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周边外交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高瞻远瞩和纵览全局的魄力,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和对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入思考推动我国外交思想理论的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谋划大局,做出顶层设计,开启崭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已经完成了29次出访,足迹遍及57个国家和主要的国际与区域组织,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正在形成。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耕细作的轨迹,在习主席的引领下,中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得以建立,中国方案和中国主张越来越成为世界所瞩目和接纳的发展智慧。其中周边外交在习主席的外交蓝图中有着浓重的一笔。

以顶层设计谋划周边外交格局

习总书记向来重视中国特色的周边外交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运筹外交全局对周边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013年10月,召开了被称作“中国周边外交顶层设计”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总书记在会上对我国周边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做了全面分析,对周边外交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以及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指出周边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党的十九大上更是重申了当前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要继续按照“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原则和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真正做到睦邻友好和守望相助。

 

2017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岘港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五年来,习主席的外交轨迹也真正体现了他对周边的高度关切,从俄罗斯到中亚,从中亚到南亚和东南亚,再到东北亚,走亲戚式的高访让中国周边的十几个国家都留下了习主席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所强调的要与周边国家“常见面、多走动”,而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做到了“讲平等、重感情”。而这一切恰恰是中国周边外交顶层设计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在实践层面的落实和推动。

当前要继续深化全方位的外交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先行区域都是周边,周边外交工作是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实践的前沿。具体而言,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对中国周边外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为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周边区域治理、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周边共同发展、以“亲诚惠容”原则编织周边伙伴关系网络、以公共外交增进周边民心相通等多个方面。

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周边区域治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前的全球治理架构是相契合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解决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作面对,必须创新治理思维,优化解决方案,全球治理实践呼唤新的理念和行动,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曾指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从而使得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构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格局的发展目标。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更是让中国参与和推动的周边区域治理更富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出席中国向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赠礼仪式。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日渐成熟和实践落实,这一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内容的全新治理观在全球和区域等多个层面更加凸显其指导意义。在周边外交层面,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担当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感引领区域治理,共享发展成果。在双边与多边层面与周边邻国共同维护周边稳定与和平,推动彼此伙伴关系的发展以及合作共赢和互利共生局面的形成。

当前上合组织、东盟+X、亚投行、博鳌论坛、澜湄机制以及中国与日韩、中国与南亚、中国与蒙俄等双边与多边的合作与对话机制被赋予了越来越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以六大经济走廊为框架的周边合作从构想走入了现实,不仅建构起全新的关系结构以应对共同的课题和推动共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周边的区域治理注入了动力,使得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有了更为宽广和灵活的思路与方案。

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周边共同发展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就是如今在世界产生普遍影响力强调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阿富汗问题的2344号决议中就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来加强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最受欢迎的国际和区域公共产品以及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对世界的担当,也是化解当前国际社会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良治之道,其核心在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当前中国周边整体稳定,但是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环境与生态危机、经济发展乏力、贫困与社会治理不善等多个方面依然是周边不少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一带一路”的提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习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在中国周边的十几个邻国中,大多数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很多地方依然没有通公路,信息化建设也严重滞后,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交流。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大大提升了周边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和能力,通过这些走廊建设周边国家与中国共享发展红利和发展机遇,在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为促进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和打造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夯实了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积极参与进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古代周边的辉煌,如今的“一带一路”必将塑造现在乃至未来的周边崛起和腾飞。作为一个开放的互动平台和合作网络,“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周边各国合作纽带,一个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大周边正在中国的带动下逐步成型。

以“亲诚惠容”原则编织周边伙伴关系网络

虽然中国与周边各国不论是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历史文化传统还是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多的不同和差异性,但是求和平、促发展的方向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中努力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亲诚惠容”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构建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网络。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巴基斯坦、韩国、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多个周边邻国以及东盟、南盟等地区组织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周边外交编织了一张和谐、和睦与和平的伙伴关系网络。伙伴关系强调合作与非对抗,彼此都有合作的意愿且愿意借助对话协商解决共同关心的议题,最终达成相关共识。伙伴关系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的一大贡献,也是中国在处理周边关系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个重要思路。

2017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和对话会受邀国领导人埃及总统塞西、几内亚总统孔戴、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泰国总理巴育出席对话会。

不难发现,当前的中国已经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一种常态模式。通过伙伴关系网络,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合作等不同领域的外交实践实现有机整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中国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和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在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中更是将各国视作“亲戚”,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贯彻“亲诚惠容”的交往原则。

但是,伙伴关系并非没有矛盾,即使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之间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战略认知甚至在某些议题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关键在于要坚持对话与协商的基本精神,在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时的“亲诚惠容”原则。伙伴关系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充分的外交自信,一方面抓住机遇不断推动伙伴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能力。最终,使得伙伴关系成为周边外交朋友圈的粘合剂。

以公共外交增进周边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出席多边国际会议还是在双边国家间互访,以及应对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普遍性议题方面,也不论是通过公开演讲和发表署名文章,还是通过与青年人互动和推动中外留学生交流,习主席身体力行,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中国公共外交与世界互动中的亮丽风景线。

在周边外交中习主席所强调的“走亲戚”所传达的最直接含义就是民心相通。他曾经明确要求周边外交工作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多个国家最大的游客来源国,也是部分周边国家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城市外交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些社会人文层面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社会和民众之间的认知与理解,对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和伙伴关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2017年6月8日,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陪同下,参观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并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在中国国家馆“智慧能源的一天”展区,习近平邀请纳扎尔巴耶夫体验高铁模拟驾驶。

公共外交也体现在对外援助方面。比如在帮助马尔代夫度过淡水供应危机、协助救援尼泊尔特大地震等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有自信、有担当和有能力的公共外交实践,有力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公共外交理念,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加了分,以实际行动一次次验证了中国作为值得信赖的大国伙伴的身份定位,赢得了周边国家的信任和点赞。当然,“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地生根也让这一倡议融入了东道国,成为公共外交的全新场域。

总之,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是当前我国外交发展和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当前我国外交首要工作领域的周边外交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思想的使命意识、创新思维和战略智慧,以更具活力的大国担当助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周边繁荣进步与和平发展,编织起更多彩更牢固的周边伙伴关系网络。

(作者:韩方明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