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宇通客车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宇通客车(600066)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经营分析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统计,2019年客车行业7米及以上客车实现销售134,331辆,较2018年下降11.31%。受此影响,公司销量也出现了下降,但好于行业整体水平,占有率大幅提升,继续领跑客车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董事会批准的全年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和推进“十三五”和“五条主线”的战略规划要求,在新能源补贴政策持续退坡的情况下,攻坚克难,全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58,688辆,同比下降3.58%;实现营业收入304.79亿元,同比下降3.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0亿元,同比下降15.70%。公司净利润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为:2019年,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进一步下调的影响,公司新能源客车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好于行业整体水平。面对行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下行压力,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凝心聚力抓好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随着产品经过时间的检验,技术实力强、产品优质且综合性价比高的企业将在未来新能源客车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

2、技术突破

2019年,公司紧跟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L4自动驾驶公交在智慧岛完成示范运营、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获得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AEBS比赛“大满贯”奖;BRT智能公交解决方案、AI主动安全系统、校车智能防遗忘系统、智能侧后向视野辅助系统、自适应热管理系统、电控悬架二代、车道保持控制技术、超低气味内饰材料、铝合金车身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能源客车碰撞防护系统一代、节油驾驶系统蓝芯二代、小宇睿联人机交互技术、智能双区空调、主动智能空气净化装置等技术在主销车型上实现了大批量应用,技术溢价提升明显;完成高比能量/高可靠性液冷电池系统、第三代集成控制器、第四代高效轻量化电机开发,电机功率密度提升10%,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13%,集成控制器功率密度提升30%,形成了宇通新能源核心技术优势;这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及大批量应用,为产品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研发推广

2019年,新能源产品方面,国内新能源公交完成8米、10米、12米系列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针对海外市场布局开发了18米、12米、8米等系列新能源公交产品。智能网联产品方面,实现了自动驾驶微循环公交在郑州智慧岛的示范运行。传统产品方面,重点提升了产品适应客户需求分级的能力,产品客户满意度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完成了中型车新7系的升级换代产品上市;并推出了海外中端大型车的换代新产品。高端产品方面,公司继续优化提升T7、CL6、CL7产品,并开发出海外U12高端公交产品和T13高端公路车产品,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公司荣誉

2019年,凭借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贡献,公司董事长汤玉祥先生荣获第五届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9评价中,公司以95分优秀成绩登榜,成为榜单中唯一一家达到“优秀”级别的客车整车制造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荣登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在两年一届的世界客车博览会上,一举荣获Busworld设计奖、环保奖等三项大奖,创下中国车企在世界客车博览会获奖数量新纪录。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7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0亿元,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53.40亿元。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产业环境

国内市场

客车主要服务于公共道路的中短途出行需求,可进一步细分为公路客运、公交客运、旅游客运、校车、团体通勤等细分市场。

公路客运是我国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之一,近几年受高铁和私家车等替代出行方式的影响,需求出现一定下滑,但长期来看,预计未来需求将逐渐止跌并趋于稳定。

公交客运是城市内部道路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之一,通常采取以政府补贴为主的运营模式。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和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过去几年公交在不断加速更新和普及,2016年需求达到高峰后,近两年出现了一定下滑,但仍然是客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受需求升级、环境保护政策影响,整体车辆需求向中高端化、智能化、纯电化趋势发展,注重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等客户体验和社会责任。

旅游客运是大众旅游出行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过去几年受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新能源政策拉动,旅游客车市场整体实现了快速增长。

校车是学生通勤的专用车辆,安全、便捷,与公交一样具备一定的道路优先权,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但校车是专车专用,使用效率低。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出行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如果未来国家对校车的支持政策加大,潜在需求释放,市场空间巨大。

海外市场

海外大中型客车市场年均需求总量维持在26万辆左右,目前中国客车企业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传统客车产品和中低端产品为主。受益于中国客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形成的技术、产品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预计出口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2、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业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客车企业抓住了新能源产业机会获得快速发展。客车行业目前已进入成熟期,总量趋于稳定。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依靠产品、服务及品牌等综合竞争力,整体上利于领先企业。

3、行业格局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行业大中型客车销量前5名的市场占有率为74.6%,比2018年增加2.6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公司2019年大中型客车总销量49,826辆,行业排名第一。

4、公司本年度市场表现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大中型客车市场,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得以充分体现,国内市场占有率37.1%,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座位车市场占有率为48.7%,提升2.8个百分点;公交车市场占有率为27.3%,提升1.2个百分点;校车市场占有率为56.8%,提升3.6个百分点。公司大型车市场占有率为32.7%,提升2.3个百分点;中型车市场占有率为42.3%,提升2.7个百分点。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围绕“成为全球领先的客车及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远景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和竞争力的提升。聚焦“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扩展海外、夯实基础、外延发展、升级文化”等7大主题,推动多项战略举措高标准的落地,支撑企业完成管理转型和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为客户、股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价值。

(三)经营计划

公司2019年收入计划为320.00亿元。本年度,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及行业总体需求大幅下滑影响,公司未实现年初制定的收入计划,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04.79亿元。

考虑疫情影响,结合行业发展,2020年公司收入计划为299.17亿元,成本计划为226.31亿元,费用计划为57.79亿元。为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公司在建投资项目以及之前年度已立项的投资计划预计本年度需要投资3.52亿元。

需投资者特别注意的是,公司收入、成本、费用计划为公司2020年的经营目标,并不构成对公司业绩的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新能源客车市场需求可能存在下滑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细化市场分类,强化与客户的合作深度,提供适应性产品,逐渐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型,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2、客运市场可能继续受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私家车的影响,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开发适合和引领客户运营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协助长期合作客户进行转型,从城际客运向旅游客运、景区班线、城乡公交、通勤班车租赁服务等领域转型;三是积极占领细分市场,如高端商务车、机场摆渡车等。

3、校车市场可能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需求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方面,强化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利用品牌、渠道、服务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的沟通,推动学生上学通勤的社会化服务,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

4、出口市场存在全球宏观经济下滑,目标国家市场政治和经济状况不稳定、支付能力下滑等风险。

应对措施:持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海外业务金融服务能力。

5、贸易摩擦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部分国家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应对措施:加强宏观局势的关注与分析,对于目标市场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前布局或采取备选方案。

6、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客车需求及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海外却在加速扩散,对全球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国内市场,短期内人员的出行和公共交通的需求受到抑制,对旅游客车市场的影响尤其明显;海外市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不确定性急剧升高,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可能会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受疫情影响,需求端会受到一定冲击,市场恢复需要时间,订单可能会延后或减少。

应对措施:公司在产品端进行了防护设施和相关的技术升级;公司内部设立了疫情防控组织,确保疫情期间公司对经营管理、运营节奏的控制和把握;同时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业务有序开展。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尚未履行完毕的主要订单情况如下:

本报告期,公司以外购方式获得核心零部件的比例:

本报告期,核心零部件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额占该零部件采购总额的比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能力

1、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研发支出17.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2%,在同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

2019年研发支出主要投向如下:

(1)T7系列车型、高端旅游、高端公交、CL6/CL7等高端产品的完善与开发。

(2)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五米微循环车的研究与开发。

(3)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开展“五化”提升、制造能力提升、轻量化、LCC(全生命周期成本)、技术研究专项等工作,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2、研发成果

公司专注于客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通过多年来的自主研发和系统的技术创新,逐步掌握了新能源、智能化、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技术并持续领先,形成相应的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

公司新能源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客车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电驱动、电控、电池”的自主攻关为切入点,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开发理念,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高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整车控制与节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高效动力系统:联合供应商,开发了电机健康状态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电机旋变、轴承等关键部位的实时监控与故障保护,提升了电驱动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开发了第四代大扭矩电机系统,相比上一代产品重量下降15%;完成了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开发,扭矩密度提升了27%。

(2)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联合供应商,开发了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了13%;开发电池系统自适应热管理控制技术,改善了动力电池的环境适应性,实现电池能量最优化配置,整车续驶里程延长约3%;率先研发了动力电池24小时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电池状态全天候监控和预警,提升了电池系统安全性。

(3)整车控制与节能:完成国内行业首家ISO26262-2018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达到ASILD最高等级,行业内率先推广了油门误踩防护系统、碰撞缓解制动系统、360度全景环视预警等8项智能化辅助驾驶技术,完成工况自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平均能耗降低5%,节能水平国际先进。

(4)安全技术:根据“宇通安全五部曲”(安全行驶、危险警示、干预控制、事故保护、救援逃生),研发了智能侧后向视野辅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校车智能防遗忘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形成宇通客车主被动安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大幅提升整车安全性。

(5)节能技术:利用整车能量流分析方法,从智能辅助驾驶、轻量化、热管理、低风阻等四个方面,开发了第三代智能辅助节能系统、骨架及内外饰轻量化新技术、自适应热管理、低风阻附件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整车油耗持续降低。

(6)舒适技术:从降低振动与噪声、提升平顺与操纵稳定性、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等三个方面开展了车身结构振动控制、动力传动系统振动控制、电控悬架二代、电控主动转向、智能双区空调等多项新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通过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共平台开发,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6-18米系列化新能源客车产品,提出了行业首个覆盖产品、配套、服务、金融的新能源客车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客车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位居行业第一。

3、研发人员数量与质量

公司拥有行业一流的研发队伍,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39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8.76%,其中博士48人,硕士589人;具有优秀的项目管理和评估团队,可有效完成客车创新研究、技术集成、项目管理和运行。

4、知识产权

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117件,其中发明专利280件,软件著作权184件,主要围绕新能源插电式、纯电动、燃料电池三大动力系统、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产品项目,重点突破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动客车智能化、充电/加氢技术等核心技术,在电控、电机、电池以及NVH、智能化等技术领域形成一系列知识产权组合。

2019年,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278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获得软件著作权48件,公司荣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优秀企业”称号。

5、标准法规

截至2019年12月,宇通客车已经完成123项(现行有效)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其中108项已经发布,15项完成制定工作尚未发布;其中主持制定并发布的GB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3094-201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34655-2017《客车灭火装备配置要求》、GB/T34598-2017《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JT/T1203-2018《混合动力公共汽车配置要求》等,制定完成待发布的重要国家标准包括《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专用校车系列型谱》、《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同时,已累计在《客车技术研究》等行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6、科研创新平台

宇通客车多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财富》杂志“财富500强”等,拥有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车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车辆信息技术分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资质科研平台,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财政部联合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被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称号,是行业首家“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等。

宇通客车连续多年荣获世界客车联盟(BAAV)颁发的年度最佳客车制造商、年度最佳创新客车、年度最佳客车安全装备、年度最佳环保巴士、年度最佳客车等大奖,拥有汽车行业首家“进出口产品免验”证书。2018年,凭借在工业领域的出色表现和突出贡献,宇通客车成为中国工业大奖设立以来首批获此殊荣的汽车企业之一,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

7、对外合作

公司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客车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开放的机制,建立了有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集成优势科技资源,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已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20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助力,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同时,公司利用国家和地方公共创新资源,如与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全面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共平台资源,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助力。

公司利用自身优势,作为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一方面持续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合作伙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技术交流,协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企业联盟,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依托这些资源,公司围绕客车主被动安全控制技术、新能源客车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逐步建立了客车安全控制、新能源客车技术、轻量化技术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了客车安全、新能源客车技术和轻量化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产业配套状况

公司是以客车生产为主业的制造业企业,传统客车中的主要零部件大部分采购自潍柴、玉柴、法士特、东风车桥、宝钢、福耀等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以及康明斯、采埃孚、艾里逊、博世、大陆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经过多年合作,公司已同大部分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公司在产业配套方面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保证和提升。

新能源客车的关键零部件中,整车控制系统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动力电池系统、电机和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均与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且与宁德时代(300750)、苏州汇川等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研制出技术领先有竞争力的零部件,支撑公司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领先。

稳定、可靠、敏捷、领先的供应链队伍,动态、严格的优化提升管理机制,客车行业最大的采购规模,形成了公司领先的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交付及服务保障优势。

(三)销售渠道

1、国内市场

国内销售由直销和经销相结合,以直销为主,以经销为辅。2019年度国内销售按照区域共划分为21个经营大区(其中公交经营大区7个,非公交经营大区14个)以及高端产品及新兴市场销售管理部,共设直销人员610余人,实现对全国所有市县的深层有效覆盖。另外,全国共有合约经销商232家,覆盖所有省份及重点城市,2019年度国内经销商占公司整体销量比重约为13.2%,销售额比重约为10.5%。

公司不断拓展、优化服务网络,相继在郑州、兰州、广州、济南、长沙、西安、长春、上海、乌鲁木齐、成都、武汉、南宁、沈阳独资建立了13家4S中心站,并通过1,900余家特约服务网点及180余家配件经销商,形成以自建站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将服务半径缩小至60公里以内。公司持续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专业化提升,结合客车各细分市场产品特点和客户运营需求,不断探索并完善建立各细分市场产品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同时针对客车后市场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搭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开发并推出方案式的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体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海外市场

公司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已实现全球网络布局,通过70余家子公司、办事处、经销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模式覆盖欧洲、独联体、美洲、非洲、亚太、中东六大区域,并在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KD组装方式进行本土化合作,实现由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和品牌授权”的创新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累计出口各类客车超过70,000辆,产品远销至法国、英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智利、埃塞俄比亚、南非、尼日利亚、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科威特等全球主要客车需求国家与地区。在主要目标市场,公司已成为主流客车供应商之一。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公司正在稳步开发海外市场,已在法国、英国、保加利亚、冰岛、丹麦、芬兰、新加坡、智利、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中国澳门等市场形成批量订单销售,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俄罗斯等市场成功示范运营。

公司致力于完善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以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海外市场拥有201家授权服务站或服务公司,320余个授权服务网点,覆盖9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半径150公里。公司还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拿马、南非、阿联酋等地建立多个海外配件中心库,并授权104家配件经销商,为终端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配件供应。由170余名服务工程师与维修技师组成的一线服务团队常驻海外各主要市场,开展客户需求了解、技术培训、车辆问题解决等工作,以保障产品的良好运营。同时,公司与康明斯、采埃孚、美驰等多家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联合服务协议,共同为海外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和配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