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习近平主席在上合青岛峰会欢迎晚宴引用的“协和万邦”出自这里

齐鲁网6月9日讯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于6月9日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欢迎宴会并致辞。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协和万邦,出处在哪里?

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尚书·尧典》开篇云: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帝尧之第四德为“思”,也即“塞”。《皋陶谟》中皋陶论“亦行有九德”,内有“刚而塞”;而《舜典》记载,帝舜命夔教胄子以四德,内有“刚而无虐”。可见,“塞”即“无虐”。明、文均具有刚的倾向:明即明察,文则高贵。两者若失之于过,则令人敬而远之,不足于协和万邦。帝尧道德纯备,虽明、虽文,而不苛虐。

“万邦”当实有其数,后来,“邦国”的联系日趋密切,相互合并,数量不断减少。帝尧能够“协和”广大地域内的万邦,说明其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这就是上文所说的“光于四表”之大义所在。

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加之族群众多,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是小邦林立。中国原始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尧舜时代,鉴于当时“天下万邦”的社会现实,尧提出了一个道德理念:“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即主张先由家族和谐,扩展到社会和谐,乃至不同邦族之间的和谐。“协和万邦”由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与核心价值之一。

尧的“协和万邦”思想为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弘扬。比如产生于商、周之际的《尚书·洪范》就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告诫统治者处事要公正,去除一己之偏爱,好恶一同于天下。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演讲。他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绝不会放弃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愿望,绝不会把自身曾经遭遇的苦难强加于他人。”

上一篇新闻

第二届超声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圆满召开

下一篇新闻

「奋斗者·正青春」蒋焱熠:家国情怀让科学事业熠熠生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