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还有多远?

在流浪地球以前我们普通观众大概不会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差距实在太大,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但是流浪地球的成功却大大提高了我们期待的水位,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重工业电影赶上甚至超过好莱坞的可能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赶超别人,首先就要清楚彼此的差距在哪里,进而逐步去缩短这个差距。

好莱坞制作一部电影的流程,基本分为5个阶段:宣布立项(发展阶段)(剧本制作),前期制作,拍摄制作,后期制作,发行。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大致如下图。

好莱坞电影关键阶段平均时间表

在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发展阶段,在有了电影创意后,编剧将此创意写成一个简介。之后,形成一个25页至30页的脚本。在编剧把剧本几经修改后,即可联系电影发行公司或者潜在投资人,主要电影制片公司,或者电影投资公司以寻求投资。好莱坞的各类型电影,平均制作周期为两年半,而重工业电影例如科幻片冒险片等需要的时间则更长,需要将近三年。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剧本制作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横扫全球的经典科幻电影阿凡达,其导演卡梅隆甚至从95年开始就已经在写剧本,到正式宣布立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阿凡达海报

《流浪地球》的剧本创作用了近3年,初稿达到上百万字,经历了50多稿的调整和修改。剧本创作团队邀请了4位中科院的科学家共同探讨。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而反观我们国内目前很多电影,其筹备期不过半年左右,短的甚至2,3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去制作剧本,可想而知写出的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当然我们不是说筹备时间越长越好,毕竟项目拖得越久胎死腹中的风险越高。我们要强调的是,剧本作为一部电影的基石,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匠人精神,而不是急功近利。所谓“匠人精神”要求电影制作者的关注点在于电影本身,只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而不是对于利益的追逐。

电影解忧杂货店

这是态度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硬实力上的差距。拿科幻电影来说,要创作出一部合格的科幻电影剧本,不仅需要扎实的关于剧本创作方面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相当的科学理论知识。在经典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诺兰对于电影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科学概念等等的阐述和理解,不输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就是说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出一批具备跨界能力的专业优秀编剧。想要写出一个好的科幻剧本,没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知识背景,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禁让人联想,倘若大刘刘慈欣具有专业编剧的能力,那能写出多么震撼的科幻剧本。

星际穿越科学原理揭秘电影

综上所述,在电影初期的剧本制作阶段,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主要在于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匠人精神和硬实力不足两方面。

第二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好莱坞平均周期146天)。前期制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将电影设计并规划完成,成立制片公司和制片办公室。由插画家和创作艺术家对整个制作计划进行视觉化,并制成分镜表。也会事先估计制片预算以控制拍摄电影所需要的花费。

制片人(Producer)将会雇用以下工作团队进行前制:

1.导演 Director - 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

2.助理导演(或称“副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AD) - 管理拍摄计划表,负责电影拍摄的其他工作后勤协调部份。

3.演员导演 Casting Director - 负责寻找适合剧本的演员。通常都需要进行演员的试镜。主要角色必须很慎重的选择,通常都依据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来决定。

4.场地管理 Location Manager - 必须寻找和管理电影的拍摄地点。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环境下拍摄,例如制片厂的摄影棚(Sound Stage);偶尔有必须在室外拍摄的部份,就必须出外景。

5.制片经理 Production Manager - 管理制作预算和制作计划,也必须代表制片办公室,向制片厂的行政部门或财务部门报告电影拍摄的状况。

6.摄影指导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DOP) / Cinematographer - 负责电影的摄影部份,必须和导演、音效指导(DOA)和助理导演(AD)合作。

7.艺术指导 Art Director - 负责管理艺术部门,要进行拍摄场景的搭设、服装设计,以及提供化妆和发型的服务。

8.制作设计 Production Designer - 建立拍摄场景、服装、化妆和发型的的视觉外观和整体气氛、感觉。和艺术指导一起进行这些东西的制作。

9.分镜插画家 Storyboard Artist - 负责绘制图片,来协助导演和制作设计指导与制作小组沟通彼此的构想。

10.音效指导 Director of Audiography (DOA) / Sound Director (SD) - 负责整部电影音效的部份,并必须和导演、DOP和AD合作。

11.音效设计 Sound Designer - 创作电影所需的新音效。

12.作曲家 Composer - 创作新音乐。

13.舞蹈指导 Choreographer - 创作并编出舞蹈和动作,通常是在音乐剧中使用。有些电影也会有“武术指导(Fight Choreographer)”。

这部分,以科幻电影来说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主要在于1.7.8.9。第7,8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质感和格局,这方面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并不大。其中第9项,最为繁琐复杂。对第1项也就是导演的个人能力和美术设计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包括想象力,美术能力,设计能力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导演和团队能画出怎样的分镜头就决定了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世界。比如我们能看到阿凡达里那个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就要求卡梅隆团队首先能设计出画出这样一个星球,后期的场景,美术,特效,才能照着这个模板去做。为什么你看到的纳美公主长这样,因为詹姆斯·卡梅隆觉得她应该长这样。

卡梅隆纳美公主设计手稿

星球大战的飞船分镜头图稿

星球大战飞船分镜手稿

黑泽明的分镜头

黑泽明分镜手稿

冯小刚1942的分镜头手稿,不愧是美工出生,跟油画儿似的。

冯小刚2014分镜手稿

郭帆流浪地球的行星发动机手稿

郭帆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手稿

我们经常在吐槽国内特效差,其实这跟导演和美术团队制作分镜头手稿或画面的创作能力也是有极大关系的。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导演也好团队也好,跟世界顶级水平相比,肯定还存在差距,但如果和好莱坞平均水平来比较,差距其实是不大的。还有就是专注领域的不同,比如张艺谋导演,拍武侠是世界顶级的,但他却拍不了科幻,因为他心里没有那个科幻的世界,换过来说你要让诺兰来拍武侠,他也拍不了,因为他心中没有一个武侠的世界。流浪地球的郭帆曾在采访中说:“筹备环节中最艰难的是世界观展现,三百多人的概设团队和美术团队历经十五个月的设计、绘制、规划和搭建,最终将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真实呈现。”其困难繁琐程度可见一斑。

第三阶段:拍摄阶段(好莱坞平均耗时106天),在拍摄时电影已经被计划好了,一个大型好莱坞制片公司有多个团队为最终的电影拍摄镜头。每个团队称作一个单元,有多种类型的单元,包括:

主要单元由电影导演指挥,涉及到电影的主要演员。对白场景几乎总是由主要单元拍摄的。

次要单元是一个较小的剧组,任务是拍摄没有主演参与的场景。这些包括切换镜头、手部特写、远景等。他们由第二单元导演指挥,不过最终要遵循电影主要导演的指导。

模型单元拍摄微型情景,协助特效和视效。

特效单元拍摄特技、动作和特效元素,例如风和雨。

空中单元负责从空中拍摄,通常包括远景和驾驶片段的宽镜头。

视效单元拍摄在后期制作中可能需要的素材,如车牌和构件等。

在使用水下拍摄等专业设备时,可能需要其他单元。

在主要拍摄工作结束后,可能还会召回主演补拍或增拍镜头或场景。

我们所熟悉的绿幕拍摄,就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火星救援绿幕与电影对比

权利的游戏

权利的游戏特效后

权利的游戏特效前

权利的游戏特效前后

哈哈哈哈,前期拍摄还真是考验演员的演技啊。这个阶段就已经需要后期制作公司深度介入了。后期特效能做成什么样,跟绿幕期能拍出怎样的素材有直接关系。

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好莱坞平均耗时301天), 主要内容是影片编辑负责剪切影片,以及特效团队的后期特效制作。从时间表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跟剧本创作阶段是制作影片中耗时最长的两个阶段。对于重工业电影来说,后期制作的优劣在最后呈现出来的视效水准中占非常大的比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顶级的特效团队都在好莱坞的体系之内,包括鼎鼎大名的工业光魔,数字领域,维塔,FRAMESTORE等等,不胜枚举。而我们目前想要制作出超S级镜头,只能求助于这些好莱坞体系内的特效公司。

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排名

目前代表我们国家最高水准的特效团队有

天工异彩,代表作:《龙门飞甲》、《1942》、《星空》等。目前正在建立影视全流程,调色、音频、剪辑、视效、3D、DIT一条龙。

More VFX,广告起家,目前电影作品偏向剧情片、文艺片,代表:《催眠大师》、《万物生长》、《重返二十岁》,《流浪地球》等。

VHQ,新加坡VHQ集团北京分部,代表作:《九层妖塔》,从人员名单上来看,制作规模和人员架构也都趋于完善。

为什么我们国内自己做出来的特效总是不能令观众满意,我们普遍上都觉得主要是技术上不达标,但其实这可能是个误区。实际上我们国内的特效行业,虽然从技术上来说还达不到世界顶级水平,但是就现在来说,国外公司能做得了的绝大部分特效中国团队都是可以完成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特效会被贴上五毛标签?首先长期以来,我们拍得更多的是武侠,言情,战争,喜剧,这些电影都很少涉及特效,所以以前特效制作在中国电影制作人们心目中没有得到过重视,即使有电影需要用到特效,也是很小的比重,随便做一下能看得过去就好。然而,近年来,需要用到特效的电影越来越多,特效在电影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但因为以前用得少,绝大多数导演都不真正懂特效,也不知道CG真正的制作流程,这在实际项目中会导致大量的沟通问题,比如拍摄的时候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导致CG制作公司非常伤脑筋,甚至是根本没法进行;在好莱坞,很多时候在剧本敲定之后,就有特效总监这个职务,而在中国特效总监往往是在电影拍摄完成才会出现,所以首先在流程上就出了很大的问题。其次,资金限制,我们近年来看到很多电影,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愿意在特效上花钱,钱都花在了请流量演员,请明星上,最后剩下的钱哪还够做什么好特效?再次,给后期制作的时间很仓促,很多电影拍完之后就忙着上映,忙着回笼资金,好莱坞一个二维合成的特效镜头(大概3秒多的普通镜头)的平均周期是一到两个月,而某些中国电影一个镜头的平均制作周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综上所述,后期制作方面,我们跟好莱坞确实存在不小的技术差距,但这个差距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仅凭现在中国本土的特效团队我们也可以做出达到世界水准的特效。在努力缩短技术差距的同时,作为电影制作的主要负责人,如果想要做出好的特效,也需要对特效制作的流程和方法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深刻的意识到后期制作对于重工业电影的重要性,给后期制作足够的重视和时间,才能打磨出精良的作品。

流浪地球海报

最后阶段,发行。好莱坞之所以可以动辄投资十来个亿去拍摄一部电影,跟他们的电影能够在全球发行,积累大量资本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中国的电影目前海外发行量非常小,国内市场体量有限,让投资方投资十几个亿去拍一部电影,风险是非常高的。我们如果想要达到好莱坞那样平均半年出产一部大片的频率,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先为中国电影打开一个全球化市场。

最后补充一点,衍生品的开发销售,实际上很多好莱坞大电影来自电影票房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40%,而更大的利润来自电影衍生品的销售。衍生品销售体系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电影就是一个IP,而根据这个IP设计出来的衍生品,可以创造极大的商业价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星球大战》的授权衍生品在全球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中国现在几乎没有电影IP,假如流浪地球能够延续第一部的精良,完整的做一个系列出来,那么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个电影IP。想要资本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十几亿去投资一部中国电影,除了不断提高电影本身的品质树立起品牌之外,我们还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衍生品体系,才能保障良币的雪球效应。

中国电影要赶超好莱坞任重道远,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保持勇气,以中国电影现今的最高水平来讲,我们是没必要妄自菲薄的。要超越好莱坞,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具备匠人精神,专业能力精湛的电影人,也需要观众们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乐于为高品质影视买单。加油!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