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徐悲鸿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美术史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而艺术院校能够走过100年的历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超过10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并不多见,由此也更加凸显中央美术学院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而提及中央美术学院,就不能不提及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镇,其父徐达章是一位私塾先生,粗通诗、书、画、印,母亲鲁氏则是一位农家妇女,徐悲鸿自幼随父亲习字习画,每日临摹名家画作,常以弟妹等人为模特画像。

徐悲鸿10岁起随父亲辗转乡间,以鬻书卖画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却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同时也开拓了其艺术视野。

徐悲鸿画技日臻成熟,在宜兴也小有名气,遂于1912年闯荡上海滩,以卖画谋生并学习西方绘画,后因父亲病故而返回故里,不得不放弃对艺术梦想的追求,而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家乡的学校担任美术教员。

徐悲鸿于1915年再赴上海寻求艺术之梦,以画插图、广告并卖画维持生活,其作品《马》深得岭南画派领袖高剑父、高奇峰的赏识,当时高氏兄弟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和《真相画报》,《马》被“上海审美书馆”印出,这是其发表的第一张美术作品。

《八骏图》

1916年徐悲鸿考入震旦大学院预科攻读法文,为日后赴法留学打下了语言基础,他在课余时间仍然勤奋作画。

犹太商人哈同夫妇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在“哈同花园”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这是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的膳食、住宿和学杂费全部由学校提供。

“仓圣明智大学”向社会征求“仓颉画像”时,徐悲鸿所画巨幅水彩《仓颉像》被选中,同时他也被学校聘请作画和讲学,因此结识了在此讲学的康有为、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康有为对徐悲鸿的画非常赏识,视其为艺苑奇才,徐悲鸿则拜康有为为师,在康有为的指导下遍临各种名碑或古拓,书法日渐精进。

徐悲鸿在得到“仓圣明智大学”1600银元的稿酬资助后,于1917年携蒋碧薇私奔,乘“博爱丸”轮船前往东京研修美术。

徐悲鸿与蒋碧薇

蒋碧薇与徐悲鸿是同乡,徐悲鸿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书时,与蒋碧薇的伯父蒋兆兰和姐夫程伯威是同事,与蒋家颇为熟悉,而蒋碧薇之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徐悲鸿经常到蒋家拜访并爱恋上了蒋碧薇。

蒋碧薇早已定下了婚约,而徐悲鸿在17岁时就已经被父母包办娶亲,蒋碧薇在未婚夫和徐悲鸿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由此接受了徐悲鸿对她命运的安排。

徐悲鸿画的《蒋碧薇》

1918年徐悲鸿携蒋碧薇回国,经康有为介绍,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了许多京城名流,其中就包括鲁迅、刘半农、陈师曾、沈尹默、马衡、傅增湘等人。

徐悲鸿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官费赴法国留学的机会,于1919年3月携蒋碧薇远渡重洋,先抵达英国伦敦,遍览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名画和雕塑。

青年徐悲鸿

抵达巴黎后,徐悲鸿入“巴黎私立朱利安画院”补习素描,开始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不久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经常到卢浮宫等美术馆临摹画作,最喜欢意大利提香和西班牙里贝拉等古典美术大师。

1920年,徐悲鸿师从绘画大师达仰,并经常参加沙龙聚会,他在与达仰、梅尼埃等人的交谈中受到极大的启示和教益。

徐悲鸿还结识了旅欧的梁启超、蒋百里、杨仲子、谢寿康等人,由于徐悲鸿经常到中国驻法国领事馆催问国内公费汇款,由此还结识了总领事赵颂南。

由于过于勤奋而疲惫,徐悲鸿于1921年患上了严重的肠痉挛,而此时因北洋政府内阁更迭频繁,徐悲鸿的留学费用经常被中断,可谓是雪上加霜,徐悲鸿一家的生活时常陷入窘迫之中。

徐悲鸿

徐悲鸿遂转至消费低廉的德国,师从德国素描大师阿尔图尔·康波夫,学到了丰富的透视和解剖结构知识,素描基本功大有长进,每天作画十几个小时,并经常到柏林动物园采风,对各类猛兽进行速写,并临摹了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许多作品,还相继结识了宗白华、陈寅恪、俞大维、徐志摩、张道藩等人。

徐悲鸿于1923年重返巴黎,在达仰的指导下精研素描和油画,徐悲鸿这一年以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表明其美术作品已经得到了法国美术界的认可。

1924年,徐悲鸿又未收到公费汇款,一家人生活再一次陷入困顿之中,赵颂南得知情况后,送给徐悲鸿500法郎解燃眉之急,万分感激的徐悲鸿为赵颂南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素描画像,还为赵颂南夫人画了一幅油画《赵夫人像》。

《赵颂南像》

这一年还曾先后创作了素描《女人体》、《人体素描》、《丐》等,以及油画《抚猫人像》、《吹箫》、《远闻》、《马夫和马》等作品,已经在巴黎苦学五年的徐悲鸿,在其而立之年时,其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黄孟圭从美国赴欧洲旅行,经赵颂南介绍与徐悲鸿相识,二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黄孟圭得知徐悲鸿经济上颇为窘迫时,立即给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任总经理的二弟黄曼士写信求助,而黄曼士交友极广且为人慷慨,尤其喜欢收藏书画古董等,黄氏兄弟由此收藏了徐悲鸿数百幅作品,并为徐悲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而徐悲鸿也引黄氏兄弟为“平生第一知己”。

左起:徐悲鸿、黄孟圭、黄曼士

1925年秋,徐悲鸿与黄孟圭结伴赴新加坡并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应邀为华侨领袖陈嘉庚及其所创办的私立厦门大学作画。

1926年2月,徐悲鸿回到上海,田汉举行了“消寒会”推介徐悲鸿在旅法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引起上海文化界的极大关注,康有为以“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称赞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于当年6月再一次重返巴黎后,开始深入研究欧洲绘画艺术,囊中不再羞涩的徐悲鸿前往布鲁塞尔,临摹了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而获益匪浅。

又游历了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米兰等许多历史名城,欣赏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派》、提香的《圣母升天》,以及波利切提的巨幅壁画和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

这一年5月,徐悲鸿精选了9幅作品参加了法国国家美展,竟然全部入选,徐悲鸿以其精湛的西方绘画技巧和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征服了法国美术界,成为享誉法国画坛的中国画家。

《狮与奴隶》

1927年8月,徐悲鸿携家人回到上海,居住在上海霞飞坊,其寓所很快就成为艺术沙龙,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这三位艺术大咖,正是在多次恳谈中决定成立“南国社”,主要成员还有徐志摩、周信芳等人。

1928年1月,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在上海筹建了“南国艺术学院”,下设文学、戏剧、绘画三科,田汉出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欧阳予倩出任戏剧科主任,徐悲鸿出任绘画科主任,并于1928年2月24日在上海举行了开学典礼。

国立中央大学聘请徐悲鸿出任艺术系教授,每月法币300大洋,徐悲鸿接受了聘书,但提出了一个条件,不放弃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职,而是往返沪宁之间授课。

徐悲鸿与艺术系师生合影

徐悲鸿此时已经开始了《田横五百士》的创作,这一年的暑期,徐悲鸿专程前往福州创作油画《蔡公时济南被难图》,以此纪念被日军残暴杀害的蔡公时。

1928年10月,徐悲鸿应邀出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院由原“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更名而来,徐悲鸿积极推行艺术教学改革,聘请齐白石出任教授,高度评价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但徐悲鸿的一些教改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遂于年底辞职。

1929年,徐悲鸿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美展汇刊》上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推崇和宣扬现实主义艺术,提倡绘画的写实性与创新性。

徐悲鸿还在《良友》杂志上发表了《悲鸿自述》,以自己坎坷的学画经历鼓舞和励志有为青年,1930年《田横五百士》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品,用了两年左右才创作完成。

《田横五百士》

1931年春,徐悲鸿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完成了大幅中国画《九方皋》的创作,以此表达其对发掘人才的渴望。

1932年,徐悲鸿乔迁南京傅厚岗6号,为寓所取名“危巢”,并以“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悬于画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徐悲鸿编著了《画范》,以中外美术佳作供教学参考和借鉴,并参照南齐谢赫的中国画“六法”,撰写了《新七法》,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七法”:1.位置得宜,2.比例准确,3.黑白分明,4.动作或姿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睹。

1933年5-6月间,徐悲鸿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徐悲鸿携《九方皋》、《古都回忆》、《颟顸》、《枇杷》、《雄鸡》、《湖畔》、《鸭》、《六朝人诗意》、《水牛》、《庐山五老峰》《马》、《狮》、《群鹅》、《南京一多》、《猫》等15幅作品参展,其中《故都回忆》尤其受到法国报纸的追捧和赞美,法国政府从中选购了12幅作品,并专门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开辟了中国绘画展室。

《九方皋》

徐悲鸿随后又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绘画展,游历了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地,并特意朝拜了伦勃朗的故居。

徐悲鸿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中国绘画展览,此次绘画展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最重要的意中文化交流,徐悲鸿也再一次游历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历史文化名城。

1934年,徐悲鸿应德国美术学会邀请,先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徐悲鸿绘画展并获得巨大成功,德国有5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赞誉文章。

当年5月至7月,徐悲鸿又在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展览期间盛况空前,成为在苏联举行的最成功的外国展,尤其是《六朝人诗意》深得苏联人的喜爱。

《六朝人诗意》

1935年2月,徐悲鸿得知好友田汉被捕的消息之后,即刻赶到田汉家中,承诺田汉之母,一定要营救田汉出狱,徐悲鸿屈尊请求情敌张道藩帮助斡旋,在徐悲鸿和宗白华具保之后,田汉才得以被释放。

1937年初,徐悲鸿相继在香港、广州、长沙举办了个人画展,在香港展出期间,徐悲鸿花巨资从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购得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八十七神仙卷》,成为徐悲鸿收藏中的珍品,他把这幅画看作自己生命一样重要。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1937年10月,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在沙坪坝安顿下来,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反映四川人民疾苦的画作。

1939年,徐悲鸿先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并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献给中国灾民,又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徐悲鸿画展,印度诗人泰戈尔亲致欢迎词,与大文豪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悲鸿与泰戈尔

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画展时,泰戈尔盛赞徐悲鸿画作旨趣高奥,线条有韵律,色彩独具民族风格,徐悲鸿为泰戈尔创作了油画、素描、速写像10余幅,并创作了著名的中国画《泰戈尔像》和《群马》,经泰戈尔介绍徐悲鸿还为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肖像,在居住喜马拉雅山大吉岭采风期间,创造了气势磅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1941年,徐悲鸿从印度回国途径东南亚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美元,全部捐出用于国内的抗战和救灾。

1942年,徐悲鸿在西南大后方保山、昆明举办画展,并将全部卖画收入捐献劳军,回到重庆沙坪坝之后,开始在重庆磐溪筹备建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举办了个人画展,暑期又带领学生赴青城山写生,以屈原《九歌》为题创作了《山鬼》、《国殇》等,还创作了肖像画《廖静文像》、《李印泉像,风景画《银杏树》、《青城山》,中国画《群狮》、《双饮马》、《梅花》、《鹰扬》。

《国殇》

这一年,徐悲鸿与中央大学的柳诒徵、楼光来、戴修瓒、高济宇、常导直等6人被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1944年夏,年近半百的徐悲鸿终因长期过度劳累,患上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不得不住进中央医院治疗,这次住院长达7个月,可见其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也严重影响了他的绘画创作。

1945年初,徐悲鸿病愈出院,但身体还是非常虚弱,但他仍然坚持去中央大学为学生上课,当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薇办理了离婚协议,正式脱离了夫妻关系,结束了两人旷日持久的“争执”。

徐悲鸿与蒋碧薇夫妻关系长期失和,徐悲鸿先后爱上了女学生孙多慈和廖静文,而蒋碧薇也与张道藩关系暧昧,夫妻双方都有很大的责任,这是一桩历史公案,谁是谁非似乎也很难说清楚。

徐悲鸿画的《孙多慈像》

1946年1月,徐悲鸿与比自己小28岁的廖静文结婚,廖静文曾是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被徐悲鸿招聘为图书馆资料员,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料他的生活,廖静文仅与徐悲鸿共同生活了八年,在徐悲鸿逝世后做了大量作品保护和推介工作,因此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这是一个为了徐悲鸿而牺牲自己一生的女人,也是一个值得广大民众尊敬的女性。

1983年由廖静文撰写的《徐悲鸿的一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曾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人们在认识徐悲鸿的同时也认识了廖静文。

廖静文

1946年8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北平复校,徐悲鸿出任校长并聘请了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到校执教,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美术教学体系。

1948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执行“抢救学人运动”,北平城内一些著名学者内心纠结,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徐悲鸿则坚决拒绝南迁,并与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护校。

1949年4月20日,徐悲鸿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7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徐悲鸿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并被推举为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徐悲鸿(前排左一)参加文代会合影

在参加政协会议期间,徐悲鸿为许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画了素描肖像,其中就包括田汉、丁玲、洪深、张奚若、郑振铎、翦伯赞、邓初民、马寅初、萧三、戈宝权等人。

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组建了国立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不久国立美术学院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于1950年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举行了隆重典礼。

1951年,徐悲鸿抱病赴山东一处水利工地体验生活,收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创作了《工程师张瑨像》、《农民任继东像》、《劳动模范吕芳彬像》,当年7月正当徐悲鸿构图创作《当代愚公》时,突患脑溢血而导致半身不遂。

1953年,徐悲鸿病情逐步好转,已经能起床拄拐活动,出席了齐白石93岁寿辰活动并讲了话,到学院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还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讲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了一幅《奔马》,又专门创作了一幅国画《奔马》赠送给毛泽东主席。

《奔马》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身体尚未痊愈的徐悲鸿担任大会执行主席,脑溢血再次复发,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抢救,于9月26日凌晨逝世,享年58岁。

徐悲鸿是中国最为杰出的美术大师之一,他深得中西方绘画的精髓,其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但为国人所熟知,而且在世界艺术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也是一位书画收藏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至今仍在影响中国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