句话:“呷A饱,穿A烧,丢来去新垵霞阳呼人招”,可以跟我们说说这句话的背景吗?

老师:其实这句话可以跟丘菽园是有些关系,历史上海沧古民居的成年男子大多出洋创业,家里居住的主要是妇女跟小孩, “呷A饱,穿A烧,丢来去新垵霞阳呼人招”,说的就是当地民居中多为妇女,不得不招赘。之后他们有了子孙,等长大成人就会跟着父亲或是祖辈的脚步外出创业,所以在新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洋。丘菽园的家庭背景便是如此,这样也充分体现新埯在华侨史上的重要地位。

原来如此,谢谢您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新垵名人丘菽园的故事。咱第三集的节目就到这啰,下一集鳌冠台胞之声,欢迎听众朋友们继续收听!

文案/编辑:彭建文

校对:暨王月

资料:海沧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