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5日,新加坡海军迅捷号(Swift)潜艇救援舰的深潜救生艇(DSRV),在事发海域839米深度的海底,找到了印尼KRI NANGGALA号常规潜艇残骸。
从回传画面看,失事潜艇艇体断为三段,指挥塔围壳被压扁。209型采用HY-80钢建造,属于单壳体艇体,储备浮力不高,最大潜深只有280米左右。对于一艘1981年服役的常规柴电潜艇来说,沉入839米的深度结果可想而知。2021年以来,亚洲已发生两起潜艇事故,之前一起是日本海自苍龙号潜艇撞船侥幸幸免。印尼的这起事故,给东南亚拥有潜艇或者试图获得潜艇的国家再次敲响了警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购买二手艇、购买新艇、自造等手段获得了潜艇。2011年、2013年,新加坡从瑞典购买的2艘二手西哥特兰级潜艇分别服役。2019年2月,新加坡向德国订购的4艘218SG型AIP潜艇首艇下水,2020年9月开始试航,计划在明年服役。2009年、2010年,2艘全新的法制鲉鱼级分别交付马来西亚海军。
在2014年之前,越南只有使用朝鲜微型潜艇的经验。之后,从俄罗斯购入了6艘基洛级潜艇,与同样购自俄罗斯的护卫舰、导弹艇、三代战机,形成了一定的现代作战力量,但是因为信息化技术的缺乏,还难以形成体系。此外,孟加拉也获得了2艘二手潜艇。泰国、菲律宾正在进行获得潜艇的努力。
潜艇属于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非对称装备。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中,英军潜艇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而阿根廷海军的德制209潜艇圣路易斯号一度逼到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近距位置,只可惜鱼雷因操作失误发生故障未能击中航母。战后,阿根廷人除了叹息飞鱼导弹不够之外,也常叹息圣路易斯号的遗憾。
显而易见的是,潜艇运用是项复杂系统工程,例如对潜通信、海底航图、装备维护、潜艇救生都是复杂的基础工程,需要长期积累和大量投入才可以获得。以目前最为紧缺的潜艇救生为例,目前,东南亚仅有新加坡拥有1艘具备探测及人员救生能力的救生船,孟加拉、越南、印尼、马来西亚都尚未装备同类舰艇,离开专业救生船舶,潜艇发生故障的后果只能是坐以待毙。
这次发生事故的印尼海军,在韩国帮助下,今年3月获得了第一艘自主组装建造的潜艇,看起来非常风光,可是援潜救生力量还是为0,最为靠谱的力量是购自法国的2艘千吨级调查船,具有水下1000米的海底测量能力,但不具备水下人员救援能力。所以,潜艇失踪后,印尼只得向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寻求帮助,共同参与搜救工作。
参与救援的新加坡海军迅捷(Swift)号潜艇救援舰,于2009年服役,舰长85米,宽18米,排水量4000吨左右,可以操作DSAR 6型深潜器,能够在500米深度的情况下营救潜艇中的人员,是东南亚唯一一艘可以利用的专业救援舰。
参与救援的马来西亚皇家海军潜艇救生船“米加巴基蒂”(MV Mega Bakt)号,于2013年9月24日正式服役,排水量1960吨,最高航速15节,2016年具备作业能力,参加过环太演习中的潜艇救援科目。船上配备的声呐、水下机器人设备全部用于水下搜索,需要搭载深潜救生艇的专业舰配合。
在这样的保障力量下,潜艇每一次下潜可谓危如浮萍,命运完全不可控,更不必说遂行作战任务了。建设这样买得起养不起的水下力量,到底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