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经济参考报》日前刊发秦天弘撰写的报道《SPAC火爆之后或迎来降温?》。文章摘要如下:
“东南亚滴滴”格拉布公司(Grab)日前宣布,将通过与奥特米特集团下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形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Grab上市后的预期股权估值将高达396亿美元。
SPAC作为一种上市方式,近来逐渐为美国资本市场追捧。2020年,美国共有248例SPAC形式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额达830亿美元。2021年继续疯涨,前三个月已达1000亿美元。
SPAC是借壳上市的创新融资方式。与买壳上市不同,SPAC自己造壳,即首先设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这个公司只有现金,没有实业和资产,将投资并购欲上市的目标企业。目标公司将通过和已经上市SPAC合并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
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而言,SPAC可以帮助其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更快、更方便地募集资金。SPAC上市为目标公司估值提供价格确定性,并且让目标公司创始人权衡该选择寻求股价暴涨的短期投资者还是以帮助公司长期发展为目标的长期投资者。
目前,除美国外,其他市场和地区很少会允许这种空壳公司直接上市募资。比如,中国、新加坡和日本等亚洲主要金融市场,目前都不允许SPAC直接IPO。
然而,SPAC的火爆势头在今年4月份急速扭转。SPA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SPAC的IPO发行在3月份超过100家,4月份只有10家,几乎陷入停滞。这种情况出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针对SPAC的新会计指南之后。
根据相关指南,SPAC发行的认股权证应该归入负债而非股权工具。倘若相关指南成为法律,那么现有SPAC以及正在进行中的SPAC交易将需要在财务报告中重新计算认股权证价值。这一潜在的会计规则变化可能会削弱保荐人和运营公司选择这种替代性IPO工具的动力,以及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的信心。
机构投资者也对这一上市模式提出风险警告。高盛前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日前告诫投资者对此保持谨慎,因为SPAC流程绕开了正常IPO流程的严格尽职调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