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湖北巴东老笔杆吴平散文/往来账


作者:吴平

猪岁的除夕,我与家人高高兴兴地吃过了辞旧迎新的团年饭,正思忖着新年首日如何赢个风光惬意的“开门红,是走亲访友呢,还是驾车去景区旅游观光?还没等拿出“最佳方案",省城武汉传出震惊全国的消息:新型冠状病毒狂魔气势汹汹地露出狰狞的面目大有施展其淫威的狂妄,得以团圆的家人不得外出,至亲好友也不能登门互访!除了测温体检,预防应急外……其它户外活动都一刀切的通通取消,男女老少都不得逾越“雷池"半步。

如何度过这有史以来从无先例的新春佳节呢?我决定打整一下过去那一年笔耕生涯的“往来流水账"。令人难忘的2019年,分布在全国各地、曾在上世纪驰骋笔林的老通讯员先后有193人认祖归宗,回到了暖意融融家庭的怀抱一一巴东县当年通讯员群。自华中凉都笔会后,一篇又一篇妙诗美文在网络平台、报刊杂志上频频精彩亮相,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好评。就连我这偃旗息鼓多年且岁盈古稀又添两度寒暑的乡下老叟也挥鞭跃马频频献丑,在各网络平台和报刊上或散文或随笔或诗辞,先后上稿达三十余件。

因为在巴通群建群初期,我所使用的是早已落伍的老年手机,它不具备上网功能,害得不少老笔友询问打探:这吴平怎么不露面呀?为满足那些老伙计们的心愿,我只好硬着头皮用“传统″方式在方格稿纸上撰写作品,害得那老笔友周宗国先生一次又一次在电脑上为我敲键操作并代我发送给报刊和网络平台。须知这麻烦的次数多了,我也实在过意不去,有时就拿着稿件前往茶店子集镇的网吧敲键发出,这当然是有偿服务的营业。稍长一点的稿件少不了二、三十块钱的经济开支,从不赊账的。一年到头积少成多就是不菲的经济开支。不少人说,去年我这个乡巴佬儿成了山旯旮里的网红名人,可谁知道那些名也是我自掏腰包拿钱“买"来的呢?虽然一年到头未曾获得一分一文的稿酬,但我确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尊重,因为我的作品大多数都产生了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特别是在去年的十二月份,我应《湖北之声.老年天地》专题节目主持人田天先生之约,进行了时达半小时的电话采访和互动对话,产生了较为理想的社会效果,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终生难忘。

在整日不能外出的春节期间,我利用难得的闲暇在家对一些视为珍宝的藏书进行了分类整理。在这些书中,有我在各种杂志上的刊文,有各位老恩师的赠书,如沈向东老先生的《新香集》、《足迹》;有戴箕忠先生的小说集《巴歌》、散文集《我的三峡》;有龙发山先生的《巴东茶店民间故亊》一、二集,《巴东茶店风情录》;有我外孙子向阳从深圳市购买邮回的《红楼梦》《金瓶梅》《林海雪原》《南湖陆沉》《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笔友周宗国的散文集《小草》,谭正双的作品集《苦辣酸甜都是歌》,向世凡的散文集《巫峡风情》;有我与文友谭正双、周宗国合辑作品集并捐赠县图书馆的《读故乡》《楚峡情思》……还有儿媳花三百元现金网购的新加坡版《巨人的背影》……这些书籍是我的精神至宝,是我百年之后移交给儿孙们的珍贵遗产。我把她们分门别类整理归入书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沾良师益友的光,沾儿女孙辈们的光,我早就成了一个精神富翁,况且这些书目还有很多没有列入书名,往后这些“财产″还会继续增加!我要把这些“财产″好好享用,百年之后永远传承给可爱的后人们。为此,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自豪:这辈子我活得值啊!


作者简介:吴平,男,现年72岁,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洞坪村三组人。现为巴东老通讯员群成员,自上世纪70年代初涉足笔耕,作品见诸报刊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