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疫情后的第一展,便是备受关注的“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在中国的首次公开集体亮相,自然是要第一时间赶赴展场先睹为快的。
在杨志刚馆长的亲历陪同与重要展品的讲解下,“宝历风物”们的珍稀与精致叫人大饱眼福,近距离感受唐代海上丝绸之路那熙攘往来的盛况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特别让人兴奋的,是这次亲眼见到了“黑石号”沉船出水的三件唐代青花花卉纹盘完整器。由于当时黑石号整船淹没于海泥中,所以虽然船自唐宝历2年(826年)在苏门答腊海域不幸沉没到1988年被发现之间隔了上千年,但包括这3件唐青花在内的大量其出水瓷器皆保存完好。3件瓷盘白地上绘蓝色阿拉伯式的花草纹,同时其内壁出筋,又有着十足的唐风——这是唐代金银器的造型,不失为一件中西合璧的外贸佳品。
黑石号沉船出水唐青花
黑石号沉船出水唐青花
早年,大家虽一致公认成熟的青花瓷出现于元代的景德镇,但关于原始青花瓷的由来却一直众说纷纭。多年前我在南京博物馆见过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唐代青花残片,坊间亦一直有唐代青花之说,但当时业界还有许多不同意见。正是“黑石号”的这一出水进一步证实了唐青花瓷的存在,以及早在唐代它们便已远销海外的历史。
点彩梅朵纹器盖(中),南京博物馆藏
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唐青花残片,南京博物馆藏
2000年后,在河南巩义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唐代青花继续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确切的依据,其出土的文物与扬州唐城以及“黑石号”沉船出土的唐青花瓷器在器型、装饰上完全相同,通过对标本的分析,尔后充分证实了巩义窑作为唐代青花瓷器的发源地所在。这,无疑重新改写了中国的陶瓷历史。
2006年郑州上街区出土的唐青花塔式罐
在这次展出中,扬州博物馆、唐城遗址博物馆的众多瓷器文物,以及扬州出土的唐青花瓷盘、巩义窑出土的唐青花也都来到上海,和“黑石号”出水的三件珍贵唐青花瓷盘共同对比展出,可以说,这称得上目前关于唐青花瓷最重要、完整的、且兼具学术研究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一次呈现。
唐代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江苏扬州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虽然与元代及明代的青花相比,唐代青花瓷显然是稍显简略的创作,胎体也相对粗松,但其艺术开创性显然是划时代的。同时,作为当时主要供外销的瓷器,它是“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见证着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唐青花三足水盂
而对于为什么巩义窑能够烧出青花瓷?相关研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巩义窑在唐白瓷上有足够成熟的烧制工艺,且其又是唐三彩的诞生地,或许正是白瓷与三彩的相互孕育促成了釉下青花瓷的初始创意。因而,巩义窑如今也常被人称为“创新能力最强的窑”之一。
据介绍,这次除了首次从新加坡回归故里的、多达168件的“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上海博物馆还结合自身馆藏,并向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其他省市博物馆借展,荟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银器、长沙窑外销瓷、扬州和青龙镇考古出土品等各类对比物,使得参展文物共达248件,极大地丰富观众对9世纪唐代社会生活与海上贸易的全面认识,是一场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大展,绝对值得现场好好仔细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