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风光
在数百前的殖民时期,来自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年轻人,纷至沓来到英国最知名的剑桥大学留学,这段历史使得这所高校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里面有某种特殊性,很难被复制或者取代。
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校,校名就是来自于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约翰.哈佛,这所大学坐落在美国麻州的剑桥,这座桥的名字其实就是得名于英国剑桥。亚洲国里面很多响当当的政治人物都是剑桥校友,比如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等。
从剑桥大学的学生来源,一窥英国历史变迁
英国地图
随着英国在二战后的不断衰落,其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也渐渐地让位给了美国。今天剑桥的大学的咖位已经远远不如美国的哈佛了,学校也从贵族教育转型成为大众化教育,以前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复存在,学校想要生存就得卯足了劲和其他大学争夺优质生源。就这点而言,剑桥大学辉煌不再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英国全球霸权的衰落。也让英国人不得不思考:未来的英国该如何转型,重塑自己的国家定位?
据分析,剑桥学生的来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而这些类别其实分别印证了很多事实,下面我们具体盘点一下:
一、 英国本地的优质生源:印证了剑桥作为本国高校老大的地位和剑桥作为英国高等教育摇篮的事实
二、 欧洲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到来显示出了英国和欧洲国家悠久的历史关系,以及英国高等教育在欧洲的地位。
三、 来自英联邦、前殖民地: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存在显示出英国的残余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在这些国家大学生的心目中,英国还隐隐约约的被视为一种圣地。
四、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显示出霸权虽已转移,但是因为历史的渊源问题,美国年轻人对英国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赴英国求学的目的可能已经不是学习本身了,更多的是一种寻根溯源的行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语言隔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这显示出英国在落后国家民众的心目中还是高大上的存在,去英国留学仿佛自身也粘上了一层“贵气”,是一种在家乡人民面前炫耀的资本。另外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让落后国家的年轻人对英语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感。这些留学生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品学兼优进而去英国深造的,有想毕业后移民英国的,有的想学成之后回母国寻求更好的发展,有的甚至是为了婚姻目的。但是,他们和英国没有多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因此也就很难被高贵的英国“老爷”真正接纳,暂且不说人种、肤色,光是口音,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英国所谓上流社会的口音被称作 posh,大概就是王室成员或者BBC主播说的那种口音。在英国,凭口音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外国留学生即使熟练掌握了英语,但是一开口也会被人耻笑,因为那一听便是社会底层的口音,难登大雅之堂,对英国人而言,你的口音便足够影响他对你这个人的评断!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下坡路”上的尴尬
在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候,去剑桥留学就意味着到了帝国的核心教育圣殿,可惜的是英国自二战之后就沦为了一个准二流国家,曾经的辉煌日渐暗淡,英国不再是世人向往的国度了,能吸引人的大概也就是英式教育了。
过去的大英帝国,现在要面对很多在“下坡路”上的难题。现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游戏规则已经是由美国来制定了,剑桥也只能通过来自第五类学生的贡献(最关键的大概就是高昂的学费),来维系自身的竞争力了,在脱欧之后也只能继续这样了。然而这种模式虽然能维持学校的稳定运作,并且能赚进大量的外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让铜臭味渗入校园。
在帝国年代,剑桥大学可以高高在上的不为谁改变,但是在今天,则必须接受别人定的游戏规则才能生存,这一点像极了英国当今在国际社会的处境:从全球第一霸权,渐渐的沦落为世界准二流国家,即使在欧洲都无法耀武扬威了,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无奈!当英国不再是全球的中心时,在自大与自卑之间,这个国家还得学习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
要付出多少才能避免衰落?改变就会扭转颓势吗?巅峰不再的英国走在下坡路上,时时都有尴尬,处处都有困难,谁又能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