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文化联盟筹备启动仪式。
拜华光、看大戏、吃盆菜。17日,粤韵传承·华光盛典——2017佛山粤剧华光诞活动在广东粤剧博物馆热闹开锣,约300名海内外粤剧“大咖”共聚一堂,齐贺华光诞。
自2008年起,一年一度的华光诞活动已经成为禅城民俗品牌活动、全球粤剧艺人寻根问祖的文化盛会、粤剧艺人与粤剧爱好者交流互动的联欢会。
启动筹建粤剧文化联盟,高起点搭建新的互动平台;开拍《南国红豆》粤剧名伶佛山寻根之旅,深入挖掘佛山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创意旅游路线,刺激旅游消费……今年的华光诞活动,立意高远,不仅是粤剧界的一场盛会,还被纳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的整体战略中。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兵表示,希望通过举办华光诞活动,进一步增强粤剧界的凝聚力,共同推动粤剧繁荣发展,让粤剧界、粤语圈以外的朋友认识粤剧、了解粤剧、热爱粤剧,进而认识佛山、喜爱佛山,提升文化佛山影响力,助力佛山“岭南文化名城”、禅城“岭南文化之心”建设。
盛会
约300名海内外粤剧大咖齐贺华光诞
华光诞上的粤剧表演。
自2008年起,一年一度的华光诞活动已经成为禅城民俗品牌活动、全球粤剧艺人寻根问祖的文化盛会、粤剧艺人与粤剧爱好者交流互动的联欢会,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17日下午,粤韵传承·华光盛典——2017佛山粤剧华光诞活动在广东粤剧博物馆热闹开锣。
“每次我回到这里,都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家乡的水,特别的甜;家乡的人,特别的亲。粤剧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分支,通过华光诞活动,我们将更好传承粤剧、探索粤剧发展。”美国美西八和会馆主席林小群已年过八旬,定居美国的她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佛山,庆祝华光诞,当她上台发表感言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与林小群一样,从全球各地共赴华诞盛宴的还有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香港八和会馆、新加坡八和会馆、广东八和会馆、世界华人粤剧文化联谊总会等粤剧会馆,以及广东粤剧院、佛山粤剧传习所,以及深圳、珠海、肇庆等14个市、地区的粤剧团名伶。
约300名海内外粤剧“大咖”共聚一堂,齐贺华光诞,彰显佛山华光诞的盛大规模与不可取代的重要国际地位,充分体现了佛山作为粤剧发源地的号召力。
而在活动开始前的一个多小时,已经开始有市民陆续来到广东粤剧博物馆的舞台前等候着,下午三点活动开始时,现场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市民。“我很喜欢看粤剧,一年一度的华光诞,当然要过来看看。”市民李女士说。
政府对粤剧文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民的由衷热爱,深深打动了粤剧艺人们。“华光诞活动非常热闹,当市民看到粤剧艺人时总是能呼出名字,鼓掌欢呼表示热烈欢迎。真的很感动。”首次参加佛山华光诞活动的肇庆粤剧团艺人嘉华说。
互动
市民游客穿戏服画剧妆体验粤剧魅力
市民体验粤剧化妆市民体验粤剧化妆,,并试穿戏袍拍照并试穿戏袍拍照。
值得一提的还有,为增强华光诞活动的互动性,本届华光诞首设“粤玩·越有趣”互动体验环节,让市民、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拉近他们与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
其中,17日下午,众多粤剧艺人以福、禄、寿、喜、财神、仙女等粤剧人物造型亮相,带领市民、游客拜祭华光大帝,感受传统而庄严的祭祀文化氛围。
18日下午,禅城天气转凉,但丝毫没有降低市民的热情,工作人员在现场帮助市民、游客体验粤剧化妆、戏服穿戴,各式各样的粤剧服装配搭精致妆容,犹如粤剧艺人,在舞台上尽显风采。
当日活动开始没多久,小小的化妆区就挤满了人。今年78岁的孙伯一直在周围徘徊走动,看看这边的人在化着妆,看看那边的人在研究穿戏服。在周围友人的鼓励下,孙伯决定不再做“吃瓜群众”,亲身体验一番粤剧化妆。
不一会儿,化好妆穿着“书生”服饰的孙伯便惊艳亮相,开心的他在舞台甩两下长袖,摆好姿势拍照,定格粤韵十足的自己,“年轻的时候我可是单位里的粤剧组宣传队长,常常上台唱粤剧,现在唱不动了,难得穿一下戏服回忆。”孙伯感慨地说。
籍贯湖南的李女士也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体验“变装”。只见化妆师先在脸上涂上白色粉底,然后围绕着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画上长长的眉毛,艳丽的大红口红抹上后,一个漂亮的“花旦”就出现了,“我不是佛山人,但对粤剧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感兴趣,这次难得有机会,就带着小孩过来,一起感受佛山传统文化的氛围,而且通过活动,可以让我们多认识粤剧、了解粤剧,从而增强对佛山的归属感。”李女士表示。
发展
筹备粤剧文化联盟高起点搭建新互动平台
粤剧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华光诞活动一直致力于促进粤剧名家艺人、文化研究工作者、粤剧爱好者们的互动交流,为凝聚、培养粤剧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构建圈子。
本届华光诞活动继续发挥联盟枢纽功能,并启动筹备粤剧文化联盟,高起点高标准搭建新的互动平台,让华光诞民俗活动不仅成为粤剧团、粤剧会馆、粤剧名伶演戏酬神的舞台,而且更是粤剧基金会、专业院校、研发机构、媒体和粤剧编剧、民俗专家顾问等推动粤剧发展的交流盛会。
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体局局长、区旅游局局长何永庆表示,筹建粤剧文化联盟有助于粤剧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佛山成为粤剧名家艺人的聚宝盆和粤剧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孵化基地,推动粤剧文化的立体式发展,这也是佛山作为粤剧发祥地之一的重要担当。
这一大动作也让粤剧名伶非常振奋。“这个联盟不是指所有剧团合作做一场戏,而是打破现有的部分粤剧团故步自封的状况,联盟成员经常性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广东八和会馆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认为,未来在此平台上,还会吸纳企业等社会力量,链接更多资源将粤剧文化发扬光大。
在发展新平台的同时,本届华光诞活动还尤其注重吸引年轻人参与,感受粤剧文化的魅力,培养年轻观众。11月17日晚,“粤演·越精彩”——2017佛山粤剧华光诞粤剧表演专场在金马剧院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既有结伴而来的老人家,也有一家三口,更有不少年轻人,现场不时传来阵阵响亮的掌声。“粤剧很有魅力,也有市场,今天我看到了好多年轻人来看戏。”佛山市级粤剧非遗传承人梁智理欣喜表示。
跨界
文旅融合禅城以粤剧文化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兴未艾,用世界的眼光看佛山,佛山城市角色越发重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粤港澳三地联手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丰富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而佛山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一直坚持文化先行,结合旅游经济,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本届华光诞活动在以往名伶盛会、粤剧演出的基础上,依托本土旅游资源,借助珠三角、粤桂黔便捷的交通优势,吸引更多外市、外省乃至外国的游客前来参观,使华光诞不仅成为粤剧界的盛事,更成为名播四海的著名旅游观光项目。
据悉,华光诞活动主办方还与佛山国旅、佛山中旅等知名旅行社及酒店合作,以寻味粤剧为主导,借助交通便利优势,打造文化创意旅游路线,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游客来佛山参与活动,从而刺激旅游消费,展现粤剧魅力,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过过去去两两日日,,共共有有来来自自香香港港、、珠珠海、东莞等地近千名游客参团,通过本次寻味粤剧之旅,体验禅城深厚的粤剧文化。“这是我第一次来禅城,我很喜欢看粤剧,从朋友那里知道了华光诞活动,有这么难得的机会,我肯定不能走宝啦。”来自香港的罗女士表示,相比较香港社团式的自娱自乐,禅城更注重传承,对于文化的传播有很强的推动力,例如这次华光诞活动,禅城把它当作是一场文化盛宴来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很有自己的民俗特色。“琼花会馆历史典故让我印象最深刻。这两天,我已经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后我一定会向朋友推荐禅城。”
此外,粤剧文化还与影视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南国红豆》粤剧名伶佛山寻根之旅正式开机,该节目将以粤剧名伶的视角探秘佛山故事,深入挖掘佛山历史文化,今后也将拍摄体现粤剧元素的影视作品品,,助助推推文文化化传传承承。。
声音
粤剧大咖论粤剧传承与发展
“一年一度的粤剧华光诞活动,同样也是促进粤剧发展,弘扬粤剧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粤剧界的同仁齐聚一起,首要目的是拜祭先师,纪念华光师傅的诞辰。但最终的意义,还在于探讨粤剧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林小群认为,粤剧是门传统曲艺,尊师崇礼目的就是更好地传承,而粤剧遍布各地,粤剧艺人齐聚于佛山,目的就是更好地交流。同时,粤剧是有生命的文化,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观众。
对此,众多粤剧艺人表示赞同。“观众是粤剧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培养一批痴迷粤剧的观众甚至比培育一批优秀粤剧演员还要难。”梁智理认为,要培养粤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让他们接受粤剧是关键。“我们要培养年轻观众,尤其是90后、00后,从他们的观感出发,创新形式,让他们首次听到粤剧,会有‘噢,原来粤剧是这样,这么有魅力的呀’的感觉!”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粤剧艺人来说,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粤剧一定不可以是井底之蛙,一定要向其他剧种学习,但要注意是取别人之长为我所用,不要让自己变得不伦不类。”除了向其他剧种学习,广东八和会馆名誉会长、著名粤剧演员小神鹰还认为,粤剧圈子也要多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年轻一辈要通过了解前辈做了什么,明白在粤剧发展中该保留什么。“老、中、青、少的粤剧爱好者、发烧友等,不同年龄层次和演艺水平的人,都应该多点发表意见,多点相互借鉴。”
而在传承与发展上,近年来,禅城教育和文化部门大力推进粤曲进校园,正是普及粤剧文化、培养粤剧观众、发掘好苗子的重要方式。“粤剧教育从娃娃抓起,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粤剧文化种子,让他们对粤剧这门艺术有所认识,这属于启蒙式的粤剧熏陶。日后,喜欢粤剧的市民,平常可选择看粤剧作为文化休闲方式;有志于从事粤剧表演的,可去专门的粤剧学校学习。”黎骏声表示。
“粤剧正迎来最好的时代。”黎骏声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体现的正是国家对粤剧等民族文化的重视,“粤剧文化与旅游结合是一个发展方向,但要从舞台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把粤剧精髓高度浓缩,这是非常值得共同探索研究的。”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陈颜梅
文/珠江时报记者 陈颜梅 方婷 通讯员陈浩阳
图/珠江时报记者 戚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