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米开外,全球“社交疏离”下众生相

​美国老太太蕾妮·海尔曼从来没想过,在她71岁这年,只能宅在家中,吃着一只金毛猎犬送来的“外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尔曼所在的科罗拉多州推出了“社交疏离”措施,而她又因患有心脏病等疾病,属易感染人群,不得不呆在家中,她的亲人也无法每周前去看望她。邻居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给自家狗狗做了“特训”,负责给海尔曼送去鸡肉蔬菜等食物。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在不断升级“社交疏离”措施对抗疫情。世卫组织称,这一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帮助大大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社交疏离”是阻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当地时间3月30日,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一家超市内贴出的告示提醒顾客,需保持社交距离。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多伦多所在的安大略省省政府当日宣布,该省的紧急状态于3月底期满后,将再延长两周时间。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社交疏离”下的众生相

握手?NO!宅家?YES!

世卫组织建议,应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要求人们呆在家里,以及采取其他社交疏离措施,是减缓病毒传播和争取时间的重要方式。”

受此影响,让人意外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德国总理默克尔想和内政部长泽霍费尔握手,却被对方微笑婉拒;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迎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夫妇时,用双手合十代替握手,并用飞吻问候了王后。

  

3月24日消息,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欧洲多国封锁边境。德国瑞士两国民众隔着铁丝网聚餐聊天。

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也在上演着花式隔空问好。

在伊朗,几个好朋友会在见面时,把手插在兜里,互相叩脚致意;

而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当地居民科琳 乌瑞斯克站在孩子家的一扇玻璃门外,跟孙子玩起了游戏,“我甚至隔着玻璃门得到了一个吻和拥抱。”

但另一方面,“社交疏离”也给人们带去了孤独。在3月24日起实施全民居家隔离的印度,70岁的威娜·艾尔每周两次的舞蹈课被取消,她直呼“真的太无聊……”因为去上课意味着她有机会见朋友、锻炼身体,以及尽情跳舞。

部分爱热闹的意大利人更是难忍外出冲动。欧洲疫情“震中”意大利是最早实施全国“封城”的国家之一,但仅在3月11日至17日,该国就有4万多人因违反封锁令收到警方罚单。

眼看感染人数持续激增,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急疯了的意大利市长们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咆哮:“你们不停地出门遛狗,你们的狗都有前列腺炎吗?”“一封闭你们就爱跑步了,你们上一次跑步还是在小学操场吧?”

为了“恫吓”民众别外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名警察在执行任务期间,还特地戴上了“新冠病毒头盔”。

  

图为奥迪因新冠肺炎疫情设计的商标,呼吁“保持安全距离”。图片来源:奥迪网站截图。

“社交疏离”不仅仅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一些品牌也在响应。麦当劳商标中的M不再挨在一起,奥迪的四个环各自“独立”,大众的V和W上下分开,可口可乐打出新标语,“保持距离是保持团结的最好方式”……

多国升级防疫措施

社交疏离如何减缓病毒传播?

截至北京时间4月2日6时04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92万例,死亡病例逾4.6万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超20万,居全球首位,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逾1.3万例。

疫情日益严峻,“社交疏离”真的能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吗?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3月24日的报道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每一名新冠病毒携带者大约会在五天之内把病毒传染给2.5个人。这意味着,第一例携带者在30天后将把病毒传染给406人。但是,如果接触率减半,30天后仅会传给15人。

  

当地时间3月30日,莫斯科所有市民从当日起,不分年龄开始在家自我隔离。图为居民小区中的休闲设施已被封闭。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而在近日,斯坦福大学网站发布消息称,为了探索“社交疏离”需要持续的时间,以及过早解除限制的后果,该大学生物学家艾琳·莫迪凯与一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发了一个交互式网站,模拟了在“社会疏离”和隔离等不同非药物干预下,新冠病毒传播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显示,越多地实施 “社交疏离”措施,传播曲线将变得越平坦。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PHA)执行长乔治斯·班哲明指出,如果人们真的感染新冠病毒,目前没有任何疫苗来治疗,“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让人们远离彼此,尽量防止疾病以各种方式传播。”

3月23日,《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称,与其它许多干预措施相比,采取隔离、学校停课等物理隔离的综合措施,在减少病例数量方面最为有效。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亚历克斯·R·库克说,“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决策者提供了开始实施强化版疫情控制措施的证据,如果及时有效地部署,这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降低当地的传播率。”

  

当地时间3月17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车辆稀少。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事实上,多国正在升级“社交疏离”措施。伊朗总统鲁哈尼3月31日表示,日前实施的“社交疏离计划”将延长至4月8日,并再次呼吁民众避免出行,居家隔离。

意大利也在前一天宣布,将继续全国“封城”措施直至4月中旬复活节后。

随着美国疫情大暴发,特朗普也改变态度,将联邦政府关于在全美范围内保持“社交疏离”的指导意见有效期延至4月30日。其中,“重灾区”纽约市市长白思豪发令,如果民众违反社交距离规定(保持六英尺的距离),将面临最高500美元的罚款。

就连此前抗疫力度和规模被指“佛系”的英国也在3月23日出台了新规,要求全民居家隔离。

  

当地时间3月25日,意大利威尼斯,一名男子划船为水城的居民提供日常蔬菜水果。

一米间隔外,

未曾想到的收获

“社交疏离”,不仅能减缓病毒传播,也让许多人有了意外的收获。

在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自由撰稿人安舒尔·阿克霍里取消了国外的工作行程,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希望在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软重启’,这样他们能学会享受小的快乐,就像和他们所爱的人待在一起一样。”

26岁的业务发展总监司帕蒂娜·贾亚拉特纳过去常订外卖,但随着公司远程办公的实施,她有了时间做饭,还和朋友们交换简单的食谱。“我过去常常在晚上8点半左右下班,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做饭。但现在我在家,不做饭就不像话了。”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研究生凯西·席尔德则在近日实现多年愿望,认养了一只2岁大的小狗。她现在在家工作,能够帮助小伙伴适应新环境,自己也有了可以说话的对象。

“社交疏离”下,人与人之间被拉开了至少一米的距离,但与亲友间的联结并未就此断裂。人们的联系因彼此关心,变得更加紧密。