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中国人被杀:日本本土历史上曾发生的排华事件
9月5日,“关东大地震中国人受难者追悼会”在日本东京大岛文化中心举行,沉痛悼念98年前在 “东瀛惨案”中被屠杀的近800名华工。
关东大地震被屠杀华工追悼实行委员会、日本学者、议员和中日友好人士50多人参加了该线下悼念仪式。
受新冠疫情影响,受害者遗属无法赴日悼念,主办方特意举行了线上会议,与遗属同时致以哀思。
日本本土竟然也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排华恶历史?还是第一次听说。鲜为人知啊。
事件发生在98年前。
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一带发生了里氏7.9级地震,史称“关东大地震”,造成了超过10万人死伤。
天灾之下,日本排外主义暴徒却趁此混乱之际煽动排外情绪,制造借口屠杀旅日的中国、朝鲜劳工,制造了一场“人祸”。
据现存的名单记录,近800名华工和6000多名朝鲜劳工被残忍屠杀,“五四运动”的先驱人物、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吉林人)也惨遭杀害。
1924年,当时的日本政府曾提出过赔偿方案,但因种种历史原因至今仍未得到落实,中国遗属难忘伤痛,至今仍致力寻求正义与公道。
木板上刻着被虐杀的同胞们的名字
“关东大地震被屠杀中国遇难者追悼会”发起人如下:
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花冈和平基金管理会委员会委员长田中宏
惠泉女学园大学名誉教授内海爱子
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事务局长川见一仁
东史郎支援会事务局长山内小夜子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代表林伯耀等。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赠花
近年,日本极右势力又有逐渐抬头的趋势,“关东大地震中国人受难者追悼会”发起人希望借追悼会回溯历史,让中华劳工无故被屠杀的史实被更多的日本人知道,以史为借鉴,促进友好与和平。
追悼会一开始,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田中宏先生便不客气地指出:日本最近两任首相菅义伟与安倍晋三,在执政过程中提及日本对周边国家造成的战争伤害时避用“侵略”一词,有意回避历史的不负责行为。
现任首相菅义伟在2014年时任官房长官时点评被韩国和中国视为民族英雄、英雄人物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用了“恐怖分子”一词,严重伤害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中日韩三国的友好关系。
田中先生对在关东大地震中被屠杀的旅日华工、朝鲜劳工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呼吁日本应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东瀛惨案”中被屠杀者多为温州、青田籍旅日华工,受疫情影响遗属无法赴日悼念。
为寄托哀思,1923年关东大地震被屠杀华工温州遗属联谊会制作了“东瀛惨案”视频,重现当年历史。
视频中遗属联谊会分别念完“关东大地震中国受害者”的名单,一个个名字被带着温州或福建口音念出,遗属们像在隔空温柔地呼唤亲人,希望他们灵魂安息。
由于遗属无法到场,志愿者朱弘先生代读了王希天烈士遗属王旗女士的来信,王希天烈士乃是周总理留日的前辈,信中王旗女士回顾了祖父王希天探索救国救民的一生:
王希天烈士为寻求救国之路而东渡日本留学,期间曾组织留日学生声援国内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日期间创建中国劳动同胞共济会以救助同胞。
关东大地震中王希天烈士虽幸存,听闻日本军队趁地震之机虐杀华工的暴行后,他为揭露这一非人惨案的真相、为同胞寻求奔走时,却惨遭日本军队屠杀,年仅27岁。
王旗女士表达了对祖父为国为同胞而奉献了一生的尊敬与自豪之情,对常年从事王希天研究工作的专家及本次追悼会的主办方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王旗女士表示,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期望能唤起后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祝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让世界和平与安宁。
温州华工遗属周松权先生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先生的侄女田伟女士,分别代读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被屠杀华工温州遗属联谊会、福建遗属联谊会的来信。
信中除了对先人的哀思哀痛,更书写了对日本政府的四大要求:谢罪赔偿以及设立纪念馆,以告诉后人吸取教训珍惜和平。
东京都江东区议会议员中村正子发表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肺腑之词↓↓↓:
听遗属念出先人的名字令我十分痛心,生我育我的大岛是98年前数百名中国人仅因仅因‘中国人’这一身份就无辜被屠杀的场所,而如今多数住民却都不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屠杀惨剧。
政府还曾试图隐瞒这一史实,无法真诚面对过去也导致了今天的日本政治问题,没能吸取关东大地震中侵害人权的悲惨教训。
导致2016年熊本地震再次出现歧视外国人事件、今年出入国管理局内斯里兰卡女性惨死问题,东京都知事小池更是接连5年都未再向朝鲜人追悼会发悼文。
关东大地震很快将迎来100周年,中村女士更是表达了她的坚定决心:“要在100周年来临之前让日本政府承认关东大地震中的虐杀事件、谢罪并赔偿,必须让后人知道这一事实,避免重蹈覆辙。”
横浜亚洲论坛代表吉池俊子,回顾了她多年走访现旅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当年被日军屠杀的遗属的经历,说:
“每一次采访受害者都会得知新的历史事实,意识到日本当年造成的罪行。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了,但受害者问题依然未解决,只要日本一天未诚心诚意谢罪,就有军国主义再复活的可能。对日本人而言,不知道历史也是‘加害’行为的一种。”
她强调传递与让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继承与发展村山首相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先生,强烈批判日本政府多年来对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朝鲜劳工无辜惨遭屠杀事件的回避与不负态度,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
本次追悼会发起人之一的82岁高龄老华侨林伯耀先生说:
为了不忘历史,为了向中日两国传达历史的真相,阻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关东大地震前后日本社会对华工的排斥情绪与类似屠杀事件的研究,考察了相关历史资料及证言。
他研究证实,早在关东大地震前日本横滨高岛町、子安町等多地曾发生过类似的日本人排斥和暴力加害中国人的事件,发起此类行为有日本排外主义者、工人、警察等人,1922年至1923年8月期间日本政府也曾多次遣返中国劳工。
日本社会至上而下都充斥对中国人的排斥与仇恨情绪,导致了后来800多名华工被无端虐杀(仅东京都大岛町就有400人)。
林伯耀先生表示,关东大地震100周年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检证历史、向日本社会传递历史真相,日本民众以历史为基础吸取教训,中日两国才能建立真正的中日友好和平。
除了考证历史之外,林伯耀老先生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对关东大地震受害者遗属的帮助工作中。
《每日新闻》与《神奈川新闻》报道
在关东大地震中,有一位叫陈善庆的行商人遭受到自警团的暴行,四肢均被打断,陈姓华工的日本人妻子誓不放弃希望,从尸山中将奄奄一息的他背回救治,又带着他回到中国福建家乡。
她的坚定情谊感动了福建当地无数人,当地人以日语发音中的ネエさん(姐姐)亲昵地称呼她,后来陈善庆因为不能劳动养家而绝望自杀,隔年ネエさん也追随丈夫仙去。
ネエさん的后人希望她能魂归故里,不过由于不知晓她真名而无从下手。
林伯耀先生得知此事后,便着手帮忙,搭新干线到日本横滨请求当地警方协助调查ネエさん的真实姓名与日本出生地。
他的赤诚之意感动了日本媒体,9月《每日新闻》与《神奈川新闻》分别大幅报道了林先生的暖心善举。
日本学者木野村间一郎,对林伯耀先生的发言作出了评论,肯定了当时日本社会内部对中国人存在的排斥情绪,并肯定了林伯耀发言中引用的“日本武士道教育(杀人教育)是虐杀事件的起因之一”。
木野村间一郎指出:作为日本精神与道德象征的「武士道」精神,事实上是近代日本为正当化‘侵略战争’而发明的产物,除了东京大岛外,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也有无数中国人遭到虐杀。
他认为,这一历史也必须也被人知道,中国遗属的愤怒与悲痛情绪需要传递给日本社会,了解历史才真正做到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惠泉女学园大学名誉教授内海爱子,发表了闭会致辞。她总结道:要善用新时代科技与新媒体方式让更多的日本年轻人了解历史,更多的人共享真实的历史,才能真正促进新时代的中日和平。
追悼会结束后,众人步行前往当年旅日侨胞王希天烈士的遇害现场——逆井桥。
1914年秋,王希天为探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周恩来交流,并建立起深厚友情。
1918年5月,他与周恩来、李达、邓中夏、许德珩、吴伯涛等人,倡导发起反帝爱国的“拒约运动”,首开留日学生民主革命斗争之先河。
同年5月,王希天积极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并以代表身份先期归国,会晤北大学生代表邓中夏、许德珩,共同将京、津、沪的“拒约请愿”斗争推向高潮。
绘画作品《东瀛大屠杀-华人惨遭屠杀》(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张玉彪)
1919年,王希天在日本名古屋八高深造期间,组织留日学生声援国内“五四运动”,被日本当局视为“排日巨魁”、“社会主义分子”。
同年底,王希天毅然弃学从事华工救济事业,开始探索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1922年,王希天创建“中華民国僑日共済会”,被推选为会长,成为深受侨日同胞拥戴的领袖人物。
1923年,在日本大地震期间,王希天以身涉险,舍身寻访罹难华工下落,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秘密逮捕并在逆井桥河边附近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
田伟女士献唱《九一八》悼念亡灵。(田伟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著名戏剧家田汉的侄女)
与会者合照
关东大地震朝鲜人・中国人屠杀事件,截止至今已经近100年了,当年的事件的参与者审判、赔偿问题遗留到现在依然悬而未决。
并且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在教科书中删除殖民、侵略史实等的历史倒车行为,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2013年以来,在日本友好人士协助下,多名中国受害者遗属连续6年赴日参加相关悼念活动,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历史,早日给受害者及遗属作出一个应有的交代。
今年因疫情的影响再次无缘赴日,但“关东大地震被屠杀中国遇难者追悼会”主办方与华工遗属的举办追悼会决心与哀思都不会变,坚决表示今后这样的活动还要继续进行。
“关东大地震中国人受难者98周年追悼会”的发起人及与会的中日友好人士纷纷表示:在关东大地震100周年来临前必将努力向中日两国传递真实的历史,还逝去的同胞们公平与正义,推动两国人民以史为鉴,力筑中日友好。
来源:旅日侨网
(发布:东亚信息网,编辑/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