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说起来,现如今大部分工作都需要职业考试,只有你考试通过,相关机构颁发给你证书,你才具备资格上岗!
可说来也奇怪,难道“家长”不是一种职业吗?既然有“全职妈妈”和“全职爸爸”的称呼,“家长”上岗竟然还不需要考试,这着实太可怕了!
孩子落后如何逆袭?只会呵斥、殴打的家长已过时
辉夜是一名31岁的宝妈,她的女儿月月刚上二年级,每次考试都会获得班级前三名,这也令辉夜内心十分骄傲!
然而,中国人都有个习惯,那就是“假谦虚”,辉夜也不例外!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听到月月的成绩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可辉夜却笑着摆摆手:
“不行不行,还差得远呢!”
兜妈心里寻思,难道这位宝妈是《网球王子》中越前龙马的粉丝?
后来,月月有一次没考好,竟然跌出了班级前十,辉夜非常生气,就呵斥了她一顿。
没想到月月却顶嘴道:“反正我成绩好时,你也从来没有夸过我!好坏与否,有什么区别!我不想上学了,我要跟奶奶回乡下种地去!”
月月说出这句话的后果可想而知……
作为孩子,当然会有失误的时候!当孩子落后、失败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呵斥”、“殴打”,而是鼓励、支持与引导!
当然,月月考试失败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之一就是没有得到父母的正面评价,这也导致她觉得自己的存在感不强。
芬兰作家本•富尔曼的著作《孩子,你很重要》中,就倡导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孩子们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力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成长之路了。
同样是妈妈,小乔的教育方式就跟辉夜有着“天壤之别”。她的儿子阿杰第一次考班级第一的时候,小乔就夸赞孩子:
“儿子,你平时努力的时间没有白费,妈妈替你骄傲!”
听到妈妈的夸赞,阿杰非常高兴,于是小家伙越来越喜欢去学校学习,就像汽车中的发动机,总是有耗不尽的油,每天都在期盼着学校的考试与老师的评测。
在这种心境下,阿杰的成绩一直稳固在班级第一名,直到最近一次,阿杰发挥失常,才排在第五名。
第五名,按理来说也是个好成绩。但阿杰对自己很不满意,一时竟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想让小乔给他办退学。
这时候,小乔对阿杰说道,“孩子,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啊!这样,你以前的努力与成功不就烟消云散了?不要气馁,妈妈相信你!”
听到妈妈的话,阿杰重新树立起信心,果不其然在下次考试中又重登第一名的宝座!
为什么阿杰会陷入“成功循环”,月月却没有走出“失败的深渊”?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我们不妨了解下这个概念——“胜利者效应”。
灵魂拷问——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胜利者效应”,顾名思义就是胜利者更容易获得胜利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称为强者恒强。
如果说古代世界的三大军事家是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和成吉思汗的话,那么近代历史上只有一人可以享有这种美誉,那就是“小个子”拿破仑。
拿破仑号称“常胜将军”,20年无一败绩,35岁就登顶法国皇帝,如果不是20年常胜的军事生涯让他放松警惕,世界上可能没有“滑铁卢之说”。
拿破仑是军事奇才,他第一次获得胜利后,信心爆棚,这也导致他愈战愈勇,这正是“胜利者效应”的影响。
那么,“胜利者效应”有没有科学依据?
2017年7月14日上线的《科学》刊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学的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胜利者效应”的存在,即大脑中存在一条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
这条神经环路决定着: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后面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
由此可见,阿杰考试成绩优异,得到小乔的鼓励后,越来越爱学习,再也不怕考试带来的压力;月月考试成绩优异,可是没有得到辉夜的鼓励,这也导致她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没有动力,成绩一落千丈。
换个词汇来形容的话,月月就是“习得者无助”,经历失败的人还会再次失败,最后一蹶不振。
譬如,我们用部分奶爸比较感兴趣的LOL比赛来举例。
2020年,V5战队经历了一个灰色的春季赛,他们连续16连败,创造了LPL赛区史上最差战绩。
这就是“习得者无助”的典型例子,经历失败就会陷入“失败循环”。
我们再反观夏季赛的TES战队,目前未尝败绩,七连胜领跑积分榜,这就是“胜利者效应”。
“胜利者效应”名字由何得来?
2011年,著名教授胡海岚引入“钻管测试”来研究小鼠的等级地位:在一段只能让一只小鼠经过的玻璃管道中,两只小鼠狭路相逢,一场较量在所难免!
优势者会在30秒内将对方推出管道,等级高低就可以一目了然。
研究过程中发现,胜利的老鼠脑内侧前额叶的脑区非常活跃,情绪高涨,随时处于战斗准备。
这时候,科学家定向增强内侧前额叶脑区的突触强度,劣势的小鼠就犹如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勇气倍增、力大无穷,成功逆袭!
当这只劣势小鼠成功逆袭6次或更多次时,就算离开科学家的“场外帮助”,也可以实现逆袭!而成功经历不足6次的小鼠,会重新恢复到劣势地位。
这种先前胜负经历影响后续比赛输赢的现象,恰好体现了心理学中的“胜利者效应”。
“胜利者效应”对孩子有何影响?
1.“胜利者效应”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胜利者效应”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只要他们成功的次数足够多,无论任何考试,他们都会把压力化为动力。
有些学生就习惯挑考场,他们在某个考场待久了,一旦被分到其他考场时,就会觉得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担心发挥变差。
某种程度而言,这种孩子并不具备“胜利者效应”,其实只要孩子成功次数足够多,他们面对任何考场都会游刃有余,没有“惧怕”二字。
譬如日本著名轻小说《刀剑神域》中,男主角桐人在VR游戏《Sword Art Online》中是bug般存在,鲜无敌手,这也导致他在其他虚拟游戏《ALO》、《GGO》和《UW》中也是大佬级别。
正是“胜利者效应”,才让桐人更从容地面对新的VR游戏,就算是新环境,他成功的概率依旧很高。
2.“胜利者效应”帮助孩子敢于尝试
没有孩子愿意品尝失败的滋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孩子都想做一名赢家。
当孩子品尝到胜利的滋味时,他们就会更加富有冒险精神,面对任何挫折都敢于尝试。
可是,孩子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后,如果没有家长的鼓励与引导,孩子本身性格又比较脆弱时,这可能导致他们不敢再去尝试,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带来的打击,他们不想再做输家。
由香港导演王晶执导、周润发、刘德华领衔主演的电影《赌神》中,因赌术精湛闻名于世的赌神高进,就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换言之,高进从来没有在正式比赛中输过。
正因于此,高进敢于接受日本名人上山的邀请,和新加坡赌王陈金城在牌桌上决战。
所以,“胜利者效应”会让孩子更加勇于尝试未知的困难,每一次尝试都代表一次新的挑战,这也可以帮助孩子突破自己的极限,成为永远的“胜利者”。
3.“胜利者效应”帮助孩子更具备成就感
我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句话其实也是掩盖自己不足之处的“防甲”,只能起到安慰效果罢了。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岂不更棒?
“胜利者效应”会让孩子陷入“成功循环”,这正好可以帮助孩子具备成就感,当孩子具备成就感时,往往会更加自信,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而成功对孩子更有帮助。
所以,“胜利者效应”和成就感互相成就彼此,共同帮助孩子迈向成功之路。
家长如何利用“胜利者效应”帮孩子成功?
1.鼓励、支持、引导孩子
孩子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咒骂、甚至殴打,那只会对孩子起反作用。
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就指出,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
如果妈妈的榜样就是指责孩子,那么孩子未来也可能会指责自己的孩子。
月月和阿杰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成绩优秀的孩子,两位妈妈的不同做法,导致他们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
所以,孩子落后、失败的时候,家长要鼓励、支持与引导孩子!
譬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跟孩子一起总结经验,重拾自信心,帮助孩子再次面对挑战,勇于向前。
2.帮助孩子强化好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过多数家长都不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长,自然也不懂得帮助孩子把特长发挥到极致,这未免有些讽刺。
Tfboys“三小只”之一的易烊千玺,2岁起就上了10多个培训班,在这些培训班中,妈妈和老师都发现了易烊千玺的舞蹈天分,这才让易烊千玺专门练习舞蹈,最终使舞蹈成为易烊千玺最拿得出手的才艺。
3.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帮助孩子直面失败
有些孩子一直在失败,没有经历过一次成功。家长这时要做的不仅仅是鼓励,还有帮助孩子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帮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
王健林不是说过一句话?“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孩子原来班级里排第30名,家长就可以帮助把目标定到25名,这就可以增加孩子成功的概率。
只要孩子多经历几次成功,他们就会达到“胜利者效应”,陷入“成功循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可能会重新经历失败,家长也要帮助孩子直面失败,别被困难打倒。
所以,家长要运用这3种方法旁敲侧击孩子,这样“胜利者效应”才会出现哦!
兜妈寄语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懂得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归因,反而只会抱怨。
各位家长,要学会巧用“胜利者效应”旁敲侧击,这样娃才只会“成功循环”,成功逆袭哦!
我是兜妈,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