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百强:广东有33家,江苏有14家,其他省市呢?

2019年中国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地位。作为中国外贸军团的领跑者,外贸出口百强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出口百强企业第一名的鸿富锦郑州,出口金额2199.2亿元,最后一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金额111.5亿元。

一、郭台铭的富士康集团仍然是中国出口的旗舰

台湾首富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仍然是中国出口企业的排头兵,不仅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以2199.2亿遥遥领先其他企业,榜单排名第4的富泰华工业深圳也有1011.6亿出口,第5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1008.1亿出口,此外第19名富士康太原475.6亿,第26名深圳富桂精密319.7亿,第40名鸿富锦烟台229.3亿,第57名鸿富锦天津185.2亿,第74的裕展科技144.2亿,第77名深圳富泰宏137.1亿,第82名鸿富锦武汉131.8亿,第86名南宁富桂125.8亿。

也就是说中国出口企业百强中,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大陆公司称为富士康集团)就占了11家,总出口额5967.6亿,占中国出口百强总出口额的19.05%。郭首富的实力可见一斑。

二、台资企业占了出口百强总出口额的四成多

除了郭台铭外,来自中国台湾的其他电子行业巨头也都在中国出口企业百强中实力不弱,比如达丰、仁宝、纬创资通、华硕、英业达等旗下的公司。

来自台湾的电子企业在中国出口企业百强中占据了32个名额,接近三分之一,总出口额13490.7亿,而中国出口百强总出口额为31328.8亿,台资企业出口占了中国百强企业出口的43.06%。

三、美资、韩资企业在外资企业中出口金额较多

出口百强中美资企业有10家,主要是英特尔、美光、戴尔等公司,其中英特尔和戴尔各有三家子公司上榜中国出口企业百强,美资企业总出口额3829.3亿,占中国出口百强总出口额的12.22%。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传出日本政府计划出资帮助日企撤出中国,而日资企业实际上已经早就行动起来了。在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竟然只有两家日资企业了,而且是近铁国际物流公司和东芝物流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上海,近铁物流出口额227.1亿,东芝物流出口额125.2亿。

在我们印象中,日本有非常多的知名企业,竟然都消失在了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这和日本的经济实力也严重不符。也许我们需要重视日企在华的发展动向了。

中国出口百强里韩资企业有7家,其中5家是三星的子公司。尽管三星已经把很多工厂搬迁到越南,三星早在2018年就已经贡献了越南GDP的28%,但三星在中国仍然还有庞大的产业,三星在华5家公司去年出口额为1151.5亿。另外两家韩资企业是无锡海太半导体和乐金显示公司。

来自欧洲的企业,除了一家英国物流公司英运物流外,几乎都没有上榜。

新加坡企业伟创力也上榜了中国出口百强,出口额为151亿。

四、出口百强企业中的国内企业

本土企业有46家上榜中国出口百强。其中有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旗下的石油进出口企业7家。苏州德尔达国际物流、深圳嘉泓永业物流、西安海邦物流等11家物流企业。荣达商贸、合安元贸易、益瑞商贸等5家贸易企业。

这些大的物流或贸易企业一般也都是当地政府成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这些企业不构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物流、贸易类企业等专门进行进出口的公司,规模很容易做大,不过利润和竞争力很有限,没有什么技术壁垒。

本土知名企业有华为、OPPO、小米、联想、中兴通讯、格力、美的、外高桥造船、VIVO、TCL、海康威视、日照钢铁、晶科能源、振华重工等企业。

这些制造业和电子通讯业的实体企业才是中国经济最值得骄傲的部分,它们是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但很显然,这些企业在出口百强中的数量远远不如中国台湾企业,也不如外企在华的出口百强企业多。

五、出口百强企业国内地区分布

中国出口百强企业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广东有33家,出口份额28.33%。江苏有14家,出口份额为14.75%。上海有13家,出口份额为12.93%。北京虽然有众多央企,但只有8家,出口份额8.9%。河南凭借郑州富士康一家工厂就有2199.2亿的出口金额,出口份额为7.01%。

四川和重庆也依靠引进台资电子行业工厂,大大提升了本地的出口金额和GDP。浙江唯一入围出口百强企业的是本土企业海康威视,作为经济大省,台资和外资企业较少,在国内省市中比较特别。

国内31个省市中,还有河北、黑龙江、吉林等11个省份没有出口百强企业。

从出口百强企业中可以看到台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份额只有37%,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还有待提升。也要警惕日资等外资企业撤离,完善相关产业链,保证国内产业竞争力不会受到影响。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