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最新2018厦门美食攻略」带你逛吃厦门最接地气的特色美食


不瞒你们说,我的梦想就是做一条咸鱼,无所事事还撑到翻不起身的那种。不好意思,我的这个梦想,在厦门实现了。 放眼厦门,城中条条街道有小吃,从早到晚都不间断,这就是厦门的美食文化,这就是厦门人的幸福生活。

【钟丽君满煎糕】

其他推荐:肥栋满煎糕。 满煎糕,绝对算得上是闽南特色。

“满煎糕”相传它的由来,与清末名将的左宗棠有关。随着王诗正的部队传入了台湾,而台湾人改称它为“面煎饼”。也随着福建人移民而传入了南洋,而槟城人改称它为“曼煎糕”或“慢煎糕”;而怡保人改称它为“大块面”;而新加坡人改称它为 “面煎糕”或 “米煎糕”。

在厦门,随便拉一个人问哪里又好吃的满煎糕,一定有人会跟你说去肥栋,还有钟丽君啊。

钟丽君在哪——“一直在排队的那个,挤在两家烤鸭店中间,看仔细点,招牌太小了”。路人阿姨兴致勃勃的指给我看。

一问价格两块钱便宜得不行,就要忍不住买来尝一尝。酥脆、软糯和甜香,还带着花生的颗粒感,满煎糕虽然外表其貌不扬,口感丰富到让人震惊。 中间铺着厚厚一层甜甜的花生糖,经过高温已经融成糖浆,和柔软Q弹的糕体合二为一。

钟丽君一天两班不过几小时,能卖一百多锅满煎糕,要是遇上周末节假日,卖得更快,好多人专程来都只能扑空。所以想要吃到买到还是要早点去呀。

【月华沙茶面】

其他推荐:四里沙茶面,乌糖沙茶面。 沙茶面的妙处在在于沙茶酱的制作,用沙茶酱再制作汤头。而其中以厦门的沙茶面为典范。沙茶酱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构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制成沙茶酱待用。

月华沙茶店是厦门老字号了。1985年,月华开始沙茶面这份营生,晃眼就过了几十个春秋。

几十年来,见证了厦门面容变迁的沙茶老店,藏身于街角巷落。氤氲于空气中的沙茶香气,没有人说得准月华沙茶面究竟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却如酒入愁肠,始终治愈。

还是那间小得有些逼仄的店面,还是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老主顾。当然,也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它位于镇邦路78号,店铺很好找,靠近中山路。门前的招牌上特地注明:本店独家没有分店。

店里只卖老三样——沙茶面、清汤面和烧肉粽。点好面和料,阿姨将面扫进漏勺,清汤里一上一下,倒进面碗,咔嚓咔嚓剪好配料,夹一撮豆芽,再浇上热腾腾的沙茶酱汤,撒一勺蒜蓉完成最后的点睛之笔。

一碗香气浓郁的招牌沙茶面就到跟前了。沙茶的香气扑面而来,炸豆腐,鱼丸,罗汉肉,猪肠,加料满满。月华沙茶面并没有海鲜,看起来没几样,用筷子一翻,也是满满的新天地。

【拾海铺海鲜坊】

溪头下,柏拉图的理想国,曾厝垵是厦门日渐兴起的一个文艺的地方!来厦门旅行,尤其是来厦门自助旅行的朋友就千万不能错过! 一群人的鼓浪屿,几个人的曾厝垵。有许多人说,曾厝垵到底是一个什么的地方,为什么会吸引无数人驻足,我想这个问题还真回答不了,毕竟每个人所思所想有所差异,去过二次的我也只体会了片刻般触点的感觉而已,越去越留恋,或者只能在文艺、文化中找答案吧,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次来厦门不能免俗的去了鼓浪屿,以至于有更多人和我一样,因为去了鼓浪屿,才会留恋曾厝垵。汹涌的旅行团,琳琅的精品店。传说中的猫岛居然看不到几只猫,物不美价不廉的奶茶。一个个只有情趣却失去了情感的场景。还好,还有曾厝垵,还好可以回到这个外表土气、内心原始的曾厝垵。 厦门很小,曾厝垵更小,它如同世界中的夹缝,如同彩色的海边曾厝垵站,在两座房子中间,取了一块最美的海,在每一刻每一秒变幻着不同的色彩。也好像这个村子,在城市与现代之间,留下的一份田园。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是厦门城市的发源地。当年的富人区,灯红酒绿。这个有限空间的小渔村有着无限的人文关怀,自由的信仰天空下,人人安详平等。 在沦落为城乡结合部的岁月里,小渔村成为许多人的收容之所,他们之中有农民工,有大学生,有画家,有歌手,有诗人。很低廉的房租,就可以搭建一个并不高远的梦想:开客栈、开酒吧、开画室,或者租间青石居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写诗唱歌。 如今一切都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改变。四五年的光景。曾厝垵如同轮回般华丽归来。艺术村、或者家庭旅馆集中地。曾厝垵最让人着迷的还是它的文艺气息,漫步在曾厝垵的“五街十巷”到处都是这样具有文化冲击力的视觉反差。在城市的夹缝中,路过的或留下来的飞鸟,撒下一些种子,慢慢的在野地里发芽、生长。

如果说从飞机上看夜晚灯火的厦门是一次惊艳亮相的话,那么在环岛路上和曾厝垵的擦肩而过,就是惊鸿一瞥了。对于曾厝垵的依赖感,其实是许多当地人的一种习惯。这里的功能实在是太多、太全了。从海鲜到小吃,到特产、水果、服装、日杂用品,包罗万象。不仅是一个沉淀历史味道的标志,也是这座城最接地气的地方,好久不见的曾厝垵,这次只为一家海鲜店而来。厦门得天独厚的水质、丰富的水生物为海洋物产创造了最佳的生长环境,也为厦门赢得了“水产万类”的称号,在这种环境生长的海鲜、水产一道道以这种天然的食材制作的佳肴,令人不得不去第二次。

我来曾厝垵的原因只能是因为它了。它叫拾海铺,第二次来这家店反而会更加轻车熟路。秘制爱尔兰黄金蟹可能是它最大的特色了。 来过厦门的朋友基本都知道,这家店人气很高。除了距离厦门大学、鼓浪屿、环岛路、近的地理优势以外,这条街基本都是老店,其中一些店家沉淀了一些独到的加工手法。在刚去厦门的时候,我觉得海鲜加工都是大同小异的,我自己有时候也在家里自己做,经过这一两年的品尝体验,觉得加工真的是一件精细活,不仅仅是把东西做熟了而已。 在厦门,比如虾蟹,贝类,我都喜欢炒,而且喜欢带有微辣,这样更加开胃。这条街上基本都吃过了,感觉这家店的味道更符合我口味,口味精致细腻,而且从经济的角度也非常理想。

下午三点就已经有客人三三两两进店选购了。看似外观朴素的店面,走进去是清新的海洋风,墙上手绘海鲜的壁画,活泼可爱。门口的海鲜柜,陈列着种类繁多的新鲜的海鲜。

有我两个拳头大的黄金蟹。。。。。。秘制爱尔兰黄金蟹肉质鲜甜饱满,这样微辣的炒法,整个色彩又得以升华,精美的配色极其诱人食欲。鲜香带辣的滋味,使得怠的味蕾在蟹肉入口的那一瞬间被唤醒了,兴奋的心情在瞬间被引爆,整个口腔都被包裹在无比的满足当中。

首推的就是来自爱尔兰的黄金面包蟹了。原以为是惯常烹饪手法,但是真正下口后,还是很惊喜。问了老板才知道,酱料中的小秘密原来是添加了四川的火锅底料。鲜香爽辣,滋味浓郁,黄金蟹的肉鲜嫩肥美,搭配上口味丰富的酱料,别有一番滋味。

出乎意料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竟然是它,清蒸多宝鱼。多宝鱼鱼肉大块无刺,口感细腻,沾上一口汤汁,简直不能自拔。

龙虾-海鲜里的必吃菜。龙虾肉自身带有一种甘甜和Q弹口感,无论爆炒还是蒜蒸,合理的加工都能使龙虾肉脆、鲜、肥、厚,回味无穷哦~ 这是蒜蒸做法,不过带酱水的粉丝与龙虾肉质完美交融,吃起来满口余香。

波士顿龙虾肉质饱满。龙虾肉的香气和蒜蓉的香气结合在一起,十分入味。波士顿龙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有人更容易被吸收,适合老人和小孩。

家中做皮皮虾的方法是蒸,做法简便但却索然无味。拾海铺的椒盐皮皮虾,颗颗饱满,剥开后肉质紧实,非常的好吃。喜欢吃皮皮虾的食客一定不能错过。

老蛏以及诸多贝类产品,来厦旅游一定不可以错过。周围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老蛏我最喜欢的海鲜之一,所以每次来这里吃海鲜,她们都会帮我点这道菜,喜欢是因为肉厚而嫩,吃起来还能非常优雅,哈哈,你看轻轻一夹,肉就直接到嘴里了,必须给这道辣炒老蛏32个赞,咸辣适中,肉鲜入味,色香味俱全。

【阿杰五香】

福建人爱吃五香这件事,我想可能已经人尽皆知了。未见之前,觉得一种食物居然敢自称“五香”而感到惊讶。说起五香店,最有名的就是阿杰五香了。

但其实主料就是寻常可见的豆皮和猪肉,辅以各种香料,裹上当地特产的豆皮,下油锅炸制成卷,可以整条食用,也可以切片品尝,佐以番茄酱或者甜辣酱,又或者酸萝卜片,趁热食用,外酥里嫩,香气扑鼻,虽然出身平凡,但当得起“五香”二字。

一张豆皮两把馅料,然后麻利儿一卷,整个过程5秒就完成了。5分钟就炸好再用,捞起来晾一晾,客人们要了就夹起来剪成一节一节的,方便食用。

五香吃起来完全不像炸物,不会感觉很上火,这就是火候掌握地很巧妙了,外皮酥脆,里面汁水紧紧锁住,不干又不柴。

店里还有面食可食客选择。素面5块一份,汤头有三种可选,卤汁、沙茶和清汤。清汤就算了,饿意正浓的我把沙茶和卤汤各点了一份。沙茶加一份肉羹,卤汤也要加一份大肠!

【莲欢海蛎煎】

其他推荐:万英海蛎饼。 莲欢海蛎煎,深藏在局口街一条隐蔽的巷子里,距离江湖上扬名已久的局口拌面不到二十米。

中山路附近的老字号们,多多少少因为开始做游客的生意,都变了口味。而莲欢海蛎煎很难得的坚持了三十多年。

来吃海蛎煎倒深深的吃了一口狗粮。据说莲欢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老板妻子名字中有莲。娶进了家门,希望她永远快乐。故为莲欢。

我来的时候,老板正在煎海蛎煎,只见他两手各拿着一根锅铲,边煎边两面翻,慢慢的,香喷喷的味道也渐渐弥漫开来。

坐在我邻桌的妹子是老厦门,她告诉我说她经常会跨越半个厦门岛,只为这一碗老口味的海蛎煎。

问了老板才得知,其实一份真正好吃的海蛎煎,海蛎和地瓜粉是关键。莲欢用的海蛎,每天从同安渔民手里收过来,当日食材当日用,绝不留到第二天。地瓜粉是一流的惠安农村地道地瓜粉,需要特别订制的,并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在市场上买到的。

其实除了海蛎煎,莲欢家也开始做咸饭,也是不可多得的厦门味道。

【黄则和花生汤】

●其他推荐:佘阿姨花生汤、思北花生汤。 花生汤是闽南寻常人家常见的甜点、早餐。食时佐以古早味点心,如油条、萝卜糕、虾饼、韭菜盒等等,清晨沉闷的味觉全部被唤醒。相比于其他小吃店,想必黄则和是最容易找到的店铺了,就在中山路靠近轮渡码头路口的附近。

黄则和花生汤是老字号,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始人黄则和就来厦门开始售卖花生汤。顶着中华老字号的名气,黄则和花生汤算是经历了岁月的磨练。

晚上9点多的黄则和依旧生意爆棚,人满为患。进店消费需要先购卡充值,花不完的最后退,和那种美食广场一样的。 有时我会觉得花生汤过于甜腻了,好在黄则和店主早料到有人口味比较挑剔,就先打个鸡蛋,以滚烫的花生汤冲之,既丰富了营养,又让幸福的人觉得甜到好处。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

其实除花生汤外,黄则和花生糖还经营具有地方风味的炸枣、韭菜盒、豆包仔、麻花炸、油条、蛋糕、面包、月饼等30多个品种。因为食客实在太多,没能上图,那么想品尝多种美味还是到店品尝吧。

【浮屿大同鸭肉粥】

原以为仍以为浮屿大同鸭肉粥还在老地方,就在厦禾路174号,小小的两间店面。到店附件找了两圈,才发现它变了位置。距离老店倒也不远,就在对面的小学路。

崭新的牌子竟让我有些认不出,迟迟不敢进门,确认再三才知道,它就是浮屿大同鸭肉粥。 浮屿大同鸭肉粥在厦门有很好的口碑。香滑酥嫩的鸭肉配上热腾腾的粥,不论春夏秋冬,皆会让人暖到心窝,到饭点经常要排队。

现在厦门有无数家某某大同鸭肉粥,有些甚至会自称是这家店的分店,令人烦不胜烦。后来他们干脆贴出标语,告诉食客们,浮屿大同鸭肉粥“只此一间,别无分店”,这样的告示为这家老店平添了几分傲娇。

鸭肉粥的重点在粥,这碗粥水、米、汤、火都十分讲究,粥粒粒分明,但是吃下去却有种绵滑软糯之感,汤底有些粘稠,入口咸甜,且略带酱油色。

用鸭汤泡着特选大米,加上糯米慢慢熬,当鸭汤粥熬到一定时候,再加入适量卤汁继续用小火煲着。这样煮出来的粥底更入味,可以让每一粒米都渗入鸭肉的香甜。

鸭肉粥配料种类丰富,鸭肉,小肠,鸭心,米血,等材料幸福感满满。但是我最爱的还是鸭小肠。

在这里,每天都要用上百只鸭子,而店里经常一口锅熬着粥一口锅熬着各色卤料,飘去的香味让路过的食客走不动脚。这家店是全岛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鸭肉粥,喜欢亦或者不喜欢喝粥的你,不妨都特意去试试看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天河西门土笋冻】

土笋冻在闽南语当中读音似头孙荡(tou sun dang) ,是福建闽南地区著名的小吃之一,喜欢的人视为天堂级美味,不喜欢的人视为“黑暗料理”。主要材料为土笋,学名“海星虫”,是一种长约5-8厘米的生物,厦门沿海盛产土笋历史悠久。

想安利给你们的这家店,做土笋冻有70多年的历史,是廖家父亲从肩挑担子卖起的,他们以前在中山公园西门的位置摆摊,所以开店依旧取名为“天河西门土笋冻”

制作土笋冻是一个非常繁琐耗力的工作。食品行业里机器代工屡见不鲜的现在,土笋冻依然只能纯手工。沙虫首先要经历非常麻烦的清洗工作,把沙子、草根、内脏等杂质一点点洗掉,然后慢慢熬煮出胶质,分在小碗里放进冰箱冻成形,过程需要10小时以上。

店门口的冰箱里放置这一个个规格大小不一样的土笋冻。没加酱料的土笋冻晶莹剔透,海星虫清晰可见。配上酱料,酸甜可口。 店里土笋冻分作小中大三种size,我点的小粒正好是一口一个,冰冰凉凉的在夏天超解暑,咬起来像柔嫩的果冻,不过也能咀嚼到里面沙虫的弹和脆。

老板将各色的调料撒在一粒粒的土笋冻上面,黄芥末、红色甜辣酱、绿色香菜、白色萝卜酸,黑色酱油与香醋,秀色可餐,垂涎欲滴。土笋冻清凉爽滑,胶质丰富。

哦对了,点单率第二的章鱼也值得吃一下。洗的很干净的章鱼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极其方便食用。

又爽口,比平时在日式店吃的鱼生更加鲜美,同样店家会搭配好多酱料。不过其实只要搭配酱油,口感就很丰富了。

都说去到一个地方旅行,想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着当地居民过几日本土生活,那么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在厦门无论是沙茶面,花生汤,还是土笋冻,姜母鸭,又或者海蛎煎,麻糍,芋包,烧肉粽,无不是集合山川湖海之珍馐百味。厦门的美食就像是这座城市的另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不同食客,用不同的味道吸引着不同人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