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枝
图文:审稿-专诸、排版-文琪&白鸥
封面图:©The Road Provides/Shutterstock
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的清明节那时候吹起了一股“云祭祀”的大风,把传统的民间信仰加上酷炫的5G黑科技,这样新旧结合形式貌似会是传统文化的未来趋势。而除了中国之外,远在马来西亚的许多炎黄子孙,同样也因为疫情而无法亲临现场拜祭祖先。
事实上,早在2月份,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古庙游神活动就因疫情而一切从简了。这个游神活动是马来西亚华人每年的民俗盛典之一,往年一般会请出銮的神明有元天上帝、洪仙大帝感天大帝等神级较高的神仙。
© Kristin Greenwood / Shutterstock
© Thomas Foo / Shutterstock
游神活动也好,乩童起乩也好,一般在这些活动中被请出来的神明大多是神庙中的主神或是那些普遍被认为法力无边的大咖级神仙,除了以上提到的那几位神仙之外,最常在马来西亚出现的还包括了齐天大圣、哪吒这种战斗型的大神,或菩萨这种听起来就像是王者级别的神明。
所以要想从马来西亚的游神或起乩活动中认遍各种神明,并不是那么容易。以土地神来说,虽然土地公几乎是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家中的神明标配,但由于段位级数的既定认知,你可能很难在游神活动中看到他。
如果你去过马来西亚,你可能会发现,你所说的土地公和马来西亚人真正拜的土地公,可能未必是同一位土地公(<--此处非绕口令)。
永安厅大伯公庙
图:Wikimedia Commons
地主、大伯公、本头公,
其实都是土地神?
马来西亚人口中的土地公,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统称。因为马来西亚华人祖籍的多样,这里民间信仰几乎贯穿了福建、广东、客家等多种文化,并融合了马来西亚当地的信仰,也造成了马来西亚同一个神有N种不一样的称呼的现状。
可以这么说,初到马来西亚,要拜对一个神,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若身在马来西亚的你灵光乍现,突然想拜土地公,你的马来西亚朋友可能会问你:“地主?大伯公?本头公?拿督公?”初来乍到的你可能会想破脑袋,怎么中国的土地公飘洋过海后还改头换面了呢?
吉隆坡甲洞福德庙
图:angkongkeng.com
其实地主、大伯公、本头公,都是土地神的一种。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各方言群体的文化不太一样,所以大家供奉的对象也都会有所不同。
如吉隆坡甲洞福德庙(Kuala Lumpur Kepong Hock Tiek Temple)主座福德正神、森美兰波德申伯公坛 (Sembilan Port Dickson Peh Kong Tueh)主座大伯公、柔佛峇株吧辖四面八方龙伯公(Johor Batu Pahat Long Pek Kong)主座龙伯公等。
“地主”也许是最好理解的。如果你曾经造访过马来西亚华人的家,你可能会对一个上书“五方五土龙神,唐番地主财神”的神位有点印象。这个没有塑像、只有牌位的神明,是许多马来西亚华人都会在家中供奉的土地神,一般华人也会将其尊称为“土地公”。
图:Wikimedia Commons
大伯公则来源于客家文化。客家人口中的“伯公”或者是“大伯公”是对长辈或祖先的一种称呼。至于把神明也叫作“大伯公”,主要是一种亲密关系的体现。
但如果你以为马来西亚的大伯公只是客家人供奉的神明,那福建人(马来西亚人习惯把闽南人称为“福建人”)、潮州人(即潮汕人)可能就会有意见了。因为在马来西亚,无论是福建人、潮州人还是客家人,他们都拜大伯公,所以大伯公庙也变得越来越多。
梧槽大伯公庙
图:Facebook
实际上东南亚各国都供奉大伯公,新加坡也有一些供奉大伯公的福德正神庙,譬如梧槽大伯公庙(Goh Chor Tua Pek Gong Temple)。不过大伯公在马来西亚更为盛行,在槟城,就有一条以大伯公命名的街道——大伯公街(Lebuh King/King Street)。
槟城还有另外一条以神明命名的街道:本头公巷(Lebuh Armenian/Armenian Street)。虽然槟城有本头公巷,但马来西亚的本头公庙并没有很普遍。由于本头公来源于潮州文化,而泰国华人主要来自潮汕地区,所以你能在泰国的许多地方找到本头公庙。
本头公巷(Lebuh Armenian)
© Lebuh Armenian / Shutterst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潮汕地区,除了本头公,去年一度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的三山国王也是广受当地人认证的土地神。
地主、大伯公、本头公,其实以上的三位土地神并不难理解。而除了以上的三位土地神,还有一位土地神也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心中很有分量。
这位南洋色彩浓厚的一方土地霸主,叫作“拿督公”。
拿督公:
来自南洋的汉化版土地公?
拿督公毫无疑问是地地道道的南洋土地神。一般中国人对于“拿督”这个词的印象也许是TVB港剧中的马来西亚有钱人,但作为勋衔意义的“拿督”和作为神明的拿督公,严格来说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拿督”是马来文“Datuk”或“Dato”的音译,一般是马来人对“爷爷”或长者的尊称。在马来西亚,一般华人都不会把“拿督公”读作“拿督公”,他们要么念“Na Tok Kong”,要么说“Datuk Kong”,“拿督公”往往只是一个书面用语。
拿督公小庙
图:ongchboon.wordpress.com
拿督公其实和马来人早期的民间信仰有关。在马来人全面信奉伊斯兰教之前,马来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有着泛灵崇拜和被称为“Keramat”的圣者崇拜信仰。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保护神或精灵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圣者的亡魂、森林中的老虎、大树、蚁穴,甚至是古剑、戒指,都有可能是灵界生命的化身,而马来人把这些保护神称为“拿督”(Datuk)。
图:@idespisecats / Twitter
这种万物有灵论在南洋并不稀奇。许多南洋华人都相信,长辈会在过世后的第7天(俗称“头七”)以蝴蝶或飞蛾的方式回到家里。很多早期的南洋华人也经常教育小辈,不要随便在大树下小便,以免触怒树神。
有些拿督公会以颜色命名,如青拿督(Datuk Hijau)、黑拿督(Datuk Hitam)、红拿督(Datuk Merah)、蓝拿督(Datuk Biru)等等,
如槟城怡和园篮卓公(Penang Ee Hoe Lan Na Du Kong)主座蓝拿督公、槟城北海双溪浮油1298拿督公 (Penang Butterworth Dato Hijau 1298)主座青拿督公等。
据说,这种按颜色的划分方式受到了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槟城怡和园篮卓公
图:angkongkeng.com
槟城北海双溪浮油1298拿督公
图:angkongkeng.com
一般人认为拿督公都是男的,但其实在槟城、雪兰莪一带也有“女拿督”,称为Nenek(奶奶)、Neo-Neo(娘娘),如雪兰莪吉胆过港区拿督娘娘宫 (Selangor Pulau Ketam Dato Neo-Neo Temple)的主座拿督娘娘、雪兰莪巴生加埔河天宫 (Selangor Klang Kapar Hoh Thian Kiong)供奉的拿督奶奶等。
雪兰莪吉胆过港区拿督娘娘宫
图:angkongkeng.com
拿督公与许多神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许多拿督公的神像都出现在小小的神龛里。小小的神龛里供奉着小小的拿督公塑像,小小的拿督公老人家塑像戴着小小的穆斯林宋谷帽(Songkok),有亲和力之余也显得非常cutie。
一般的拿督公一手持马来匕首(Keris),一手拿着中国的元宝。简单来说,在很多华人的眼里,拿督公就是一个马来神明。也因为许多华人对马来人的刻板印象和既定思维,拿督公的祭品多是回教清真食品,乩童起乩的时候也多数讲的是马来语。
如果从形象上来看,你可能会发现除了穆斯林的宋谷帽和马来匕首外,拿督公和大伯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手持马来匕首的拿督公
图:taoist-sorcery.blogspot.com
大伯公
图:angkongkeng.com
简单来说,大伯公、拿督公等土地神的形象是非常类似的。如果说地主、大伯公、本头公仍然和中国人心中的土地神形象相去不远的话,那拿督公则可以理解为南洋土地神的汉化版本。
除了南洋的文化基因,拿督公在职能上也和大伯公、“地主”略有不同。一些大伯公庙的规模更像是大庙的派头,最关键的是,在这些大庙中,大伯公经常以C位坐镇,其左右两边则是保生大帝、太上老君、关圣帝君等一般认为咖位比较高的天神。
换句话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伯公已经不仅仅是一方土地神了,大伯公和其他法力无边的天神没有任何区别。拿督公则更常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小神龛中。
小神龛中的拿督公
图:fairfun.net
在许多地方大伯公职能“升迁”的基础上,“地主”保障了许多华人的家庭和谐,拿督公则肩负起寻常巷陌的江湖秩序。如果我们把拿督公比作人间的派出所所长的话,那马来西亚的大伯公至少也应该是坐拥一个省的省长级别。
结语
很多人到新马地区都会发现许多庙宇香火鼎盛,新马华人敬神之心的炽热与执着更是超乎想象的。
在许多华人庙宇中,你可以看到求财的,也可以看到祈求家人平安健康的,还可以看到找人解签的或找乩童排忧解难的。在众多神明中,孙悟空、哪吒等神明甚至是许多乩童起乩的首选天神。
© hain.tarmann / Shutterstock
© Cloud Yew / Shutterstock
最特别的是,华人庙宇不只有华人信众,还有印度人,而拿督公神龛的无处不在也恰恰说明了新马华人身处的多元种族社会。
对很多马来西亚华人来说,不管是拿督公、大伯公、本头公还是“地主”,神明讲什么语言并不重要,关键是神明能保佑大家。就这点来说,许多海外华人和身处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差不多的。
参考资料:
1.王琛发:《信仰的移植、诠释与演变:马来西亚华人拿督公崇拜的当前观察》,孝恩文化,2012年6月8日。
2.王琛发:《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中的外族神鬼祭祀》,孝恩文化,2002年1月4日。
3.陈爱梅:《浅析马来西亚唐、番拿督公的史料和传说》,《八桂侨刊》2018年12月第4期。
4.陈志明:《东南亚华人的土地神与圣迹崇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1月第23卷第1期。
5.郑志明:《客家社会大伯公信仰在东南亚的发展》,《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一庙一路”,http://www.angkongkeng.com/ 。
7.Y小编,“What you do not know about Datuk Gong other than it being Pokestop!”,“CultureGuru”,December 11, 2016.
https://cultureguru.my/en/2016/12/11/things-not-know-datuk-gong-pokestop/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o.planet@foxmail.com。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
▼
长按关注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