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铅山馆参展的第4天,看过了铅山连四纸品过了铅山河红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酸味独特的铅山陈醋、编法复杂的柳木蒸笼和精致大气的鹅湖窑。
铅山陈醋YAN SHAN CHEN CU
要是说有一种铅山的酸
适合蘸饺子、拌面拌粉
是日常佐餐拌料的“神器”
那就是三百年来一直坚持存手工酿造的
铅山陈醋
手工酿造的执着与坚守
鼎盛时期的铅山陈醋与镇江醋、山西醋齐名,而今提起铅山陈醋在铅山、上饶乃至厦门、广州、南昌、福州等地都是响当当的品牌,铅山陈醋之所以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与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酸味醇厚的配方分不开,更与之执着坚守的传承人俞树智分不开。
铅山陈醋酿造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1963年出生的俞树智是铅山陈醋第十二代传承人。早在清朝雍正公元1725年,有一个叫俞陋卿的老先生自福建建阳迁铅邑之北高塘(现新滩乡高塘村),其后人俞龙生在铅山县河口镇开设了“兴发号官酱园”,这为铅山陈醋的雏形。一直到1953年公私合营,“兴发号官酱园”、“马海记”等作坊合并为铅山县酱油厂。1958年铅山县酱油厂转为国营企业,1985年更名为铅山县酿造总厂。2002年由兴发号第十二代传人俞树智重新创建铅山县兴发酿造厂。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铅山陈醋酿造承袭传统精酿工艺,运用固态发酵低温陈酿后熟工艺再加上独特的配方,精选优质的大米作为主要原料,整个过程历经“蒸、酵、淋、晒、贮”五个步骤,无任何化学催化剂,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使得原料的有益成份得以完好保存,再经过夏伏晒的天然酵化,去芜存菁,酿出商品的陈醋。
柳木蒸笼LIU MU ZHENG LONG
打段、刨光、熨园、定型、连胚、
下直料、下横料、下篾、雕档(杉木)、
上底(竹子)、上含口.......
哪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蒸笼制作技艺如此复杂
可别小看这小巧轻便的蒸笼
由于密封性好,蒸食品时不产生“回笼水”,
它蒸出的包子、馍馍格外肥大,味道特鲜,
还带有一股子木质清香
可真是个宝贝!
“蒸”出来的技艺
河口镇历史上被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八省码头”之称,先人曾用“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来描述河口镇当年经济之发达、市场之繁荣的盛况。河口镇在历史上,曾对江西乃至江西诸省的工商业产生过广泛影响。
河口镇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四面八方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手艺人前来落脚谋生。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有一帮会制作柳木蒸笼的、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人来到河口落脚谋生,有的在镇上娶妻生子,于是,制作柳木蒸笼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在河口镇传承下来了,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建国前,河口镇上已有七、八家生产柳木蒸笼的商家。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河口镇上的柳木制品业工人,组成了“铅山县油漆柳木合作社”,生产柳木蒸笼和其他柳木制品。
陈天云传承柳木蒸笼制作技艺30余年,创办了“江西省铅山县柳木蒸笼厂”,最多时有30多名工人。柳木蒸笼以柳杉,又名水杉为原材料,这种木材产自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一带。河口镇上生产的柳木蒸笼品种多、规格齐全,小的直径只有3寸,大的直径可达3尺3寸。产品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北京人民大会堂曾使用过河口镇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柳木蒸笼。
2010年6月,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鹅湖窑E HU YAO
它精美大气
散发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独特气质
让每个经过它的人都带着几分小心去瞻仰
它年岁不小
始于唐,盛于五代、宋,衰于元、明
在它的身上,青是青、白是白、褐是褐
鲜明的色彩被陶瓷永恒定格
厚如凝脂,滋润光泽薄如莲瓣,清净素雅
鹅湖窑前身为铅山县鹅湖镇江村窑。县志均有记载,是铅山五大名窑之一,在历史上有较大声誉,江村窑遗址为铅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于唐,盛于五代、宋,衰于元、明。
江村窑址位于铅山县境东北信江南岸,鹅湖山北麓,距鹅湖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的扁担山上。分上窑和下窑:上窑分布在上饶至福建的公路南侧50米处的坡岭基,山麓有一条焦溪,常年不涸,窑址文化层积厚2-3米。出土器物粗糙厚重,以青釉和褐釉为主,白釉为少量,器物底部无釉。器型多碗,盘和高足碗。有印花工艺,碗内图案为缠莲枝花纹。有匣钵单件仰烧和多件迭烧,多数为支钉烧法。次窑与下窑相距500米,属江村窑东区晚烧地段,东距鹅湖书院7000米。北距老县城永平镇10公里,南至信江1500米,俗称为“坡岭基窑”,也称“上窑”。
杨博,铅山人,陶艺家,同时也是江西鹅湖窑掌门人
江村窑是铅山县的青瓷烧造发展到五代至南宋时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江西的青瓷业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时期铅山江村窑所生产的青瓷器皿,如罐、盏、盘、碗、杯、盅、碾子等器物,胎质细腻,上釉均匀,釉面晶莹透亮,釉色青翠滋润,制作轻巧,烧造精致。火候都在1300℃以上,体现了江村窑这一时期的烧瓷成就。
五代南唐后,江南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城市的繁荣,使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技术交流得到加强,社会生活的需求导致制瓷业生产的发展,铅山也不例外,先后建立了江村五代瓷窑,以满足广大城市乡民的需求。
宋代以后铅山的政治、经济、集市贸易中心转向河口镇、瓷窑也都林立在河口近郊,这更有利于铅山经济贸易的发展。
江村窑从始烧到衰落有近千年的时间,在历史上也有几个鼎盛阶段,后来由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江村窑的大部分制瓷工匠被官窑选用,加上这时其它瓷种大量出现以及景德镇窑场林立,龙泉窑青瓷盖世,这对江村窑冲击很大,最后难以维持,以致停止了它的瓷业生产。
五代时烧制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鹅湖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元代创制了三足青瓷香炉,并是武夷山北部青瓷的重要产地。明代只见民用粗制碗,碟和灰釉面呈浅褐色瓷两种。早期器皿多大盘,瓷壶,纹饰繁缛华丽,明晚期纹饰简洁、疏朗,器皿有高足香炉、折腰碗等。艺术性极佳,是饶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饶地域陶瓷特色文化的历史缩影!
章馨予综合整理
本文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侵权必究!
编辑 |章馨予
审核 | 苏家福
签发 | 黄一川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制作
中共铅山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铅山微讯公号平台法律顾问:江西盛义(铅山)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吴律师:13803593750 王律师:13479337708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信江龙庭A区3号楼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