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1、人造肉行业简介

1.1 人造肉的两种技术路线:植物肉和培养肉

根据人造肉的概念及制造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养肉两大类。植物肉 是以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为基础,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而制成 的人造肉。培养肉是从动物体内分离、提取出少量干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 最终生长分化成为的人造肉。

植物人造肉以豌豆、大豆等植物为原料,从中分离出植物蛋白和纤维,再以加热、 压力变化和冷冻等方式,将蛋白质编织成纤维状结构,最后加入水、脂类、香精、 色素、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配料做成具有鲜肉味道和营养价值的素肉。

培养人造肉利用从动物分离出来的全能干细胞或成肌细胞,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 从而形成类似于肌肉的组织,最后对其进行商品化加工和重塑成型处理形成符合 大众口味的人造肉制品。干细胞有多种来源,有的来自于原代的动物肌肉,有的 来自于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以培育人造牛肉为例:第一步是对牛进行活检,从它身上获取活的肌肉组织;第二步是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第三步是把牛的干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器,增殖生产出肌纤维。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制造技术是植物肉,其代表公司有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这两家公司 1 磅人造肉的价格都在 12 美元左右。培养肉的代表公司包括 Memphis Meat 和 Mosa Meat 等,2017 年 Memphis Meat 生产一磅培育肉的成本是9000 美元。所以目前培养肉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植物肉是真正的素食,而培养肉是动物性食品。虽然植物肉和培养肉都属于人造肉的范畴,但是在主要原料、技术路线、生产成本、是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及性质上都存在差别。

1.2 健康、环保等因素推动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

饮食健康、环境保护等消费者习惯推动了人造肉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 Winsight Grocery 和 Acosta 对美国千禧一代选择无肉饮食原因的调查研究,其中 51%的受 访者是出于身体健康的原因选择素食主义,还有 32%及 30%的受访者因为环境保 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选择吃素食。

(1)人造肉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饮食需求。根据 Beyond Meat 官网, 长期食用普通肉类会增加16%的癌症以及 21%的心脏病的患病风险;此外,人造 肉比传统肉类更绿色、更安全,从根本上防止了很多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的传 播,如疯牛病、口蹄疫、非洲猪瘟等;最后在营养价值上,植物性人造肉不仅具 有低胆固醇、较低水平的饱和脂肪和少量膳食纤维等优点,而且在未来预计可以 根据人类所需生产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肉类。

(2)人造肉减少了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联合粮农组织(FAO)早在 2003 年就提出了畜牧业减排行动,因为牲畜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此外,畜牧 业产生的肉类会消耗大量土地、粮食作物、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如果能生产人造 肉来代替部分畜牧养殖的肉类,就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降低饲料、 土地和水资源等资源的需求。

(3)除了健康与环保的需求驱动,全球素食消费倾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Harris Interactive 的调查显示,从2008 年到 2015 年,美国素食主义者的人数从 700 多 万增长到 1000 多万,占比从 3.2%增长到 3.4%。Veganlife 杂志称,过去十年中, 英国的素食群体从 15 万增加到了 50万,足足翻了三倍。有责任意识的饮食习惯 在发达国家更加受欢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中高产消费者也支持这种消费趋势。 根据 Euromonitor公布的 2016-2017 年全球素食主义者增加量的前十国家数据, 东南亚、欧洲是最主要的增长区域。

1.3 人造肉的市场空间大,增速块

未来肉类产品缺口巨大。根据 OECD 的数据,2018 年中国肉类消费量达到 8829.6 万吨,欧盟与美国肉类消费量分别为4426.7 万吨和 4134.9 万吨。目前美国肉类人 均消费量为100 千克左右,而中国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未来中国的肉类 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 2030 年中国肉类产品的供给缺口将达到 3800 万吨以 上,该不足部分可由有人造肉来填补。

全球植物肉市场增量大、增速快。MarketsandMarkets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 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 15.0%的复合增 长率增长,到2025 年将达到 279 亿美元。由于全球消费者对植物性食品的偏爱越 来越多,许多公司包括初创企业和老牌企业都进入了这个高增长市场。嘉吉(美 国)和泰森食品(美国)等知名食品公司已投资于生产植物性肉类产品的初创企 业,预计未来几年这将促进植物性肉类产品的销售。

美国是目前人造肉消费的全球最大市场。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研究数据,2018 年美国在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中占近 40%的市场份额,并在未来保持较高 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德国、英国和新加坡将是复合增长率前三高的国家。亚太 及南美国家对植物性人造肉的巨大需求也将推动人造肉市场快速扩大,其中亚太 植物肉类市场预计将由中国主导。

植物肉有望再创植物奶的奇迹。根据 Beyond Meat 预测,类比植物奶行业在美国 取得的成功,全美人造肉市场未来将达到 350 亿美元。因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Mintel 的测算,2017 年美国非乳制奶类别的市场约为 20 亿美元,相当于乳制奶 的 13%,并且在 2012 年至 2017 年连续保持 10%的高增长率。如果“植物肉”市 场规模可以达到类似“植物奶”与乳制奶的比例,那么对应美国 2700 亿肉类市场, 这意味着 350 亿美元的新增市场空间。如果以全球肉类市场进行模糊测算,则可 达 1820 亿美元。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1.4 影响人造肉推广的原因

(1)人造肉成本高于普通养殖肉

“植物肉”价格尚能被市场接受。在美国,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的人 造肉饼定价在 12-16 美元/磅(约合 92-123 元人民币/斤)。对比来看,美国牛肉碎 的价格在 9 美元左右(约合 62 元人民币)。而 Beyond Burger 的价格为 6.99 美元/ 个,对比麦当劳的 Big Mac 单价 3.99 美元和汉堡王的 Double Quarter Whopper 单 价 5.39 美元来看,植物肉汉堡价格还算亲民。

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扩大、餐饮及商超等零售渠道的推广等原因,生产成本还会进 一步下降。据 Beyond Meat 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单位主营业务成本正逐年减少,2016 年为 5.65 美元/磅,2017 年为 5.48 美元/磅,2018 年前三季度为 4.87 美元/ 磅,2019 年第一季度为 4.3 美元/磅。

“培育肉”制作成本仍较高。2013 年,Mosa Meat 的创办人 MarkPost 教授造出第 一块人造肉饼的成本是32.5 万美元。2017 年 3 月,Memphis Meat 生产一磅培育 肉的成本是9000 美元。

但随着资本的推动以及巨头公司的入局,人造肉的价格会更加快地降到普通消费 者可接受的水平。去年5 月,泰森向以色列创业公司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 投 资 220 万美元,计划到 2020 年,将人造肉的成本从每千克 1 万美元降低到 10 美 元或以下。

(2)人造肉的口感无法比拟真肉

人造肉无法在口感和卖相上完全达到真肉水平。现有的人造肉主要以碎肉形态生产出来,尽管可以通过调味上色等方式模拟真肉的外表形态,但是并不能模仿咀嚼骨头、筋膜等特殊部位的口感。

(3)人造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细胞培养技术制造人造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于植物基来源的植物蛋白肉,只是对植物蛋白的再加工,消费者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商业化难度不大。但对于细胞培养肉,由于培养肉需要动物干细胞,并且其培养环境要求苛刻,若要实现大

批量生产就需要细胞的大量增殖,就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2、人造肉行业竞争格局

人造肉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国,食品巨头是人造肉市场的领跑者。根据 IRR 的 预测,美国食品巨头 Kellogg’s 在肉类替代品市场占据了 47.7%的市场份额,遥 遥领先。Beyond Meat 的市场占有率为6.8%,排名第三。第二和第四同样是美国 食品巨头,分别为 Conagra’s Gardein (市场占有率为 9.8%)和 Kraft Heinzs Boca (市场占有率为 4.2%)。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2.1 Kellogg’s:植物性人造肉市场霸主

Kellogg‘s(家乐氏) 公司为全球知名谷物早餐和零食制造商。其产品包括谷物 早餐,饼干,烘烤点心,冷冻烘饼,馅饼壳,及冰淇筒。公司的品牌包括 Kellogg's, Keebler,Pop- Tarts,Eggo,Cheez-It,Nutri-Grain,Rice Krispies,Special K, Murray, Austin,Morningstar Farms 等。 截止到2018 年,Kellogg 已有 112 年历史,在全 球超过 180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最早销售植物肉的公司之一。自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公司一直通过“晨星农场” (MorningStar Farms)销售替代肉类,至今已有超过 40 年的历史。此外,公司还 有品牌 Gardenburger,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推出了素食汉堡。

市场份额居首位,产品种类丰富。目前,公司在植物性人造肉市场占据了 47.7% 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MorningStar Farms 产品线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替代肉制品, 如素培根、素牛肉碎、素鸡块、素香肠、素肉饼和素汉堡等等,满足人们的全天 饮食需求。Gardenburger 则专注提供美味营养的素食汉堡。

2.2 Conagra Brands:通过并购进入人造肉行业

康尼格拉品牌公司(Conagra Brands),是北美首屈一指的食品服务生产商和第 二大零售食品供给商。近期收购了加拿大的植物人造肉品牌 Gardein,成为人造肉市场的领先者。此外,Conagra 同样正在研究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同时 还在开发杏仁奶替代品以取代牛奶。

成熟多样化的产品组合。Gardein 品牌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已有超过 25 年的历史。目前,产品已囊括鸡肉、牛肉及鱼肉等上百类肉类替代品食品。

销售规模领先。在截至 4 月 21日的 52 周时间里,Gardein的植物性鸡肉替代品销 售额达到了 5000 万美元,牛肉替代品的销售额为 4700 万美元,其他产品为 2500 万美元,其中包括鱼类替代品。

2.3 Beyond Meat:人造肉上市第一股

Beyond Meat 是美国发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主要利用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 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革命性的植物性肉类组合。公司于 2009 年创立于美国加州, 2010 年在马里兰州建立制造工厂,2012 年获得比尔盖茨等人的投资,2016 年推 出了标志性产品Beyond Burger,是全球首款外观、味觉和真正的牛肉几乎没有差 别的素肉饼,并且完全由植物制成。

销售渠道丰富。2017 年至今,公司先后与多家主流商超、食品连锁店、餐饮商进 行合作,如 Kroger、A&W (Canada)、Bareburger 等,现已在全球超过 3 万家零售 和食品服务网点销售。

IPO引发资本市场“人造肉”热潮。2019 年 5 月 3 日,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 上市,募集资金2.41 亿美元,成为人造肉行业第一股,也是 2000 年以来市值 2亿以上公司中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股价收涨 163%。

2.4 Impossible Foods:已融资 7.5 亿美元的后起之秀

植物性人造肉行业的另一巨头是 Impossible foods,产品原料同样是植物蛋白。公 司成立于 2011 年,2016 年 7 月推出第一款标志性产品 Impossible burger。2017 年 3 月在加州建立第一个大型工厂,2019 年 1 月推出新版本 Impossible Burger 2.0,2019 年 5 月获高达 3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

核心技术突出。与一般的植物肉不同,Impossible Foods 的产品中还添加了大豆根 中提取的血红素。这种含有丰富铁质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产品的口味和形态与真 肉更加相似。此外,Impossible Foods 的产品再现了动物肌肉中一些关键的特征— —脂肪、结缔组织,使产品在外观和口感上尽量做到以假乱真。

进军亚洲市场,产品颇受欢迎。2018 年 5 月,Impossible Foods 的产品在香港三 家知名餐厅 Little Bao、Happy Paradise 和 Beef & Liberty 正式登陆,这是Impossible Foods 在美国以外市场的首次亮相,目前已为香港及澳门近 150 家餐厅 供应人造肉。今年 3 月继续进军新加坡,产品在当地推出后,亚洲市场的整体销 量飙升超过 3 倍。

联合汉堡王,聚焦餐厅渠道。与 Beyond Meat 不同,Impossible Foods 目前仅通过 餐厅渠道销售其产品,2018年 Impossible Burger 在全美约 5,000 家餐厅出售。2019 年 4 月,公司与 Burger King 取得合作,并研发出 Whopper 汉堡,将在全美7000 多家推出销售。市场调研机构 inMarket inSights 最近发现,试售植物肉汉堡的 59 家汉堡王分店,4 月客流量比当月全美分店平均高出 18.5%。

李嘉诚热捧,已获 7.5 亿美元融资。公司成立至今,先后得到李嘉诚旗下维港投 资(Horizons Ventures)、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Temasek)等资本大鳄投资,其中 最新一次(2019.5.15)融资额高达3 亿美元,总融资额达 7.5 亿美元远超 Beyond Meat。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人造肉行业深度解析

2.5 Memphis Meats:生物制肉领先者

Memphis meats 是一家专注于使用生物技术制作人造肉的公司。产品原材料是动 物干细胞,通过细胞培养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肌肉组织,最终形成牛肉、鸡肉及鸭 肉等产品。这种制造工艺是通过动物细胞的自我繁殖来生产肉类产品,因此这种 人造肉实际上是一种动物性的产品,但是无需通过传统的动物养殖、繁殖、饲养、 屠杀等手段来完成。

2005 年,现公司 CEO Uma 博士作为培养肉领域的先行者,萌生了人工造肉的念 头。经十年研发历程, 2015年公司成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2016 年,公 司研制出世界第一颗人造牛丸。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深入,公司相继开发出鸡肉、 鸭肉等产品,但目前仍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已获得超过 2000 万美元融资。2017 年 7 月,Memphis meats 获得 DFJ 领投的 17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并于 2018 年 1 月得到美国最大的肉类公司泰森食品(Tyson Foods)的投资。

2.6 人造肉行业其他参与者

除了上述几家龙头公司以外,人造肉行业还不乏新进入者。这些新兴公司大部分 致力于细胞培养技术的研发,产品涵盖牛肉、猪肉、家禽甚至是海鲜,其中包括Mosa Meat、JUST、Good Catch 和 Future Meat 等。

人造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造肉生产企业之外,传统肉类公司也通过投资 等方式进入该行业,包括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 和泰森食品公司等巨头。其 中泰森食品已投资两家人造肉公司,分别是 Memphis meats 和 Futrue Foods,这两 家公司都是通过实验室培育动物肉的企业。此外,老牌食品公司雀巢于2018 年 6 月设立植物基食品领域的 Garden Gourmet 品牌,并于今年 4 月与麦当劳达成合作, 在德国销售植物肉汉堡。

人造肉行业前景广阔。未来,城市化、人口增长、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等原因都导致了人们的肉类消费量增加。而人造肉的兴起将重构传统畜牧业产业,缩短肉类食品产业链链条,降低制肉的生产成本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肉食需求。目前植物肉是人造肉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培养肉有望超过植物肉成为人们的新宠。

3、代表公司Beyond Meat 介绍

3.1 公司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Beyond Meat 是目前全球 11 家人造肉创业公司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公司创立于 2009 年,位于美国,主营业务是利用植物蛋白合成“人造肉”,主要销售对象为 主流零售、餐饮商。2019年 5 月 3 日,Beyond Meat 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 市,开盘价 46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84%,最终以 65.75 美元收盘、涨 163%。

产品主要在美国地区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工厂位于美国密苏里州,但它已经 在加州埃尔塞贡多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产品目前在美国大约11000 家餐厅和餐饮服务机构销售。2011 年,这家公司获得风投公司Kleiner Perkins 的投资,这也 是 Kleiner Perkins 首次对食品初创企业投资。

创始人 Ethan Brown。Ethan Brow 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曾在全州州长中 心协会(NGA Center)任职能源分析师,研究清洁能源,现任公司董事长和首席 执行官。2009 年,Ethan Brow 在马兰里州开设了 Beyond Meat 第一个工厂,并开 始向中大西洋地区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销售早期的植物肉。

(2)公司业务简介

近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毛利在持续提升,净损失不断缩窄。2016 至 2018 年, 公司营业收入从 0.16 亿美元逐年增至 0.88 亿美元,2019 年第一季度为 0.4 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15%。但由于营业费用和资本支出过高,预计公司仍无法取得净 盈利。公司从 2016 年净损失 0.25 亿美元,一直到 2019 第一季度仍继续亏损 0.07 亿,但可以看出净损失在不断缩窄。

单位主营业务成本正在减少。销量迅速增长,从 2016 年销量为 398 万镑,2018 年前三季度为 959.4 万镑,2019 年第一季度为 683.8 万镑,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01%。 而产品的单位成本正在逐年下降,2016 年为 5.65美元/磅,2017 年为 5.48 美元/ 磅,2018 年前三季度为 4.87 美元/磅,2019 第一季度为 4.3 美元/磅。单位成本的 下降得益于产量增加带来的经营杠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Beyond Burger 贡献公司的主要收入。在所有的植物肉产品中,Beyond Burger 是 公司的明星产品,占据了公司大部分开发和营销的重点。在 2017 和 2018年分别 贡献了 48%和 70%的营业收入,遍布全美多个品牌的 1.7 万家超市和 1.1万家餐 厅。

3.2 产品线创收不平衡,过度依靠单一产品盈利

产品线主要分为两类。产品以即食或加热即食的形式提供,称为“新鲜”或“冷 冻”的产品,在新鲜肉类柜台或冷冻肉柜台出售。新鲜产品(Ready-to-cook)包 括旗舰产品 Beyond Burger,和 Beyond Sausage,它们在零售和餐厅渠道都有销售; 冷冻产品(Ready-to-heat)包括 Beyond Beef Crumbles 和Beyond Chicken Strips, 提供各种口味选择。

新鲜产品线快速发展。在 2016 年,新鲜产品创收 81.3 万美元,到 2017 年迅速增 长为 1810.9 万美元,同比增长 2127%。2018 年第三季度 5153 万美元,2019 年第 一季度 3880.6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04.4%。公司新鲜产品线的快速创收的原 因主要归结于 Beyond Burger 的销售。

从主营冷冻产品转向主营新鲜产品。2016 年新鲜产品占收入比重为 4%,2017 年 为 48%,2018 年前三季度 82%,到 2019 年第一季度已经占比 90%。由于 Beyond Burger 的销售,公司营业重心逐渐转向新鲜产品。

3.3 渠道主营零售,正在拓展餐饮领域

分销渠道主要分为两类。公司分销渠道分为零售和餐饮两类。公司在美国和海外 共有零售商渠道约 2.8 万个分销点,其中包括零售行业领导品牌 Albertsons, Kroger, Wegmans 和 Whole Foods Market。餐饮渠道方面,2016 年发布的 Beyond Burger 大约有 11,000 个餐饮点在美国进行销售,其中包括 BurgerFi,Bareburger,TGI Fridays 和 A&W Canada。

零售餐饮都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但餐饮更为迅速。在 2016 年零售渠道创收 1234.2 万美元,2018 年前三季度 3717.3 万美元,2019 年第一季度 1957.9 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10.8%。而餐饮渠道从 2016 年的 384 万美元增长至 2017 年 709.1 万美元,再到 2018 年第三季度 1924.7 万美元,2019 年第一季度 2062.7 万美元, 同比增长 491.4%。

主营零售,正在积极开拓餐饮渠道。在 2016 年餐饮占比约为 24%,到 2018 年前 三季度餐饮占比开始增加至 34%,到 2019 年第一季度已经占比 51%。餐饮的渠 道开拓主要是依靠Beyond Burger 在美国各大餐厅的销售实现的。

3.4 竞争优势和现阶段挑战

初具规模效应。Beyond Meat 的毛利率从 2016 年的-38%,上升至 2017 年的-6%, 2018 年的前 3 个季度 20%,到 2019 年第一季度已经有 28%。据公司的招股说明 书,毛利率提高一方面得益于产能的固定成本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得益于定价更 高毛利更高的新鲜产品的销售增长。因此,随着需求增长,毛利率可以稳定超越 20%。

管理团队富有经验。Beyond Meat 的创始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Ethan Brown 在清 洁技术和畜牧业拥有大量的经验;执行主席 Seth Goldman 在运营高速成长的食品 和饮料品牌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拥有平均21 年的行业经 验。

与零售和餐饮合作伙伴关系紧密。在零售方面,已经与行业领导品牌 Albertsons, Kroger, Wegmans 和 Whole Foods Market 进行合作。2017 年,美国零售渠道约占 净收入的 78%。餐饮方面,已经和多家连锁餐厅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 BurgerFi,Bareburger,TGI Fridays 和 A&W Canada。

营业费用和资本支出过高,净亏损仍在扩大。在未来,预计营业费用和资本支出 将大幅增加,用于增加客户群、供应商网络和制造合作伙伴;扩大销售渠道;投 资分销和生产设施;雇用更多的员工;提高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在短期内,收入 利润可能难以抵消预期的费用。在 2019 年第一季度,经营费用总占比为 40%。

供应链供给不足,遭遇产能瓶颈。为了跟上需求,Beyond Meat 不得不迅速扩大 生产规模,核心原材料豌豆蛋白等产品都是由上游两家工厂提供的。由于公司依 赖单一的供应商而导致的原材料供给不足,Beyond Meat 在 2017 年 Q2 营业收入 大幅下降,毛利率达到历史低谷-63%。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该公司正在与其他植物蛋白制造商竞争,包括 Boca Foods、 Field Roast Grain Meat Co.、Gardein、Impossible Foods、Lightlife、Morningstar Farms 和 Tofurky。但它也将传统肉类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包括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 泰森食品公司和史密斯菲尔德所有者万洲国际等巨头。

代表竞争者 Impossible food 势头强劲。Impossible food 最大的创新在于它使用了 血红素以使得素肉和绞碎的牛肉一样有嚼劲。2019 年 4 月,汉堡王与 Impossible Foods 合作推出无肉汉堡,市场调研机构 inMarket inSights 发现,试售无肉汉堡的 59 家汉堡王分店,4 月客流量比当月全美分店平均高出 18.5%,也比上月平均高 出 16.75%。而没有迎来无肉汉堡的其他门店,4 月客流量比上月平均则下降 1.75%。

3.5 重要财务指标分析:略

4、国内人造肉行业分析

4.1 国内人造肉行业现状

国内也有植物肉(或称素肉),起源早于 Beyond Meat。目前,中国做植物肉业务 的三大企业包括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宁波素莲食品。其中,深圳齐善 食品成立于 1993 年,产品包括高纤维蒟篛制品、大豆蛋白制品、小麦蛋白制品等 近 300 个品种;江苏鸿昶食品成立于 2010 年,产品线丰富,囊括精致火腿、阳光 美式、经典东方等系列多达上百个品种;宁波素莲食品成立于 2010 年,主要经营 品种丰富的素食类产品。

制造原理与国外相同。国内人造肉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高压, 膨化、挤压制成大豆组织蛋白,其中蛋白含量越高,肉质纤维感越强。根据江苏 鸿昶官网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精制成高蛋白性植物块后,再按所需口味、用天然 调剂进行调气、调色和调味,最终制成植物肉产品。

国内人造肉市场规模较小。在中国,人造肉更多是为了丰富中国人餐桌、满足一 些宗教人士需求,并没有直接和主食肉类形成直接竞争。从 2018 年国内三家公司 的营业额来看,深圳齐善 3 亿元,为国内三大企业中最高。江苏鸿昶和宁波素莲 分别为 6000 万元和 3000 万元。但与 Beyond Meat 在 2018 年实现了 8790 万美元 的营收相比,国内三家植物肉企业整体规模不抵一个Beyond Meat。

产品以供应寺庙为主,素食餐馆日益增多。与西方素食文化长期浸润在社会运动 中不同,国内植物肉行业更单纯,并长期与宗教饮食相互捆绑。目前深圳齐善、 江苏鸿昶和宁波素莲这三家的供货渠道中,寺庙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素食文化 在国内的发展和推广,素食餐厅等渠道也在不断拓宽。我国现有大约 500 万家传 统的餐饮店,其中素食类大概有3000 家。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淘宝等电商平 台购买以上素食产品。

目前国内仅有经营生产素肉的企业,并且市场现状不温不火,而培养肉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我们认为是以下两点核心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

人造肉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国肉制品消费市场的 70%都是热鲜肉和冷冻肉, 其中包括了各种蹄、爪、排骨、头、肉皮、蹄筋、内脏等一系列构成复杂的肉类。 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排、香肠、肉丸等冷鲜肉,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较低。

中国素食主义并不盛行。欧美等国家近年来因人道主义和环保主义盛行而加速了 素食主义的扩张,众多坚持素食主义的名人如影星莱昂纳多都热衷于宣传这一理 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 5000万素食主义者,但很多人吃素是为了健康和信仰, 与环境保护无关。

国内尚无人造肉行业巨头,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的肉制品行业三巨头,双汇、 雨润和金锣及新希望、温氏农业等大型农牧企业目前并没有涉足人造肉领域。但 随着人造肉工业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等同类的工业化技术和产品会拓展到中国市场,同传统素鸡、素鱼等一起 丰富国人的餐桌,从而带动肉制品龙头企业进入人造肉领域,或者吸引新的入局 者,从而撼动产业格局的调整。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关注公众号“未来智库”,及时获取最新内容。

(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分析师:陈娇、毛一凡、闾亚)


上一篇新闻

最全金融专业词汇整理!

下一篇新闻

金融知识大全(最全整理版,必须收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