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愈发危险!朝美剑拔弩张,中国关键时刻出招

局势可能比预想的还要糟糕!朝鲜因韩美联合军演中止16日的朝韩高级别会谈之后,相关各方的表态让事态的发展更加难以预料。

长安街知事App注意到,朝鲜发布措辞严厉的公报之后,美韩没有作出任何让步,一方面,韩国统一部就朝鲜中止北南会谈一事表示遗憾,并敦促朝鲜尽快参加朝韩高级别会谈;另一方面,朝鲜抗议"军事挑衅"后,美韩军方紧急发声很强硬,表示军演将按计划进行。

这样以来,针尖对麦芒的僵局就形成了,朝韩会谈乃至“特金会”能否顺利进行都被打上大大的疑问。

不让步:美韩紧急沟通零表态

朝鲜发布严厉公报之后,舆论纷纷猜测,引发朝鲜抗议的韩美军演,是否会有所调整或被叫停?孰料,韩国国防部长官宋永武与韩美联合司令文森特•布鲁克斯当天紧急会面40多分钟后,最终给出的商定结果是:军演将按照计划进行,韩美对此没有分歧。

看照片,双方商量的场景其乐融融,对于双方会谈的具体内容,韩国国防部也闭口不提。可这显然是一个不顾及朝鲜感受和诉求的决定。

不仅如此,当天,韩国统一部还就朝鲜中止北南会谈一事表示遗憾,并敦促朝鲜方面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繁荣,尽快参加会谈。简直是火上浇油!

无独有偶,美国五角大楼当天就此事表示,军演属常规演习,美韩军演具有防御性质并旨在提高两军的协调性。美国务院发言人诺尔特甚至一脸蒙圈地表示,我们也是刚看新闻才知道。

揣着明白装糊涂,诺尔特接着表示,美国未收到朝鲜有关可能取消两国首脑会晤的通知,该会晤计划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美方将继续筹备美朝首脑会晤。

准备什么呢?朝鲜在公报最后已经挑明,将密切注视美国和韩国当局今后的态度。现在看来,如此明白的警告都难以点醒美韩双方。

没诚意:卡扎菲前鉴无人能接受

美国很快应该有所反应。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名不具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消息称,特朗普已经收到了关于原定于6月12日的美朝首脑会晤命运的警告,目前白宫正在准备作出回应。

在知事看来,出现这样的转折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触发因素:

一是,会谈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作秀,朝鲜也有诉求。朝鲜做出这样的表态无非要说明,在美国试图主导半岛局势的情况下,朝鲜拒绝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二是,美国过于自信,释放出错误的信号。朝美峰会在即,过于自信的美国对局势出现了误判,误以为朝鲜是迫于美韩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和“极限施压”的制裁,才决定转变态度的。这种误判显然惹怒了本来抱着和平诚意的金正恩,在他看来,美国没有诚意,而且双方的会谈也不平等。

所以,在公报说美国应对提上日程的朝美首脑会晤的命运三思之后,朝鲜副外相当天继续强调,对“只强求弃核的对话”“毫无兴趣”,有必要重新考虑朝美首脑会谈。

从朝鲜的一再强调来看,尽管目前朝鲜和美国虽然都在紧锣密鼓地来对6月12日朝美峰会进行安排,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双方还有很大的分歧,特别是最近美国一再加码,比如以“强硬鹰派”著称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曾放狠话,只有朝鲜把所有核武器运到美国拆解,美国才能考虑减缓对朝鲜的制裁。

这让知事想起了美国主导的利比亚弃核模式,即当卡扎菲全部交出核武器后短短8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推翻了这个政权。这样的诚意,想必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朝鲜在公报中称之为“对发善意也该有点分寸,给机会也该有个极限”,这亮明了朝鲜的两个态度:一、朝鲜的妥协是有限度的,美国不能得寸进尺;二、如果双方在关键的问题上(比如弃核)没有达成协议,朝鲜很难保证不会对朝美峰会产生某种动摇。

再较量:局势可能比预想还糟糕

接下来可能就要上演朝美双方实质性的对决。

作为一种策略,朝鲜此时发公报是有讲究的,正如路透社所称,金正恩的最新举动恐怕就是为考验特朗普在峰会前能否在弃核议题上做出让步的意愿。

而特朗普政府一直把无核化当成一笔已然成交的买卖,还大谈弃核后的经济补偿,并急着要把朝鲜的核设施运出国。朝鲜在关键时刻亮明观点,实际上就是告诉特朗普,去核不会是一场会晤就能解决的事情,在双方会晤中,朝鲜同样是强势的一方。

基于这种较量,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朝鲜问题专家亚当·蒙特分析说,平壤不太可能放弃朝美峰会,因为其一直试图争取与美国谈判。平壤正在寻求修改谈判的条款,而不是彻底结束谈判。

一方步步紧逼,一方退无可退,在这种剑拔弩张之下,一切都可能发生。

在5月16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国际社会对朝鲜终止朝韩会谈的反应,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我们支持并希望朝韩双方能按照《板门店宣言》所体现的对话、和解与合作精神,充分显示对彼此合理关切的理解和尊重,相向而行,积累互信,改善关系。为延续和巩固半岛局势缓和势头,所有有关各方都应互释善意,避免采取相互刺激、引发紧张的行为,共同为通过对话协商政治解决半岛问题营造有利条件和氛围。

目前来看,避免相互刺激有助于朝韩美三方重新审视朝韩会谈及“特金会”,从朝鲜的公报最后表态来看,朝方在观察韩美的反应,这个时候,避免相互刺激,有话好好说,似乎决定了这场危机最终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