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在季琦的博客里,他自己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70多岁坐在海边有年轻后生问我的时候,我会跟他平淡从容地说我这一生过得非常有意思,过了我想过的一生,不以物喜,不为名累”。
对于全球唯一一位创立四家市值超10亿美金公司的连续创业者季琦来说,用“不以物喜、不为名累”这类宁静平淡的词语来概括他的一生,似乎有点儿不太合适。
毕竟就在上周二,53岁的季琦刚刚在港交所完成了他人生的第四次敲钟,华住集团在港交所正式挂牌发行。
港股上市首日开涨超2.69%,市值达968亿港元。季琦本人持有股份占比为31.37%,如果按1000亿港元的最新市值来算,季琦持股市值达到274亿元。
在创业这条“死”比“活”更容易的道路上,季琦却能够接二连三地在中国酒店业创造出奇迹,活成中国酒店业的“乔布斯”。
从农村走出来的创业者
1966年出生的季琦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插秧、杀猪之类的农活儿没少干,然而饭却经常吃不饱。
念初中时,季琦一次走了8里路回家吃午饭,结果到家后母亲却说:“家里没吃的,你自己想办法吧。”那时的季琦,总想着要“发达”,而他对发达后的全部想象,也不过是“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吃碗面,再打车回来”。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生活的艰辛激发了季琦对成功的渴望。他用功读书,凭借全县第二的成绩,成为上海交大力学系的高材生。
考上大学后的季琦一刻不敢怠慢,除了研究本专业,还阅读了大量文史书籍。大学四年,季琦在学校图书馆里读了400多本书。
或许是创业者的血液里会始终涌动着不安分的基因,读书期间,季琦首次接触计算机,脑子灵光的他很快成为精通软硬件和组网的高手,由此攒下了不少外快。
毕业后,季琦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是家国营计算机公司。据说他上班第一天,手里拿着大哥大,腰间别着随身听,他拍着顶头上司的肩膀说,“老师,我在这里干不长的,没关系,咱们交个朋友,我在这里混两天就走人”。
果不其然。1994年季琦就辞掉了在国企的工作,只身赴美,不仅是为了增加阅历,更重要的是想寻找新机会,以便回国创业。
在美国加州的甲骨文总部,季琦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神奇:“当时用的还是特别早期版本的Mosaic浏览器,就上到了杨致远刚刚开发的Search Engine上,速度非常非常慢,所以我们两人只好一边等一边喝咖啡。不过,当我要查询的信息终于一行行从屏幕上显现出来的时候,我真是感到极度的兴奋,这东西太神奇了”!
隔年回国后的季琦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心里打定主意要做互联网,创业目的也很简单:多赚点钱,改善生活。
但创业的切入点又在哪里?
如果说判断不出车即将驶向何处,那不如认真观察路的延伸方向。
90年代末的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收入达两千多亿人民币,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6亿美元,当时的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但在业务层面,国内旅行社的营业毛利率不足10%,全国旅行社的总市场占有率不到5%,换言之,占据市场95%的都是散客。
此种情况下,如果能为这些自助型旅游的散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盈利空间可想而知,季琦敏锐地嗅到互联网旅游服务是他创业的最佳切口。
1999年,上海,鹭鹭餐厅,季琦组了个局。
他拉来了时任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梁建章、德意志银行高管沈南鹏、以及在旅游行业浸淫多年的上海旅行社总经理范敏。四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他们四人也在互联网江湖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号——“携程四君子”。
(从左到右依次为:梁建章、季琦、沈南鹏、范敏)
1999年10月底,携程旅游网正式上线。
三次创业之旅 彼岸都是纳斯达克
在分析了携程的收入构成后,季琦发现,定团业务和卖机票都无法为网站带来持续收入,与两者相比,新兴的酒店预订业务仿佛更像是一片蓝海:业务上线仅短短三个月,预定酒店用户已达到15万,占了总收入的80%。
酒店预订业务自此被季琦锁定为公司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他开始有计划地吸纳全国订房业务中的优秀团队,2000年11月,携程收购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订房中心——现代运通,成为中国最大的宾馆分销商。
至此,携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网络信息服务供应商,而是订房产品与信息提供并举。这个战略转向也被认为是携程此后快速发展并奠定其行业头部地位的关键一招。
业务量的成倍增长,印证了公司战略转型的正确。创业30个月后,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成为继新浪、搜狐、网易之后的又一个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中国公司。
携程风头正盛,季琦却抽身而退。
对于创业者来说,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他们的身份是创造者;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他们的身份是改良者。总之,他们探索与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止。
季琦发现,在携程的订房业务中,散客旅游偏向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舒适享受型酒店并不讨好。
比如金陵路上的经济型酒店“新亚之星”,其预定和销售量都名列前茅;再比如锦江之星,甚至都看不上携程的渠道。
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这一新点子开始在季琦的脑中生根发芽。
虽说季琦对衣服要求不高——最普通的黑T和牛仔裤是他的常见搭配,但做起事来可谓一丝不苟。
为了做好经济型酒店,他拿着一把尺子、一个本子和一个相机,把上海和宁波两地的每家锦江之星都住了个遍。每开一间房,他都要干三件事:拍照、聊天、量尺寸。拍房间、卫生间的结构设计;和值班经理、保洁阿姨聊聊客源资料和成本结构;再量量床、门的长宽高。
一套流程重复千遍,季琦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经济型酒店房间要紧凑,公共面积要少;客房布置要简洁实用,打造“普通老百姓都住得起”的酒店形象。
2002年6月,季琦与国企首旅集团达成合作,“如家快捷酒店”正式成立。7月,第一家如家快捷酒店在北京燕莎开业。
依托携程庞大的订房网络和运营能力,借鉴携程的会员制,不到半年,如家的利润率就稳定在了20%左右,成为了人们商旅出差的首选项。
2006上半年,如家的净利润达到2725万元。同年10月,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也构成季琦传奇人生中的第二次上市经历。
但就在此时,传闻称季琦被创业伙伴驱逐出局,甚至签下“两年内不得从事经济连锁酒店行业”的竞业协议。
不过后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季琦表示自己离开如家的原因,“并非是为争夺公司控制权,也不是为了股份等经济利益,而是挑战自我,找到可以让自己终生从事的事业。”
离开严肃正经的商业圈,生活中的季琦喜欢登山、看二战电影。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不断的攀登与交锋才是让他感到愉悦的方式。
2005年,竞业协议已过,季琦重新杀回酒店业,创办华住集团的前身——汉庭连锁酒店。2010年3月26日,既意外又不意外地,44岁的季琦带领汉庭酒店集团再次赴美纳斯达克,第三次敲响上市之钟。
千城万店 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携程两年,如家三年,都没能拦住季琦的脚步,但到汉庭这里,季琦却有意停住,并向深处走去。
曾有人问,连续三次创业,为什么在此时打住了?
季琦回答说:“在做携程和如家的时候,我时值年盛,满腔热情地关注上市、股价、业绩、预算这些东西。现在我真心地希望能从一个连续创业者,沉淀、蜕变成一个百年企业的缔造者。我想专注在酒店行业上,脚踏实地把汉庭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2012年,汉庭正式更名为“华住”,取“中华住宿”之意,目的就是要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酒店集团。
看上去,季琦的心态比年轻时候“稳了”,但实际上他的脚步更“快了”。
在去年12月举办的华住世界大会上,季琦就表示华住不能仅限于一线城市,还要往下沉,“要下沉到三四线,要布局到五环外”。他还确定了华住的下一步目标:“万家灯”,千城万店,把汉庭开到中国的每一个县城。
即便在今年疫情期间,华住仍旧保持着逆势开店的扩张节奏,根据华住最新季度的财报,二季度净增234家酒店,并另有2375家酒店正在筹备中。
相比一己之力苦苦开店扩张,直接引入外部力量无疑是更省时省力的做法。
2014年,华住与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为其带来了宜必思、诺富特、美居等中高端品牌;
2017年,华住以36.5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桔子水晶酒店集团100%股权;
2018年,以近4.63亿元收购北京青普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同程旅游合计持有的花间堂71.2%的股权;
2019年,华住的收购脚步迈出国门,去年11月,通过位于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完成了对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德意志酒店集团(简称“DH”)100%股权收购协议的签署。
值得注意的是,除酒店外,华住联合光大安石在去年5月成立了“安住此间”,共同发起设立泛居住地产投资基金,专项投资于中国境内的酒店及公寓等居住类不动产物业。
至此,季琦围绕泛居住生态打造的商业版图逐渐成型。
(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品牌)
华住现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团。从创业到守业,季琦也在此中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创办携程是为了改善生活,实现财务自由;创办如家,就是为了融资、上市。
但对华住来说,“酒店业的发展不应该是这样,不仅仅是成为胜者,而是伟大的长跑者。”
《艾问人物》认为,商海浮沉二十载,知命之年的季琦已看过世间太多故事。或许对他而言,他最期待的正是他在博客中写下的那句话:“我会平淡从容地说我这一生过得非常有意思,过了我想过的一生”。
END
作者:夏天
编辑:杨洁琳
图片:万姗红
艾问人物,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