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马来丛林到巴丹半岛,1942年东南亚的美英联军为何屡战屡败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大幕。同时,日本陆军也在海军的支援下发起了对于东南亚美英军队的大规模作战,意图彻底占据美英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这场战争长达五个月,日本军队只用了二十五万人就将整个东南亚全部收入囊中。而向来号称精锐的美英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屡战屡败,节节后撤。无论是马来亚的丛林中,还是巴丹半岛的堡垒内,西方军队完全没有占到半分便宜。就连日后赫赫有名的美军上将麦克阿瑟,在当时的东南亚也是败仗连连,后来单人匹马狼狈逃回了美国。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残酷的太平洋战争


战火纷飞之中的东南亚

东南亚是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枢纽,物产丰富,军事地位险要。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美国都相继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一些地区还直接成为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建起了总督府。在二战爆发前后,日本对于这一地区就已经是垂涎三尺。据《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

“自昭和15年(1940年)夏季起,南进论突然抬头,其主要目标当然是荷属东印度。日本如果想以武力达到目的,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就是马尼拉和新加坡。马尼拉和新加坡分别是美国和英国在远东的政略和战略上的根据地。

当日本向荷属东印度扩张时,最好是能在战略上突破美英势力的薄弱环节,在政略上把对手限定为荷兰一国。可是当时荷兰政府已流亡伦敦,英荷形成一体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施展策略进行离间是绝对不可能的。问题是美英的关系。”

自此之后,美英荷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绊脚石,要想侵吞整个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大米等资源,就必须要彻底击溃上述三国在这里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从当时的国际情势看来,希特勒在欧洲势如破竹。截止到1941年初,大半个欧洲已经在希特勒的掌握之中,孤悬海外的英国也已经被德国一次次的空袭轰炸得千疮百孔。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希特勒击败英国只是时间问题。而荷兰王室也已经被希特勒驱赶到了英国,组成了一个流亡政府。在东南亚实际上只有总督和地方驻军将领,仅仅只能依附于美英的势力惨淡经营。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日本才敢打起东南亚的主意。在当时美国已经对日本采取了贸易禁运,打击了日本的工业和金融业。美日之间必有一战的苗头已经显现,所以当天皇做出了战争决定后,日本军部就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而且从整体战略上看来,偷袭珍珠港也可以解释为尽力瘫痪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能力,为东南亚战役赢得更好的战略空间,以防止美军偷袭。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对于东南亚的各国军力部署情况就已经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在日本战前的军事会议上,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就曾经针对美英在东南亚的驻军给出了如下的具体数字:

“马来 陆军兵力约6-7万人,飞机约320架。菲律宾 陆军兵力约42000人,飞机约170架。 荷属东印度 陆军兵力约85000人,飞机约300架。缅甸 陆军兵力约35000人,飞机约60架。合计 陆军兵力约20余万人,飞机约850架。”

东南亚多由岛屿组成,所以美英军队被人为分割在了若干岛屿上。在战前,美国忽视了这一领域的防卫,英国本土也自顾不暇。所以,美英双方并没有派出大量的飞机驻防在当地。所以,在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同时,日本先遣队就已经在马来半岛的宋卡和北大年无声无息地完成了登陆。同时,日本军队开始猛攻马来半岛的哥打巴鲁,在海军、陆军与航空力量的三维打击之下,仅仅只用了一天就攻下了这座城市同时也基本瘫痪了马来方面的航空力量。

二战中的丛林战


在此之后的新加坡作战和吉隆坡战役之中,山下奉文率领的军队在重型炮火的掩护下猛攻坚城。英军在当地的驻军虽然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弹药,可是他们的战争意志却在逐渐的瓦解中。根据日本人辻政信所著的《日军新加坡作战之回顾》记载:

“在战争爆发之前,英军在马来亚的兵力据判断计有正规部队五至六个旅以及义勇部队两个旅。后来在一月底从战俘审讯中所得情报修正了此项判断。英军在新加坡部队据信系以下列各单位组成:(1)第三军团(辖第九及第十一两师),由于战斗伤亡及被俘损失,兵力降低大约二分之一;

(2)澳军第八师(辖两旅及第四团第二机枪营),因伤亡及被俘损失,兵力的减低至三分之二;

(3)第五十三及五十四英印旅被歼灭;

(4)英军第十八师(辖第五十四及五十五旅);

(5)从印度调来增援新锐部队约一个旅;

(6)大约有两个旅为马来及华人(土生)义勇军部队。这些单位合计约为两个师的兵力,而实际能作战的兵力约为30000人(可是真正能作战的兵力约为日方判断的两倍)。”

这些战争损失在不断消磨瓦解长期偏安于东南亚的英国军队,加上这一地区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硝烟已经逐渐远离了这支部队,所以他们的斗志远没有日军坚定。最后,1942年2月15日,英军司令官帕西瓦尔中将确认英军无条件投降,并在《关于投降的答复书》上签了字。


新加坡的位置


美军治下的菲律宾马尼拉和巴丹半岛的情况也是如此。美军长期以要塞堡垒巩固防线,但是这些要塞在日本军队的大炮之下似乎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日本当时有一种甲臼炮非常先进。据资料记载:

“甲臼炮浑名“无弹”(无炮弹)炮,弹头具有陆军最大的300毫米重炮弹的同样破坏力,由50名士兵分解扛运,可在敌前30分钟内组装发射,是重炮级袭击武器。”

在这种大炮的轰击之下,要塞的防御力被大大削弱。当时的麦克阿瑟担任美军远东军司令,他在战争初期对于战争发展情势有很大的误判,致使菲律宾的美国空军几乎完全被日本消灭,这就使得菲律宾战局在开战伊始就陷入不利态势。1942年1月,日本就进入了马尼拉,随后猛攻当时麦克阿瑟固守的菲律宾巴丹半岛。据史料记载:

“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撤离。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在5月7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就这样不到半年的时间,英国人经营了一个多世纪的狮城新加坡和美国人的核心要塞菲律宾全部被日本人侵吞。美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的失败重创了当地抵御日本的民心士气,很快整个东南亚都被日军悍然占据。盟军对抗日本法西斯的前线也转移到了澳洲和太平洋岛屿之上,新一轮的争夺随即展开。

威风八面的麦克阿瑟也曾经被日本打得落荒而逃


为何一向强悍的美英军队在东南亚屡战屡败

首先,长期积压的民族矛盾和殖民政权的非正义性在这一阶段彻底爆发。众所周知,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势力就利用坚船利炮瓜分世界,很多原本独立的国家和地区都被他们纳入了殖民体系之中。他们建立自己的法律,掠夺当地的资源,甚至实行血腥的镇压统治。更重要的是,这些殖民地的总督和各行政要员无一例外都是由西方白人来充任,本地人是处于被奴役和压迫的地位。而军队之中,虽然有大量的当地人被招募入伍,可是战斗力疲弱,装备落后。仅仅在马来亚和菲律宾地区的驻军中据资料记载有:

“马来亚:英国兵,7个大队为骨干,11000人。印度兵30000-35000人,澳洲兵20000-25000人,马来兵和义勇军约30000人。

菲律宾,正规军42000人,美国人和当地人各半。海军陆战队900人,全部是美国人。菲律宾国防军120000人,全部是当地人。”

可见在这场战争中,当地民众的数量是占了绝大多数的。这些人长期都在英国和美国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很有可能就是瓦解战斗力的最主要因素。

英国殖民地图


其次,英美军队误判形势。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就已经预测到了可能日本要对菲律宾下手。在1941年12月初,麦克阿瑟将军接到了来自白宫的一份秘密电文。据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中提及:

“对日谈判实际上已经结束,日本政府重新提出继续和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日方未来之行动难以预料,但敌对行动随时可能发生。如果敌对行动不可、不可避免,美国希望让日本首先公开采取行动。不应把这项政策理解为要你坐以待毙、被动挨打。”

这份电文很明显就是要提醒麦克阿瑟,日本很有可能会攻打菲律宾等地,希望他做好准备。而且,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当天,根据约翰托兰的记述: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大呼:“天啊!这怎么会呢。应该是菲律宾才对!”这说明在美国的高层早就有所预测,日本会攻击菲律宾,可是却没有提供给菲律宾足够的战略支持。包括当时身处菲律宾的麦克阿瑟都低估了日本人的力量和速度,以至于日本很快就瓦解了菲律宾的航空力量。没有了飞机的掩护,美军只能是躲在要塞中,毫无作为可言。


珍珠港事件


而英国方面也是如此,英国在东南亚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可是防备却很疏松。也许是在他们的意识中,这附近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对手可言。据资料记载:

“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温斯顿·丘吉尔还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可惜的是,这个海军基地并没有任何战舰。英国的策略是将英国皇家海军全部驻扎在欧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时才遣航过来。”

但事实证明,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没有时间赶来了。仅仅依靠英国东洋舰队的战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根本就无法战胜日本海军,作为主要战力的威尔士亲王号在开战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2月10日就在日本海军的猛攻之下沉没。据战后的丘吉尔回忆:

“10日那天,我在开文件箱时,床边电话铃响了。那是军令部长打来的。他的声音不同往常,象在咳嗽,又象在扼制涌上心头的某种感情,最初听不清楚。‘先生,我必须报告一个消息,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都被日军击沉了——大概是被飞机击沉的。指挥官汤姆·菲利普斯淹死了。’‘是这样吗?’‘毫无怀疑余地。’于是我把话筒放下了。幸亏是我一个人。在整个战争期间,我没有受到过比这更直接的打击。”

就是这样的战略误判最终葬送了盟军在东南亚的最初部署和军事战力,日本以很小的伤亡代价就取得了东南亚作战的胜利。整个东南亚的资源和军事位置都进入了日本的口袋与版图之中,更重要的是如果日本继续向西发展就可能会穿过印度洋与欧洲法西斯在北非会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


第三,盟军缺乏后援,无法面对日本陆海军的协同作战和立体打击。在珍珠港之后,美军的太平洋力量的确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以至于在近半年的时间内都无法为东南亚战局提供像样的支援。而日本方面,长期以来互相敌视的陆军和海军竟然在东南亚作战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协同作战,而且配合默契。海军的炮火和陆军的炮火合兵一处,在一些港口城市中进行联合打击。加上航空兵的猛烈轰炸,东南亚的很多城市都成为了废墟。而盟军完全没有后援可言,泗水海战之后,英美荷澳四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来自海上的支援和炮火掩护已经彻底烟消云散。所以,连麦克阿瑟这样的将军都选择了狼狈逃离战场。最终,美丽的东南亚彻底落入了日寇的手中。

东南亚战役之中盟军溃败对于后世的影响

在东南亚战役后,由于盟军溃败,很多的军人都成为了日本的俘虏。在日本法西斯的残酷统治之下他们忍受着非人的待遇。臭名昭著的“死亡行军”就发生在太平洋战后的巴丹半岛上。这场战役中有近八万人投降,据资料记载:

“日军下令美菲所有被俘人员做长距离徒步行军,从巴丹半岛的马利维尔斯奔向位于圣费尔南多的俘虏营,行程长达一百二十公里。此时正值炎夏,病疫流行,粮食又缺乏,日军对战俘更是恣意虐杀,等到达目的地时,死伤人数竟达二万五千余人。”

这完全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忍暴行,毫无人道可言。这种疯狂的行为也招来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公开挞伐,盟军内部更是对于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其中尤其以澳大利亚最为深刻,在新加坡之战中有近万人的澳大利亚军队投降,遭到了日军残酷的折磨。在胜利之后,澳大利亚不仅强烈要求审判日本天皇,而且提交了大量的战犯名单。很多日本战犯也是因此才受到了彻底的清算,曾经的“马来亚之虎”山下奉文也在马尼拉被处死,真可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东京审判


综上所述,由于美国和英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在东南亚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而且当中的民族矛盾复杂,军心士气受挫。加上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的太平洋作战力量元气大伤,无法为东南亚提供有效的支援。所以,在东南亚战争之中美英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全部投降。但是,猖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东南亚战争前后犯下的战争罪行也在战后受到了全面的清算,为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