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小鞋子》——温暖而深刻伊朗儿童电影,请纳入必看清单

【摘 要】《小鞋子》是伊朗著名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导演的作品之一,他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贫穷家庭的九岁小男孩阿里不慎弄丢妹妹莎拉的鞋子,之后为了让妹妹能拥有一双能穿出去上学的鞋子而拼力奔跑,努力拼搏的温情故事。

【关键词】小鞋子,马吉德·马吉迪,温情,艺术的创作,儿童电影

  • 主人公阿里(法拉赫阿米尔·哈什米安 饰)

一、资讯:

片名:小鞋子

英译:Children of Heaven

其它译名:天堂的孩子

上映时间:1999年1月22日

导 演:马基德·马基迪(Majid Majidi)

编 剧:马基德·马基迪(Majid Majidi)

制作人:Amir Esfandiari、Mohammad Esfandiari

主演:法拉赫阿米尔·哈什米安,巴哈丽·西迪奇,克里斯托弗·马利基

获奖情况:

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奖 (1999)

第11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1999)

第23届国际儿童电影节(1999)

第11届国际电影节(1999)

第71届奥斯卡奖(1999)

二、影片解析

这部以儿童视角为主的电影,虽然以儿童电影来自我定位,却值得每一位成年的我们仔细观看并思考。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伊朗贫穷家庭里发生的小故事,围绕一双小鞋子而展开,一件平凡小事,一个简单的故事,温暖的影片氛围,却在不经意间向我们传递了爱,传递了正能量。即便没有华丽的背景音乐,没有刻意的煽情桥段,没有主题升华的字眼,却在每一帧深深打动人心。令我们重新思考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也唤起沉寂已久的本心。

(一)个人·教育·社会

(1)个人品质的闪光

小鞋子的片名出现在屏幕后,立马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只陈旧的粉色小鞋子。然而这样旧的小鞋子也还在修修补补着一穿再穿,小主人公阿里的家境可想而知。故事的开头,是九岁的阿里去补鞋匠那里拿妹妹修补的鞋子,然而在阿里挑选土豆时,妹妹这双唯一能出门的鞋子,不慎被一位同样贫困的大叔收走。故事就此展开……

电影的每个小片段都特别温馨。

  • 妹妹莎拉(巴哈丽·西迪奇 饰)

阿里和莎拉兄妹俩的成熟懂事。九岁的阿里和年纪更小的妹妹为家里分担了大部分家务,当阿里找不到妹妹的鞋后,他知道,即使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家里也没有钱买新鞋,还须借钱才能买新鞋。贫困的家庭让他们不敢声张,于是俩人共穿一双鞋,在上学下学的路上不停奔跑只为彼此都能穿上鞋按时去上课。其中,影片中小伙伴找阿里打球的片段出现了许多次,然而阿里均一一回绝,因为“母亲生病了”,这是九岁的阿里所做的取舍,坚定而动人。

阿里的责任心。阿里的落泪让人心疼,但真正打动人的是他的一次次奔跑,一次次落泪背后的责任,面对事情,阿里的选择是面对而非逃避,故事始终,阿里都在尽力弥补妹妹,参加比赛,也只为能给妹妹一双新鞋。

  • 阿里和父亲

父亲对妻子的关心。影评开场不就,父亲的第一次出场便是对阿里母亲的训诫,气呼呼的语气,包含的是对妻子的担心与心疼,又令人为之动容。

父亲对孩子的教诲。父亲对孩子做的家务不吝赞美,值得一提的片段是,即便再没钱,家里连糖都没有的时候,父亲也教育他们也不会随便动别人的糖,即便那些糖就在手里。

父亲的责任与担当。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当阿里的父亲端茶前默默流泪的片段,又是多少心酸。只有在祭祀时,他才能放松一下,让泪水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这位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父亲,默默撑起整个家,却仍旧难以摆脱贫困的家庭现状,这是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哭过之后,他依旧是家人心中伟岸的顶梁柱。

邻里的融洽关系。母亲虽然自己有病在身,仍不忘叫阿里送汤关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邻居

兄妹俩的善良。当妹妹莎拉,看到穿着自己鞋子的小女生,于是镜头在这里就用了主观镜头的特写。人群中的那双粉红色的鞋子,妹妹跟踪到她家,后来想和哥哥一起要回那双鞋子,气势汹汹的去了,却发现小女生家里的情况也非常不好,有一个盲人父亲,兄妹相视一眼,又各自低下头,回去了。

初看这部影片,我感到的是对主人公被贫穷与家务包围的童年的同情,对他小小年纪的懂事而心疼。随着故事的展开,细节的刻画,影片向我们展现的,是主人公贫困家庭环境的外表之下,富有的精神品质。

正是这些个人品质的闪光,一点一滴地拨动观众的心弦,不经意之间,湿润了眼角,鼻头一酸,又是多少人的童年。

(2)影片内外的教育

影片内出现了许多教育的画面:父亲对妹妹莎拉的教诲,即使家里贫困到连糖也没有,也不能动别人的糖,即便就它在眼前,就在手边,也分毫不取;教师对阿里的肯定,由于阿里成绩的优异奖励了他一支笔,以及后面主任由于阿里三次上课迟到,让阿里退学的决定,也因老师的求情幸得不了了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这一段情节的安排,主任为什么要开除迟到三次的阿里?因为主任觉得阿里在上学路上玩闹而耽误了时间。然而事实上,镜头告诉我们的,是阿里焦急的等待,是阿里和妹妹莎拉努力的奔跑,阿里迟到的背后是一双鞋的接力。主任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阿里的处分,又何尝不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教育问题的反映呢?

(3)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阿里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是灰黄的土墙,狭窄的过道,蜿蜒在过道中间的水沟,以上种种与阿里父亲骑自行车带阿里去城里找工作的环境形成了了强烈的对比,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贫富差距。是影片中最戳心的片段之一。

包括后面阿里与富有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的片段,衣着与环境的对比,也较为明显。好在即便衣着不同,家境不同,两个孩子依旧玩耍地很开心。

(二)艺术的创作

1、重复的画面

89分钟的电影,出现了许多重复的画面:阿里泪眼汪汪的特写,两个孩子奔跑的画面,以及进城找工作时,阿里按门铃的画面也重复出现。这样的重复,有一个专业名称来形容,那便是:重复蒙太奇。重复的画面带来的艺术效果,能使我们更好的与主人公“共情”,更能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让我们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这是导演的匠心,也是经典的魔力。

2、奔跑的人物

一双鞋的接力,两个孩子开启了奔跑的上下学模式。

奔跑的兄妹俩,给人的第一感受首先就是活力。这是贫困中激发人向上的力量,是奋力向前追逐梦想的模样。影片后面,阿里为了让妹妹拥有可以穿去上学的鞋子,决定参加跑步比赛,那双磨破的鞋,以及满是水疱的脚,都是阿里的奋力奔跑的凭证。

为了补偿妹妹一双鞋,这个孩子尽了全力。而你我为了目标,为了梦想,何不鼓起勇气拼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