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斯魔从早先一群精力充沛的少年成长为一支流行化的时尚摇滚组合,边缘化元素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就是芬兰》在Facebook上做了一项调查,让读者评一评他们最喜爱的芬兰乐队。以下便是根据成千上万踊跃的网友投票的结果列出的十大热门乐队排行榜。
自五十年代 letkajenkka 舞曲风靡一时开始(是真的,不信你自己谷歌搜索一下),不时有倍受欢迎的流行艺人从芬兰涌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过在过去的十来年里,越来越多芬兰乐队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各领风骚。
那些芬兰乐队行走江湖,各有拥趸,演出总是爆满。粉丝们积极踊跃,有重金属乐迷,也有独立摇滚爱好者,追随左右,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票数最高的几支乐队吧。
1. HIM (恶魔陛下)
图:Joonas Brandt以“爱情金属”自成一派的HIM是一支披着古典外衣的摇滚组合。主唱兼词曲作者维莱·瓦洛(Ville Valo)以颓废形象示人,却魅力独具,他麾下的整支组合推出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难忘的即兴作品。他们的形象是红丝绒帘幕与黑色电影风格的浪漫混搭,而他们的歌曲作品则精妙地探索了爱与死相交的晦暗朦胧的地带。活跃于乐坛20余年的恶魔陛下在2005年推出第五张专辑《暗光》(“Dark Light”)时已然成为全球巨星。在本文写作之时,他们正在忙于第八张专辑《胶带上的眼泪》(“Tears on Tape”)的制作。
2. Nightwish(夜愿)
图:Ville Juurikkala来自靠近俄罗斯边境、田园牧歌般的小镇基岱(Kitee),夜愿已经成为交响重金属流派的北欧之星,这一流派内的其他高手只能顶礼膜拜,不敢望其项背。他们的国际生涯要追溯到1999年的Wishmaster。该组合目前正计划数场世界巡演,全球各地舞台纷纷爆满,一票难求。乐队主心骨多马斯·霍洛巴伊宁(Tuomas Holopainen)一直是电影配乐的粉丝,他们的最新专辑Imaginaerum激发了同名电影的拍摄灵感,由该组合与芬兰导演思都伯·哈勒尤(Stobe Harju)合作完成。
3. The Rasmus (雷斯魔)
图:Hiroshi Manaka这一组合是由一群精力充沛的疯克摇滚(funk rocker)少年成长起来的,最终发展成为一支有品位的摇滚乐队,其黑暗元素恰到好处,令他们流行化的歌曲作品发散出魅惑的光芒。2004年时,走遍世界各地,从早到晚,你恐怕想不听见从收音机中传出《在阴影中》(“In the Shadows”)这首曲子都难。《形同虚设》(“Dead Letters”)单曲同名专辑在全球风靡一时。该组合在亚洲和欧洲尤其受到追捧——乐队成员之一现在定居在新加坡,另一名成员住在意大利——对于这群志同道合一起玩疯克摇滚多年的少年人来说,这样的现状相当不错。
4. Huoratron (霍拉特龙)
图:Vilhelm Sjöström阿古·拉斯基(Aku Raski),亦称霍拉特龙(Huoratron),是单人演艺界的重磅炸弹,属于“节奏绝对主义”门派。他演绎激进的舞曲音乐,倾向于唤起集体式的共鸣、舞台入侵、激烈的舞蹈和愉悦感受。霍拉特龙是音乐界的攻城锥,冷漠的城墙被其一举攻陷。除了出版过两张大热的密纹唱片和一张由美国Last Gang Records唱片公司录制的全长专辑之外,霍拉特龙还为全球知名艺人做混音,如M.I.A.等。2013年夏,霍拉特龙又要将节拍器和合成器搬到美国,参加传奇的Coachella音乐节。
5. Apocalyptica (金属启示录)
图:Ralf Strathmann金属启示录是由出自古典音乐名门正派的三位大提琴手组成的乐队,在乐坛上首度扬名是因为他们用大提琴演绎了重金属组合Metallica的名曲。自此之后,他们逐渐成长成为一支世界级的现代硬摇滚组合,尽管并无吉他手。不过没有吉他不要紧,一排变形的大提琴足以震住舞台,而群星闪耀的嘉宾歌手和乐手的阵容将金属启示录的每一张专辑推向排行榜的顶端。曾经与他们合作过的音乐人有Slayer 的Dave Lombardo、Bush的Gavin Rossdale、Rammstein的Till Lindemann以及Gojira的Joseph Duplantier等等。
6. Sunrise Avenue (日出大道)
图:Anna Äärelä来自埃斯堡的这支组合以旋律优美的流行摇滚曲风赢得了上百万乐迷的拥趸。近年来,他们成了德国音乐广播电台中播放频率最高的组合之一。除了流行摇滚曲风适合于电台播放之外,该组合的词曲作者兼歌手还练就了超凡脱俗的民谣功夫。《好莱坞群山》(“Hollywood Hills”)、《童话变味了》(“Fairytale Gone Bad”)、《为我疗伤》(“Heal Me”)等单曲成功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日出大道在表演现场总是能拿出绝对最高水准。他们的最新专辑《不再时兴》(Out of Style)已经在70多个国家发行。
7. Children of Bodom (博多之子)
图:Antti Aimo-Koivisto/Lehtikuva主唱、词曲作者兼主吉他手阿来克西·拉伊霍(Alexi Laiho)领衔的博多之子是无法被简单归类的。师承一系列金属流派以及庞克,这支组合被贴上了从“旋律死亡金属”到“力量金属”的各种标签。其实都对,而且还不止这些。拉伊霍被认为是当下全世界最顶尖的吉他手之一,ESP Guitars甚至为他定制了个人专用款吉他。博多之子从诞生第一天起就被列为国际现象级组合,迄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硬梆梆的金属经典,如《仇恨反应堆》(“Hatebreeder”)、《仇恨船员死亡名册》(“Hate Crew Deathroll”)、《你丫还没死?》(“Are You Dead Yet?”)等。
8. French Films (法国电影)
图:Lari Laakkonen这帮吃独立摇滚饭的草莽英雄,深受英国独立摇滚和后庞克以及美国冲浪音乐的影响,主打风格偏向比较阳光的摇滚。“法国电影”喜欢路演,将大量时间花在欧洲巡演上,这些卖力张扬的演出为他们赢得了稳定的粉丝团。自2010年第一首单曲《黄金海》(“The Golden Sea”)问世以来,他们的录音就已经引爆了博客圈子。他们在2011年推出的首张专辑《想象中的未来》(“Imaginary Future” )获得如潮般的好评,另一张专辑正在制作之中。那些不知疲惫的巡演为他们赢得了2013欧洲跨国界音乐大奖。
9. Pertti Kurikan Nimipäivät (贝勒帝·古隶甘的名字日)
图:J-P Passi/Kovasikajuttu © Mouka Filmi “贝勒帝·古隶甘的名字日”由四位人到中年的智障男士组成。他们的歌曲令人重温1977年的经典庞克,讲述的却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一开始是作为2009年启动的文化普及计划的一部分组建的这支组合,出人意料地轰动了全芬兰。这支组合还是广受赞誉的纪录片《庞克综合症》(”The Punk Syndrome”)的主角。最近他们在欧洲大陆巡演,乐队本身和这部纪录片还已被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音乐节预订。英国的粉丝们也在积极筹备把”贝勒帝·古隶甘的名字日”和《庞克综合症》带到英国。
10. Sonata Arctica (北极圈奏鸣曲)
图:Terhi Ylimäinen将夜愿的大放厥词与皇后乐队的舞台效果相结合,再加上点北极圈的疯狂,然后就有了北极圈奏鸣曲。这支组合从不折衷。他们被认为属于“力量金属”,但是这样的标签却忽略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怪异和原创性。该组合以高亢、奔放、交响乐般的曲风演绎经典欧洲金属乐作品,但正如专辑名称如《芳名刻石壁》(”Stones Grow Her Name”)所暗示的那样,他们还总有那么一丝神秘感。或许是北极光为这支组合撒上了一层星尘。来自临近北极圈的凯米的这支组合在欧洲大陆和日本拥有忠实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