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问题由来已久!李家超上任以后必须推动房屋问题大变革

文|邱立本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香港特首候选人李家超的竞选工作,进入最后冲刺的阶段。尽管只有一位候选人,但他的得票率非常重要,要显示他是否获得足够的“民望”(Mandate),绝对不能“低空掠过”。很多公开支持他的选委对他很有好评,认为他敢于任事,认真负责,不惧种种困难与挑战。

李家超受命于危难之间,面对最大的挑战肯定是国安问题。香港人历经二零一九年的黑色风暴,馀悸犹存,背后是美国颜色革命的颠覆,里应外合。即便到了最近,李家超竞选团队在“油管”Youtube的视频被下架,背后就是谷歌要呼应美国当局的制裁令,让人看到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伪善,无孔不入。尽管现在黄丝的势力不再公开活跃,但其实都在暗地里搞小动作,搞“软对抗”。对此李家超肯定胸有成竹,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北京对他也充满信心,针对黑暴问题,一定穷追猛打,宜将馀勇追穷寇,务求清除这些以“民主为名、分裂为实”的黄丝力量。

不过,李家超面对更深层的挑战,还是香港这几十年都处理不好的房屋问题。回归之后,首位特首董建华就企图大建房屋来化解居住问题,但由于金融危机,他的宏图大计最后功亏一篑。接下来的几位特首对于房屋问题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折腾一顿之后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尤其是曾荫权任内停建公屋,导致公屋短缺,至今申请时间排期要六年之久,而申请人数也累积约二十六万人。

但更严峻的问题是,香港的“㓥房”变得越来越普遍。不仅是在深水埗等底层新移民的社区出现㓥房,连中环、湾仔等区也有㓥房出现,大多面积太小,往往不到七十平方尺,其实不宜居住。这成为香港的另一种签名,也成为香港在国际上的另一种负面形象,展示香港城市生活的残酷,让一种非常狭窄、压迫感很强的生存状态,成为从底层到中产阶级生活的标配。

特别是年轻一代,即便大学毕业,平均工资是一万二千港元月薪(约一千五百多美金),若拿一半的薪水来付房租,也只能住㓥房,在逼仄、狭小的空间内,刺激了很多青年越来越对现实不满。过去几年的不少街头运动都出现这些“被激进化”的年轻人,他们似乎看不见黑暗隧道的尽头,而只有投身在一些虚无缥缈的狂飙中,燃烧自己,但也燃烧这城市的未来。

因而新的香港领袖必须彻底解决香港“房事”,不能只用“厚黑学”的“锯箭法”,假装解决了表面问题,但深层的痛点永远存在,而无法消除病灶。

这需要学习新加坡的方法,由政府来投入“做庄”,发展“组屋”,让有基本收入的家庭与个人,都可以住进很体面﹑相对宽敞的空间,过著舒适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又另外开辟“私人楼宇”的市场,让国际化资金与本地的上层阶级,可以继续市场化运作﹑炒卖,发挥资本主义的最佳效应。

新加坡的房屋双轨制实施了逾半个世纪,广受好评。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生不会为居住问题烦恼,不会为结婚成家没有适当的居住空间而“抓狂”。他们在组屋的天地,气定神闲,怡然自得,享受中产阶级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有广大的私人豪宅供炒卖,让楼宇作为一种具有高增值的商品,可以在国际热钱的追逐下,展示市场化的最佳资源配置。

很多人忧虑,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如引进香港,会导致当前香港的楼价急跌。这不仅得罪香港地产商集团,也让很多已经买楼的香港市民受损。其实这是庸人自扰的过虑,因为香港的房屋刚需强劲,再加上疫后全球旅客涌入,香港永远吸引大量的国际资金,私人楼宇的炒卖动力澎湃。只要研究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就晓得组屋与私楼并没有抵消关系,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组屋是在政府的主导与调节下,不会被炒卖,而私人楼宇则是市场化操作,对地产开发商来说,还是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最近公布的支持李家超的选举委员还包括李嘉诚等地产大亨,也带来很多的政治的联想,认为李家超不敢处理香港的房屋问题,以免得罪这些地产集团,碰触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但事实上刚好相反,李家超可以更能与这些地产商沟通,提出房屋政策需要更重视长远利益,不能让香港成为一个地产狂飙炒卖的城市,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又能对新一代与弱势群体加以关照,展现香港的人道情怀。要稳住年轻人的心,就必须从房屋问题大变革与新思路开始。新加坡可以,为何香港不可以。李家超面对的挑战,关键还在于如何赢得香港新一代支持,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香江寒士俱欢颜。这是李家超绕不过的难题,也是他未来政绩成败的核心。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