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商务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联合认定了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一年多来,立体多元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多数基地建立了省市区级扶持体系,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政策效应持续叠加,为我国文化出口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日前于无锡举办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进会暨文化贸易政策交流研讨会上,商务部服贸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基地的具体做法。
在金融保险政策方面,北京创新文化企业的“银关保”形式缴纳增值税和关税保证金,实现全国首单文化无形资产融资。四川基地推出“支小彩灯文化贷”,首批签约贷款金额1800万元。上海基地与上海银行合作设计了“文金汇”小微金融产品。云南基地通过“财园助企贷”“省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款贴息”等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江苏基地联合中信保搭建首个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对自主创新类文化出口予以重点支持。
在财政政策方面,厦门基地制定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支持区内文化出口、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赴境外参展等。上海、四川和陕西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专项支持基地的项目发展,推动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
事实上,在基地自身探索之外,立体多元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更加密不可分。据中宣部文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层面,自2014年以来,依据商务部、中宣部共同发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已累计认定483家,2019年~2020年度的名单也将于近期出炉。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被列入上述目录的重点企业,根据其文化服务出口额给予绩效奖励,2008年至今共安排资金10.2亿元。2017年,商务部、财政部、招商局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在其重点投资领域大健康大消费中包括了文化旅游、影视娱乐、动漫游戏,被列入上述目录的文化企业也是重点支持对象。在税收、金融政策方面,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将文化服务出口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实行出口零税率或免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文化贸易发展。
为助力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资源优势,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包括信贷、投资、担保、咨询等“一揽子”融资融智服务,助力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据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服务管理部副总经理林罡介绍,截至2018年年末,进出口银行支持文化产业业务额超过600亿元,其中支持文化“走出去”项目共计20个,贷款额近百亿元。
林罡表示,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进出口银行以“保本微利”作为经营原则支持文化企业,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进出口银行支持的文化项目在文化产业同类项目中平均贷款利率最低、综合信贷条件最优。积极开展文化领域金融创新,通过促进境内对外开放贷款支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文化展会、影视、演艺节目制作发行等。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重创意”和实物资产缺乏等特点,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等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参股机构的协同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满足文化企业融资需求。
林罡举例道,以电视剧项目为例,基于华策影视的行业龙头地位,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信用贷款支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盲约》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和发行,目前上述剧目通过Youtube、Netflix、Viki,马来西亚Astro、8TV,韩国CJ集团的中国TV,新加坡的Starhub和Singtel以及柬埔寨的PPCTV等多个平台成功向海外发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易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周春铮介绍说,2018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支持花炮、装饰画、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出口6.5亿美元,赔款314万美元,承保企业312家。2018年,出口信保支持灯展、图书版权、影视动漫等文化服务出口9700万美元。谈及下一步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周春铮表示,中国信保将通过创新加强对文化贸易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并建议各方合力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政策宣传与引导,使文化企业用好信保工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