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川北灯戏:有灯有戏有歌舞 一唱就是满堂笑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川北嘉陵公子竹枝词《看灯戏》,既描述灯戏演出盛况,又是对灯戏艺术魅力的称赞,道尽川北灯戏的迷人特色:有灯有戏有歌舞,一唱就是满堂笑。

“川北灯戏是在四川川北地域形成,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皮影、木偶、猴戏等表现元素,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2月23日,四川南充市川剧团(川北灯戏团)艺术室主任、川北灯戏演员兼导演刘刚,为封面新闻讲述了川北灯戏的艺术特点、保护和传承情况。

地方小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川北灯戏盛况。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川北的古老歌舞小戏。明清以来盛行,反映民间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而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被称之为“农民戏”“喜乐神”。

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授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戏名家汪洋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川北灯戏团在南充挂牌成立,和南充川剧团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川剧演员也演灯戏,灯戏演员一样唱川剧。

经过数百年岁月洗礼,川北灯戏已经由一个土生土长、默默无闻的剧种,成长为品牌剧种。

1988年,川北灯戏受邀进入中南海演出,演职人员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89年,川北灯戏赴上海交流演出,轰动上海滩;1992年,川北灯戏《半边月儿明》在参加四川省新编传统戏调演中,获优秀奖。2007年,《闹隍会》、《包公照镜子》、《秀才买缸》等6个剧目收入央视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此外,川北灯戏还跨出国门,在新加坡、泰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演出。

民间习俗 一唱就是满堂笑

63岁的刘刚,南充市川剧团(川北灯戏团)艺术室主任,演员、导演,既演川剧,也演川北灯戏。

从13岁加入广安川剧团(原宣传队)至今,刘刚从事川剧工作整整50年。1991年从广安来到南充,次年便在川北灯戏《齐老爷断奇案》中担任主演。如今,他已经在川北灯戏的舞台上活跃30年,一名地地道道的丑角。退休后返聘回剧团工作。2020年,川北灯戏经典剧目《张飞轶事》复排,不少川北民俗及特色艺术频现,灯官、媒婆等人物悉数亮相, 张飞背媳妇等情节更让人捧腹大笑,刘刚在剧里演一位媒婆。

唱了大半辈子戏,刘刚是快乐的,他有着少年人般的欢喜和激情,兴之所及,就可随时来两句。

刘刚告诉记者, 川北灯戏声腔和表演手段,吸收了大量时调、小曲和民间歌舞,其声腔分为正调(灯弦腔、苦板、十字韵、联八句类)和杂调(各类民歌、时调、小曲类),表演形式分为天灯(以小剧目为主)和地灯(各种灯调歌舞)。演员表演在起唱时,必先击鼓锣一响"咚旦",别具韵味。

刘刚介绍,川北灯戏主要内容就是老百姓身边的趣事,全是百姓田间地头的真实生活写照。诙谐、欢乐,以丑角为主,颇有今天的“小品”味道,载歌载舞,也嵌入唱跳风格。“现存300多个剧目,大多取自农民的日常生活,一根扁担、一个板凳都能入戏。鼓锣一响,戏场子就开始了。

川北灯戏喜剧多、悲剧少。就是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一唱就是满堂笑。“正是因为灯戏欢乐诙谐,观众看得开心,我们演员也乐在其中。”

非遗传习 娃娃军后起担纲

2016年,南充川剧“非遗传习班” 在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揭牌,40名10多岁的娃娃进入传习班学习川剧和川北灯戏,传承非遗文化。

“跳蹬河水深深,河上无桥靠跳蹬,县太爷今从这里过……” 2020年12月25日,川北灯戏登央视戏剧频道,带来灯戏剧目《跳蹬》。这是川北灯戏的一台经典剧目, 还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展现了川北灯戏浓郁的表演技巧和地方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优秀剧目的演员们主要由南充市川剧团“非遗传习班”的娃娃军担纲,这是2016年南充设立全省首个川剧“非遗传习班”以来,年轻演员们第三次亮相央视。此前,川北灯戏《跳蹬》曾经参加过2018年“璀璨华夏·澹影跹归” 川渝地方戏曲展和2019年央视综合频道戏曲晚会等。

“我们在非遗传习班里发现了很多很好的苗子,他们就是川北灯戏未来的希望。”刘刚告诉记者,将梳理一批代表剧目,逐个逐个传给年轻后生,让川北灯戏将来在年轻人手中得到发展传承。“同时,从创作上,结合当下文化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和旅游结合,让越来越多城里人、年轻人喜欢这古老的‘农民小戏’,也是我们现在思考的方向。”从事大半辈子灯戏,刘刚对川北灯戏的未来有很多期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