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五粮液品牌渊源与民族之魂:骨子里的和谐之美

  芝华士代表了苏格兰的自由精神,伏特加背后是俄罗斯民族的坚韧,而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则承载了“和谐、和美”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数千年历史中,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文化,早已与中华文明水乳交融、更与追求天地人和谐、万物“和美”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当佳酿与文人相遇:五粮液的“千古知音”

  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酒神”精神,而在东方,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的醇香,与东方文化“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天然契合,从书画、音乐中飘逸而出。

  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清谈以酒为伴;到盛唐时期,酒香与墨香交织;宋代,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大文豪,更是在诗与酒中,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了高峰。

  宋代,文献中出现了关于五粮液前身的记载,它一出现,就和著名的书法家、艺术家黄庭坚有了交集。

  当时,黄庭坚被贬到戎州(今宜宾)。五十三岁的黄庭坚不因被贬而失意,而是纵情山水之间,畅饮当地美酒。四川士子仰慕他,前来拜访、倾听指点。黄庭坚的才华滋养了戎州的人文,而戎州的美酒,让其忘却了客居异乡的烦恼。

  有一次,他偶然品尝到了一款美酒,惊叹之余,题笔写下了诗句:“姚子雪麴,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这便是五粮液的最初雏形——姚子雪曲。此酒因宋代宜宾绅士姚君玉酿得,而得名“姚子”,又因此酒清澈雪白而得“雪曲”之誉。

  据史料记载,姚君玉以宜宾当地泉水及五种粮食酿得美酒,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其家族传人陈三最后总结出陈氏秘方——“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酿出的酒诸味谐调、芳香浓郁,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杂粮酒”,这便是五粮液的直接前身。

  五粮液何等幸运,不仅诞生在酿酒宝地,还在一开始就为中国文人、书法家、艺术家所挚爱,并寻得了知音,在其后的发展,更是与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相互契合、辉映。

  民族精神与品牌追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在世界酿酒史上,大部分酒都采取单一粮食发酵。小麦酿出了俄罗斯伏特加、苏格兰威士忌、德国黑啤,大米酿出了日本清酒,玉米酿出了流行美洲的奇恰酒。而五粮液与众不同,在酿造之初,就考虑到了五种粮食不同的“性格”,希望通过不同粮食的配比,让酒味更全面,既有各种粮食的芬芳,又能融合成全面的酒香。

  这样的酿酒思想,来自于中国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认知。

  在中国文化里,“和”是整个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万物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内在依据。“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曾这样表述他对“和”的认识,董仲舒则说:“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以“和”为本的宇宙观,以“和”为善的伦理观,以“和”为美的艺术观,在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五粮液酿造之初,让五粮“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和谐、和顺、和美,五种粮食各自保留差异化,相互融合共生,最终达到“美”的境界——五粮液的酒香也因此超然其上,与众不同。

  向世界展现:和谐包容之美

  从1915年开始,五粮液开始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谐与美”的魅力。

  1915年,五粮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崭露头角,名扬世界;在接下来的100年里,五粮液在国际上屡屡荣获多项大奖;2015年,五粮液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获得“百年世博百年金奖”,百年金牌品牌传奇一脉相承。

  五粮液还在走出去的征程中践行“和谐共生”的理念。2017年,五粮液作为达沃斯论坛唯一受邀白酒品牌,助力中国文化国际化发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五粮液在德国、新加坡、以色列、希腊、捷克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品鉴活动;与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百富门等世界名酒品牌携手,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名酒联盟,促进国际酒业发展。2018年,国际名酒联盟成员企业在宜宾再度聚首,茅台、法国人头马君度等国内外名酒企业加入国际名酒联盟,共同倡议在建立酒类标准体系、提升世界酒文明、强化社会公益责任等方面加强合作。2019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塞纳中华情”主题系列活动在法国塞纳河畔举办,五粮液作为“晚宴指定用酒”,助力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文明互鉴,展现了中国独有的白酒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020年,五粮液荣登《BrandFinance2020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其独特品牌内涵在全世界流传,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白酒的无穷魅力。

  五粮液深挖“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品牌内涵,始终致力于将大自然的美好馈赠,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美的精神,分享给全世界。( 本报记者 龚友国 杨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