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鸿星尔克就是在做营销


Hi,刚刚点进来的你,消消气,看完再骂。


在你开骂之前我先替你们扪心自问两个问题。

我是不是在蹭热度?

当然。这个公众号的定位就是谁最有热度,谁最受关注,我就分析谁,没热度的品牌如果有分析的价值我也可以讲,但是我不会因为怕背上“蹭热度”的骂名就躲着热度走。

我是不是为了博关注非要逆着大众情绪来挑拨?

我没有。如果非要说敌意,不是我对鸿星尔克有敌意,而是大家对营销这个概念有敌意,一提到营销,就联想到无奸不商,就像一提起销售,就觉得他要骗我,就自然的把商家与消费者放在对立面。

实则不然,营销这个词,起源于古罗马,其本意是物物交换,后引申为商家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切有意或无意促进价值交换的行为。既然是交换,就一定是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营销不是在帮商家卖东西,而是在帮消费者买东西。营销是双赢,不是欺骗。

消费者的物理需求可以被产品满足,精神需求可以被品牌满足,营销提供的是“如何满足”的方法,是“勾连起双方的价值”的工具,所以企业要做产品营销,也要做品牌营销。营销是桥梁,它不一定是个褒义词,但它一定不是个贬义词。

说回鸿星尔克,宣布捐出5000万物资上了热搜后,鸿星尔克的反应很快,第一时间在抖音上开启了首次连续48小时的直播带货,主播在也在跟着网友一起“玩梗”,并且一连开启了多个直播间同时直播,截止昨晚,累计销量已突破1.5亿,就像我标题说的,这就是一场营销,但是又怎么样呢,企业在最应该营销的时候做营销,是应该的,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如果一个企业连这种时刻都抓不住营销的风口,那就真的离倒闭不远了。

所以说,在正面舆情发生后及时部署营销策略,是市场部专业性的体现。

而这场正面舆情是不是有意策划,我们谁都不知道,当然,我们都愿意相信它不是策划出来的,这件事上我没有观点,但还是要给大家纠正一些说法和数据。

01

鸿星尔克宣布捐赠的不是5000万现金,而是市场价值5000万的物资。


02

截止到昨晚,在鸿星尔克宣布捐赠5000万物资后的4天内,实际交付灾区的只有20万瓶冰露矿泉水,这在其所托基金会的公开账目上可查,鸿星尔克还并没有制定或公开其完整的捐赠计划和时间表。


03

鸿星尔克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2011年停牌,并非是因为网友所传的经营不善导致停牌,而是因为财务严重造假,虚增高额利润,欺骗消费者停牌,至今没有复牌。


04

上市企业年报需向全部投资者公开,2011年停牌后鸿星尔克集团及下属的13家企业均依法选择了不公开年报,网上盛传的2020年亏损2亿多纯属子虚乌有。


05

鸿星尔克一直以来的市场策略是走县乡两级下沉市场,像金六福等同样走下沉市场的品牌一样,虽然近年来知名度不高但其实际业务并不差,鸿星尔克目前有超过7000家门店,这个数据超过了李宁、特步、361度等国产品牌(我没说营收和利润也超过了他们),总裁也表示鸿星尔克并未濒临破产,只是处于转型期。


06

根据艺恩数据和云合工具箱所查询的“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好心酸”的热搜路径,没有找到其在实时上升池和50位以内的其他热搜数据,热搜路径是直接热1。

以上数据均为客观存在,且有依据可查,放出这些数据并不代表我在暗示什么,只是为大家多提供一些参考。

写这篇推文之前咨询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得到的一致回应都是:“别写了,客观分析在大众情绪面前一定会被淹没,你写出来肯定会掉粉,何苦与大众情绪作对呢。”可是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心,就是想用最客观、最接地气的语言体系讲实话,讲最真实的品牌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写的东西越是能从大众情绪中抽离出来,可能才越有意义。

最后要说,不管怎么样,捐款捐物都是值得被称赞的,但同时也要客观的看待,不要因为“爽”和“有意思”一路不管不顾的把情绪拉到最高点,有的网友去鸿星尔克店里买500块钱的东西,扔下1000块掉头就跑,微博评论里的网友热衷于谁造的梗更好玩,谁更夸张,谁更“野性消费”,已然变成了一场全民的舆论狂欢,而灾民们还在风雨里飘摇。这对消费者,对灾民,对鸿星尔克来讲都未必是件好事。

好了,可以开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