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普国兵为攀枝花市党校递进班的干部介绍芒果产业

来源:央广军事·中国军号


当年军营铁骨硬汉,今日乡村振兴尖兵。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场和乡村振兴一线,广大退役军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建强村级政权的骨干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赢得了群众信任和赞誉。《中国退役军人》栏目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报道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战场和乡村振兴一线拼搏奉献的先进事迹。今天的人物纪实,为您讲述四川攀枝花籍退役军人、彝族青年普国兵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作者:总台央广记者杨鸿、胡晶,特约记者文东、张怀邦;播音:铖铖、宋波。


人物档案

普国兵,彝族,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1987年出生,2004年入伍,在武警重庆总队第一支队双桥区中队服役5年,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2009年退伍回到家乡后,普国兵先后担任仁和区太平乡煤炭资源执勤大队副队长、大龙潭彝族乡民兵执勤队队长,在此期间被攀枝花军分区授予“应急民兵标兵”称号。从2014年起,普国兵回到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新街村先后担任民兵连长、村党总支部书记,以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和支持。近年来,普国兵先后被评为攀枝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


彝家山寨“兵支书”普国兵(杨鸿 摄)



初春的朝阳,照耀着金沙江畔的彝岭山乡。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新街村,党总支部书记普国兵早早起床,在山上的芒果林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今年35岁的普国兵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彝家青年,肤色黝黑,身体健壮,浑身上下洋溢着年轻人的朝气和军人的刚毅。谈及为何辞掉外面的工作回村担任村干部,他这样回答。

普国兵: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要回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我回答说,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一样。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名利,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就想改变我们家乡,让我们家乡变一个样。


普国兵当年的军旅照




普国兵心中矢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这份情怀与担当,来自于5年军旅生涯的锤炼。2004年12月,普国兵参军来到武警重庆总队第一支队双桥区中队,历任副班长、班长和中队司务长等职务。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勤奋敬业,尤其在中队司务长的岗位上,他通过养猪种菜开源节流,为官兵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荣立了三等功。


普国兵: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接触过养猪种菜之类的事情。担任司务长后,我就在中队开荒、种菜,还养了12头猪、200多只鹅,中队的伙食因此得到很大改善,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表扬,战士们也很满意。


2009年冬天,普国兵退伍回到家乡攀枝花。他先是在仁和区太平乡煤炭管理民兵综合执法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后来,大龙潭彝族乡新成立保护矿产资源民兵执勤队,他又被调来担任队长,协助民警开展打击私挖盗采煤矿的违法行为。执勤巡查充满艰辛,有时还会遇到危险。作为一名退伍兵,普国兵面对危险不退缩,面对利益诱惑不动心,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他被攀枝花军分区表彰为“应急民兵标兵”。


普国兵:如果有人给我送红包,我就直接把人和红包一起交给单位去处置。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虽然我们手里有了一定的权力,在保护国家财产的事情上,必须要做到不贪不占不动心,这也是我做人最起码的底线,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我睡不着觉。


普国兵带领民兵为村民开展志愿服务




打击私挖盗采的工作结束后,普国兵在朋友的推荐下,在一家能源公司担任销售主管,虽然工资待遇较高,但考虑到常年在外,照顾不上家庭,2014年6月,普国兵辞掉工作回到老家大龙潭彝族乡新街村,开始立足农村创业。不久,他被推选为村民兵连连长,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他牵头组建了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的应急抢险队,在结对帮扶群众、治安防范、山林防灭火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普国兵:2008年,我在部队参加汶川抗震救援时就想到,如果家乡农村发生塌方、山洪、地震等灾害的时候,村民能不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先行自救。担任民兵连长后,我就把村里的退伍兵发动起来,组织了一支应急抢险队,除了应急,平日里在村里的治安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普国兵被评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




普国兵勤奋钻研主动作为的这股干劲受到了乡党委领导的肯定。2017年1月,经过上级考核和党员选举,30岁的普国兵走马上任新街村的党总支书记。新街村位于仁和区南部,面积47平方公里,当时辖有18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起初,普国兵认为自己年纪轻,有点儿信心不足,但看到组织的信任和乡亲们的期待,他二话不说接过了这副重担。


普国兵:乡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来考察时,我心里还有些胆怯,因为我们的村支书里还没有像我这样年轻的人。考虑了一两个晚上后,我认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没有干不好的事,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成。当时就向组织表明了态度,我说我能行、能干好。


普国兵走上直播平台宣传家乡芒果




过去的新街村是一个贫困村,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芒果,但由于缺少技术、疏于管理,芒果品种与质量参差不齐,全村虽然摆脱了贫困,但收入并不稳定。一上任,普国兵就发动村组干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集思广益,通过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大力提高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并打造品牌、拓宽果蔬销路,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普国兵:村里虽然种了很多芒果,但管理不善、病虫害很多,也卖不了多少钱。怎么样能让我们的产业再进一步提升?和村组干部讨论过后,我们就各自分工,有负责技术指导的,有负责引进品种的,还有负责销售的,从产、供、销各方面,依托合作社抓品质、打造品牌。


乡亲们的辛勤耕耘迎来收获




普国兵先后到北京、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宁夏等地的市场调研,了解各地芒果销售行情,又通过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找来专家指导,帮带村民提升芒果种植技术。然而,难题很快出现,由于芒果一年只开一季花,想要试验新品种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很多村民不愿轻易尝试,普国兵便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改良新品种。


普国兵:我们先从党员和一些有志青年中,开始品种改造,并且首先从我们家开始。两年之后见效了,其他村民看见这个芒果品种的效益比较好,最后就决定种植这个品种。


2018年,新种植的芒果终于结果了,却又染上细菌性角斑病,短短一个星期,上百亩的果园全被传染,快要成熟的果子表皮出现爆裂,果实迅速腐烂。起先,村民们甚至要通过锯树断根防止更多的树被感染,可精心培养的新品种怎能就这样被放弃,普国兵赶紧请来专家帮助解决问题。


普国兵:当时我站在地里,眼看种出来的芒果这么好,最后却烂在地里卖不了钱,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我们决不能让乡亲们的汗水白流,于是,请来专家调查情况,找出病害的根源。通过三年的整治,最后彻底解决了问题。


今日新街村果园新貌




新的芒果品种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但当地干旱缺水的问题却制约了生产。普国兵和村两委干部一边动员村民积极参与蓄水池建设,一边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补贴,最终,建起了300口蓄水池,解决了果树灌溉缺水的问题。接下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的干部带着村民用三年的时间,修建了通向山间果园的产业道路总计20多公里,节省了村民们运输芒果的时间和人力,并降低了果损率。


普国兵:以前雨季来临时,道路泥泞湿滑,芒果无法运出来,而每天市场的价格瞬息万变,如果我们等天气好了再采摘运输出来,价格肯定又跌了。我带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上级相关部门找项目,通过上级的支持,村里获得了修建产业道路每公里15万元的补助。有了资金后,我们就带着村民自己施工、自己建。路修好了,采摘运输及时,乡亲们的水果收入每年能增收10%以上。


普国兵在博览会上为采购商介绍村里的芒果




为拓宽销路,普国兵每年都带着村合作社骨干参加各种博览会,大力推广村里的芒果。2021年12月,他用拉杆箱拖着60多斤重的芒果,只身一人从攀枝花辗转来到海口参加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在他一个人的参展台前,很快就围起了多名采购商。他一边削芒果邀请大家现场品尝,一边介绍攀枝花芒果的品质。在他的介绍下,许多人才知道,原来在四川攀枝花这样的高海拔地区,还有这样一片味道甘甜的芒果园。


普国兵:那次展销,我的摊位接待了上千人,有意向的采购商接近一百家,他们对我们的芒果非常感兴趣,许多人打算和我们合作。一位来自上海的采购商,听了我的介绍后,当场决定2022年向我们采购100万元的芒果。


普国兵为攀枝花市党校递进班的干部介绍芒果产业




在提升芒果品质、打造品牌方面,普国兵带领村两委通过合作社申报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全村建成“绿色食品”芒果基地2000亩、“有机食品”基地500亩,将芒果推广到全国各地乃至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如今,新街村的产业经济已今非昔比,全村芒果种植达3万多亩,产值收入达5000多万元,早春蔬菜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


随着全村经济收入的提高,如今的新街村旧貌换新颜,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的改善,村里还办起了幼儿园,建起了集市和文化活动广场。看着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滋润,普国兵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唱起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普国兵回忆起自己回村担任村干部8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民兵连长到村党总支书记,他一如既往,初心不改,为脚下这片土地付出最深沉的爱,用青春照亮彝乡的未来。


普国兵:乡村振兴就是我们退役军人一个新的战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我们父老乡亲服务,看到家乡的一点点的变化,我觉得是在我第二战场上的又一个成就。我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我就应该为这片土地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央广军事·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